中國科學技術館活動現場。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發)萬眾期待的“天宮課堂”第三課于10月12日下午在天地間上演。神舟十四號飛行機組航天員陳東、劉洋、而蔡旭哲面臨著大量的年輕人正在太空接受教育,并在世界各地進行直播。
中國科技館當天向媒體宣布,作為中國空間站科技體驗基地,該館主要負責“天宮課堂”第三課的預熱和延伸活動,邀請中國第一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航天英雄楊利偉,以及航天、物理、生物等領域的專家,通過天地對比實驗和多方論證,展廳內的立體體驗,帶領青少年體驗“同是天宮級,天地實驗卻截然不同”,了解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空間實驗室的重要科研意義,以及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館活動現場。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
活動期間,中國載人航天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高級工程師楊利偉、中國科技館科普講師團副組長殷銳、北京交通大學陳錚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帶領青年們同時嘗試實地開展相關實驗,進行現場教學和互動問答。 楊利偉來到“太空探索”展區,與現場青少年一起體驗了立體滾環。 他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帕斯卡裂桶實驗,向公眾介紹中國航天員如何訓練,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知識,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播下科學的種子。 尹銳與現場青少年體驗了創意艙外航天服,并通過“眼快手”、“火線沖擊”等互動游戲,向現場青少年介紹了如何成為宇航員以及宇航員選拔細節。訓練。 在中國科技館“探索與發現”展廳,陳錚帶領青少年體驗角動量轉椅,演示杠鈴實驗、帕斯卡裂桶實驗,引導青少年參與吸管吸管實驗,引導青少年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奧秘,體驗探索樂趣。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科技館館長尹浩出席活動,并與楊利偉等專家學者深入交流。 本次活動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
據了解,“天宮課堂”第三課繼續采用天地互動的方式。 三位航天員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軌工作和生活場景,展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的毛細管效應、“懶惰”的水球以及太空的樂趣。 介紹了飲用水和可以轉動的扳手等實驗,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項目,并與地面班級進行了互動。
中國科技館表示,今后帕斯卡裂桶實驗,該館將加強與航天等科技領域部門和單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神舟一號返回艙、“神舟一號”返回艙等展覽教育資源。天河核心模塊”結構驗證文件,并策劃組織更多廣度和深度的科普教育活動。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