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比較研究 - 美國中學物理教育研究******@1 一、美國中學物理教育研究 中學課程設置研究 物理(科學)教學 教材研究 2、中小學普通教育學制一般為12年 義務教育年限為9-12年 學制為6-3-3(、、)8-4(、)4-4-4() 3、物理課程 在中學初期(相當于我國的初中階段),“自然科學常識”或“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知識)其中的物理部分大致每周2-3小時,持續(xù)1年美國初中物理,是必修課。 在初中后期(相當于我國的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主要有兩種形式(多為“材料科學”課程,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內容比例大致為4:3:3,這是最低學分要求。),美國高中物理課程是典型代表;美國高中物理課程只要求在理科領域修滿一定學分。 課程類型 綜合、常規(guī)、高級;常規(guī)、榮譽、非理科(概念課程)、高級。 5 物理課程 常規(guī)一年制物理課程 大約70-75%選擇物理課程的學生修讀此類物理課程 力學 電磁學 光學與波 熱力學與分子動力學 現(xiàn)代物理 其他 36% 20% 20% 9% 2% 榮譽課程()是針對一些優(yōu)秀學生開設的課程,內容與常規(guī)課程基本相同,但加深了一些深度內容。
約12%的學生選擇物理課程。 6 物理課程 大學先修課程(AP)是針對優(yōu)秀學生開設的課程,要求學生修讀一年正規(guī)課程,并通過統(tǒng)一的AP課程考試美國初中物理,獲得大學認可的學分。約5%的學生選擇修讀。 概念物理又稱“非理科物理”,與“文科物理”類似,適合對理工科不感興趣,數(shù)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約10%的學生選擇此類物理課程。 7 美國物理學會(AIP)、美國物理教師協(xié)會(AAPT)、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全國科學教師協(xié)會(NSTA) 內容 AAPT/傳統(tǒng)物理課程概念 物理 AIP 調查 物理學(包括非 AP 二年級物理) AIP 調查 1990 年平均值 ETS 調查 調查 1990 年調查 力學 336 電磁學 252 光學和波 217 熱和分子動力學 10 ********** 現(xiàn)代物理 測量和數(shù)學技能 888 24 其他/NSTA 基礎物理 試題分布() 數(shù)據(jù)分析 1%(數(shù)據(jù)的圖形表示;科學符號和有效數(shù)字;圖形信息的解釋;測量單位;比例思維;數(shù)量級估計) 一維運動 5%(運動學;勻速加速運動) 二維運動 5%(勻速圓周運動;拋射運動;矢量和操作) 單體動力學 5%(靜態(tài)平衡;動態(tài)平衡; 牛頓三定律;摩擦力;向心加速度和力; 慣性質量) 能量守恒 5%(功;動能和重力勢能;功率) 動量守恒 5%(彈性和非彈性碰撞;“爆炸”;沖量) 扭矩和旋轉平衡 1%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2%(圓形軌道和人造衛(wèi)星;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重力場) 振動 1%(簡諧振動;彈簧上質量的振動;鐘擺運動;胡克定律) 力學 30%9 熱力學和分子運動理論 10% 溫度和熱量 4%(比熱;熱量作為一種能量形式;量熱法;三種熱交換類型:傳導、對流和輻射) 分子運動理論 4%(理想氣體定律;相變和能量;絕對溫度和分子動能) 熱力學 2%(第一定律作為能量守恒定律;第二定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