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奧會剛剛結束,相信大家都在密切關注。 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冬奧會的項目是我們平時不接觸的項目,所以了解不多,比如冰壺。
圖片來自網絡
冰壺是一項在冰上投壺的運動。 它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運動。 早在16世紀初,蘇格蘭人就喜歡用光滑的鵝卵石擊打冰面,并用馬毛制成的掃帚刷洗。 冰面,這是冰壺的形狀。
很多人可能認為冰壺是一項枯燥的運動,沒有速度滑冰的刺激,沒有花樣滑冰的優美,也沒有冰球的激烈對抗。 難道只是一個人把鍋扔了,然后在后面大喊,兩個人在光滑的地面上擦拖把?
不過,不要小看冰壺,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
不是每個人都能打冰壺
玩冰壺首先要有“三大件”:冰壺石、冰壺鞋、冰壺刷。
一塊冰壺石,從原石到成品,需要經過開采、整形、拋光、著色、加柄等諸多步驟。 除采礦過程外,其他所有過程均由手工完成。 制作一套冰壺石至少需要五名熟練工人,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完成。
圖片來自網絡
比賽使用的冰壺石重約19公斤,由不含云母的花崗巖制成。 目前亞洲沒有這種花崗巖的產地。 冰壺石的原材料都產自英國的一個小島上,原材料需要用鉆石打磨成最終的形狀。 形狀,所以很貴。 購買一套高端冰壺石(16塊)需要13萬元,普通一套則需要5萬元。 冰刷和冰鞋也很有價值。 一套高端冰壺個人裝備,包括冰刷、冰壺鞋、運動服等,售價四五千元。
同樣,冰壺場地也極其昂貴。 如果要打冰壺的話,每小時就要1000+。 而目前國內專業場館僅有6個。 也就是說,即使你有錢,也不一定能玩。
如何打冰壺?
比賽由兩隊進行,每隊4人,每場比賽10輪。 每輪雙方選手各投擲兩塊冰壺石,八人共投十六球后比賽結束。 投手投出冰壺石后,兩名隊友手持冰壺刷,快速擦拭冰壺石前的冰面。
那么獲勝意味著什么呢?
當然,就看哪支隊伍能夠把冰面擦得又快又干凈。
嗯……真正的計分規則是根據場上冰壺石與圓心的距離來決定勝負。 只要超過對方最靠近圓心的冰壺,該邊內的所有冰壺都可以得分。 最終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
圖片來自網絡
拼命“摩擦”的目的是什么?
冰壺運動的表面不像無舵雪橇或花樣滑冰那么光滑。
相反,制冰機在凍結的冰上噴灑一層微小的水滴,形成麻點狀的表面,因此溜冰場的表面有許多凸起的小冰粒。 這是因為如果冰面光滑,石頭的曲線就會太彎曲,玩家很難將其推向圓形底座。 但如果在跑道表面撒上水滴,就可以保證運動員通過刷冰來改變冰壺石與冰面之間的摩擦力。
摩擦力是影響冰壺運動的關鍵因素。
一旦冰壺速度減慢,它就會開始向一個方向偏轉,其路徑變成一條弧線。 如果逆時針偏轉,冰壺石將向左旋轉。 如果是順時針方向,它會向右旋轉。
圖片:保羅·博納//
對于逆時針旋轉的冰壺,在其前半部分,運動方向為左側摩擦摩擦,摩擦方向為相反方向,即右側。
在其后半部分,運動方向向右英語作文,因此摩擦方向向左。 最重要的是冰壺石前后部分的摩擦力不相等。
圖片:迪娜/
這是因為冰壺石在冰上滑動時有向前傾斜的傾向。 先運動的前半部分會比后半部分產生更大的力,因此相對摩擦力會更大。
但當運動員用冰壺刷瘋狂摩擦冰面時摩擦摩擦,冰壺動作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摩擦產生的高壓使冰壺石前面的冰變暖,形成一層非常薄的液體膜。 融化的冰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減少石頭前面的摩擦,減少石頭的旋轉,使其路徑更直。
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掃冰者將重量放在刷子上,以增加冰面的壓力,本著“力量可以創造奇跡”的信念。
不過,這也要求掃冰者擁有強壯的手臂、背部和其他軀干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