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月27日電(福州日報記者 徐涵宇)今年中考如何? 考試范圍是什么? 問題分數有何變化? 昨天,省教育廳印發了《2016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俗稱《中考大綱》),該大綱將作為各區整理中考試題的重要依據以及今年我省的城市。 考試大綱提出,今年中考各科目簡單題、中題、稍難題的比例為8:1:1,即各科目通過率必須達到80%。
中文:添加多項選擇題
考試內容:背誦課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背誦《語文課程標準》(七至九年級)推薦的61首優秀詩文等。瀏覽能力的要求重點推薦《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籍,如《伊索寓言》、《星星與泉水》、《西游記》、《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簡愛》 , ETC。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有條件的區市可進行聽力考試和口語考試。
試卷結構:與去年相比,語文科目新增了選擇題。 去年填空題、簡答題占比50%~55%,今年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占比50%-55 %。 成分保持不變。 仍占45%~50%。 從內容上看,積累和應用約占10%,閱讀約占40%,寫作約占45%,綜合學習約占5%。
數學:沒有選修內容要求
考試內容:與去年不同,今年的考試明確強調“注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解釋,注重數學規則的選擇和應用,注重數學問題的發現和解決”。 考試范圍為《數學課程標準》(七至九年級)四個部分的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標有*的選修內容不屬于考試必修內容。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形式。
試卷結構:選擇題約占25%,填空題約占15%初中電學綜合測試題物理資源網,解答題約占60%。 整篇試卷的題總數控制在25至28題。
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考試
測試內容:難度適中,綜合測試聽、說、讀、寫四種技能。 以《課程標準》規定的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五級目標”的基本要求作為考試范圍。
考試形式: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 聽力考試和筆試共120分鐘,其中聽力考試不超過30分鐘。 目前不具備口試條件的區市,應在筆試題目中增設口試申請題。
試卷結構:聽力部分30分,筆試部分120分; 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比例約為6:4; 口試有單獨的命題和單獨的測試。
物理:學生必須做的 20 個實驗
考試內容:包括力學、聲學與光學、熱科學、電磁學等。學生必須做20個實驗,其中基礎操作實驗7個初中電學綜合測試題,測量實驗4個,探索性實驗9個。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和實驗操作考試。
試卷結構:題目總數為30至35題,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繪圖題、簡答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 從題型來看,選擇題約占35%,非選擇題約占65%。 從內容來看,力學約占38%,聲學和光學約占12%,熱科學約占14%,電磁學約占36%。
化學:適當增加開放性問題
考試內容:學生至少必須完成粗鹽中不溶性雜質的去除、氧氣的實驗室制備和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和性質、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燃燒條件和某些溶質質量。 化學實驗8項,包括分餾氯化鈉溶液的配制、溶液酸堿度測試、酸堿化學性質。 試卷將適當增加開放性題,重點測試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和實驗操作考試。
試卷結構:全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其中選擇題約占30%,非選擇題約占70%。
生物學:檢查 10 個主題
考試內容:包括科學探究、生物體結構層次、生物體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運動與行為、生物繁殖、發育與遺傳、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生活等10個主題。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試卷結構:總題數為35至45道,其中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各占50%。
思想品德:增加一些新的知識要求
考試內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七、八、九年級《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部分內容、國內外主要時事政治。此次,“知識能力目標”增加了“判斷事物真偽、美丑”的要求,以及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進行論證的要求。
考試形式:開卷筆試。
試卷結構:試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部分約占48%,非選擇部分約占52%。 內容上,《成長的我》占比約15%; “我與他人的關系”約占30%; “我與集體國家、社會的關系”約占35%; “時事”約占20%。
歷史:請參考課本和書籍回答問題
考試內容:中國史、地方史、世界史。
考試形式:開卷筆試。 考生可以參考教材和官方出版的書籍來回答問題。
試卷結構:從題型來看,20道選擇題共40分; 糾錯題10分左右; 鑒定題5分左右; 材料分析題2~3約為25分; 綜合題2道,20分左右。 從內容上看,中國史(含地方史)約占65%,世界史約占35%。
地理:沒有附帶問題或奇怪的問題
考試內容: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村地理。 重點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避免雜題、怪題。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試卷結構:從題型來看,單選題和非選擇題各占50%。 從內容來看,地球地圖約占15%,世界地理約占30%,中國地理和鄉村地理約占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