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師培訓基地
(2021~2024)
第33期培訓活動
活動介紹
2024年4月10日下午,青浦區初中物理教師培訓基地(2021~2024年)第33期培訓活動暨青浦區教育系統第七期名師培養項目“第13期”培訓活動在青浦區舉行。 “31種子計劃”團隊 在上海市教育協會青浦清河灣中學進行。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組長于俊平、青浦區全體二年級物理教師、清河灣中學物理組全體教師。
本次培訓活動的主題是“基于單元教學的系列實驗設計實踐研究——實驗輔助物理概念教學”。 清河灣中學顧春老師進行了《比熱容》區級教學示范。
01
第一環節:課堂教學展示
同學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走進了教室。 顧老師把學生置于一個特別熟悉的“海邊玩?!钡那榫持?,讓學生在同一盞加熱燈下真實感受到水和沙的溫差。 他介紹了這一課。
從“爐子燒水”的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吸收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利用DIS傳感器進行實驗。 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可以逐漸認識到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吸熱能力,從而引入“比熱容”的概念。
02
第二節:教學研討會
課堂教學結束后,顧春老師就學生活動的設計、數字化設備的選擇、探究內容等進行了講解。 本課采用真實的模擬場景,讓學生體驗水和沙的區別,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通過生活中的沸水,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合理的假設。 老師介紹了實驗設備,學生們思考如何利用實驗設備來研究材料類型對吸熱的影響。 學生使用 DIS 溫度傳感器進行實驗。 學生們通過自由討論總結實驗數據并得出初步結論。 老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得出結論,并通過畫點介紹了比熱容的概念。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一般物質的比熱容表來解決情景引入問題。
學生實驗設備有兩個改進。 改進一:溫度傳感器取代了傳統的溫度計和秒表。 優點是測溫更加準確靈敏,數據更有說服力。 缺點是如果過于敏感,微小的間隙就會極大地影響實驗結果。 改進二:用一個電暖器代替兩個酒精燈。 優點是控制相同的熱源,因此在相同的加熱時間內釋放的熱量是相同的。 改進二有助于減少改進一的錯誤。
在課程評審環節,嵩澤學校的沉杰老師感覺顧老師非常細心,在軟件和實驗設備的使用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實驗數據也非常漂亮,利用數字化減少了傳統課堂的收集。 數據,即繪制圖像的時間,用于數據分析。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初中物理研修初中物理研修,對我們的教學很有幫助。
華新中學朱明義老師從課程音樂入手,認為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本堂課的學習; 其次物理資源網,加熱燈的介紹也是一大亮點,提神、加熱燈和燒開水這兩種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猜測; 顧老師還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耐心幫助學生理解,為學生的思維和教學方法奠定了階梯。 他們也非常平易近人,這對于提高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有幫助。
宋慶齡學校的余周老師從兩個方面點評了這堂課。 第一個是關于情境的設計。 在海灘上感受水和沙的不同溫度。 很多同學都有相應的經歷,用水來介紹整個探索活動。 這看起來更自然,是目前非常有效和合適的情況; 二是數字化轉型,比如用信息化的方式去收集這些數據,組織學生分析討論這些數據背后的規律。 事實上,這是一次數字化轉型的嘗試,非常值得認可和贊賞。
青浦區勞動技術教育研究員董超老師認為,這是一堂很好的課,教學流程清晰。 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的教學,解決這些難點。 看得出來,顧老師準備得很充分,也很專業。 非常扎實。
徐涇中學黃健老師將本班使用的DIS設備與常規傳統教室使用的設備進行了對比。 最大的優點是:學生不需要花時間收集數據,并且可以將數據準確地繪制成圖表。 顧春老師花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構建“比熱容”的概念。
03
第三節:專家指導
原區初中物理教研員曹永奎老師也參加了本次教學研討會。 他說:顧春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比較新,實驗更加簡化,數據更加準確,從數據到圖像直觀地體現了數據。 趨勢。 我們整個課堂已經開始注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牢牢抓住了探索點。 顧老師利用情境,將教學內容與情境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這是一堂非常有意義的課。
最后,“31號種子工程”團隊帶頭人于軍平老師對顧老師的課堂進行了總結,他提出了“兩點智慧”。 第一個智慧是控制班級中的液體質量相同。 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在建立概念時減少一個因素。 原本要建立三個因素,現在減少到兩個。 僅考慮吸熱與升溫之間的關系。 。 第二個智慧是猜測有依據,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設置,體驗實驗的再現。 顧老師的課注重創新。 這就是青浦物理教育不斷進步的原因。 我相信我區的初中物理一定會達到更高的水平!
撰稿:吳鴻樹
攝影:盧永淼
審稿人:于偉峰
發帖人:于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