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物理完整電子教材
預覽九年級上冊教材,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整個九年級物理教材的知識脈絡。那么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材該如何學習呢?以下是編者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材部分電子教材,僅供參考。
九年級物理電子教材
如需查看完整版本,請搜索微信公眾號【5068教材】,關注并在對話框中回復[9],即可獲取九年級語文、九年級數學、九年級英語電子教材資源。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
電力
電功率計算公式:P=UI=W/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以推導出:P=I2R=U2/R
① 串聯電路常用公式:P=I2R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聯電路常用公式:P=U2/RP1:P2=R2:R1
③不管電器是串聯還是并聯,計算總功率的常用公式為P=P1+P2+…Pn
單位:國際單位瓦特(W) 常用單位:千瓦(kw)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與電流通入的時間成正比。
(2)計算公式:Q=I2Rt(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UIt=U2t/R=
鎢=鉑
① 串聯電路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聯電路中常用公式:Q=U2t/R;Q1:Q2=R2:R1。
②無論電器是串聯還是并聯,一定時間內產生的總熱量通常用公式Q=Q1+Q2+…Qn來計算
③在分析電燈、電爐等電熱器的問題時,常用Q=U2t/R=Pt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量。
(2)公式為:F(浮力)= G(位移)= ρ(液體)V(位移)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入深度等無關。
(3)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九年級物理練習冊第 1 卷
1. 填空
1、小文在一杯水中滴入幾滴紅墨水,觀察發現整杯水慢慢地變成了紅色。這個現象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分別滴入一滴墨水,熱水中的墨水擴散速度加快,說明與分子不規則運動的速度有關。
2、地熱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地熱發電和地熱供暖。假設有400t質量為85℃的地熱水,經散熱器放熱后的水溫為35℃,則這些地熱水放出的熱量為[c地熱水=4.2×103J/(kg?℃)]
3. 如圖A所示,做飯時,燃料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如圖B所示,在海邊,我們經常發現沙子滾燙,而海水卻還很涼。這主要是因為海水比沙子大,同樣加熱或冷卻時,溫度會發生變化(選擇“大”或“小”)。
4、機床上剛加工好的鋁件溫度很高。這是因為(選擇“工作”或“傳熱”)增加了鋁件的內能。已知一個鋁件加工前的溫度為25℃,加工后的溫度為100℃。如果要把加工后質量為2kg的鋁件[Ca鋁=0.88×103J/(kg?℃)]冷卻到加工前的溫度,鋁件需要放出J的熱量。
5、多年來,洛陽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栽種花草樹木,增加綠地覆蓋率,修建人工湖,擴大水域面積,大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環境,讓全市人民享受到了“綠城”帶來的好處。請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說明綠化城市和修建人工湖對改善生活環境的好處(至少兩點:;)。
初中物理期末考試復習計劃
本學期的物理課程已經結束,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中考復習。根據學生的現狀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把中考復習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輪審核:
(3月1日至4月30日)回歸課本,夯實基礎。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一直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但考試形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改變了以往死記硬背的考試方式,要求學生能從具體事實中識別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結合現實生活事例建立模型,發現物理知識點,探究物理知識內涵,總結一般物理規律的特點。同時考察學生對基本測量儀器的使用、理解和掌握,對基本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單位以及常用物理常數的記憶和理解。這類題目大多來源于課本內容,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學生練習以復習能力攤牌(冊子)為主。
第二輪審核:
(5月1日至5月30日)以專題為主線,進行綜合、專題復習,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當所學知識增加時,很容易記錯或混淆一些類似的概念。因此,在一般復習的基礎上,我可以進一步將所學知識分成專題進行復習。此階段要達到的目標是通過歸納、總結,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技巧,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初中物理電子課本下載,提高自身素質。初中物理大致可分為力、熱、光、電四大板塊。復習時,要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使前后所學的知識相互遷移,連成線,編織成網。加強學科知識的橫向聯系,幫助記憶和理解,在整個復習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輪審核:
(6月)綜合模擬是適應性強化訓練的主要方法,這也是心理和智力綜合訓練的階段,是整個復習過程中最后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此階段的復習主要是為了增強考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在實踐中操作、做出正確決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獲得洞察力和創造力的能力。因此,不能為了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而盲目地大量練習做題。考生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模擬訓練,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性,并通過練習、評估和反思,及時發現問題、彌補不足。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解題格式要規范,語言表達要準確。如計算題,應寫出計算公式;簡答題,答案要簡明扼要,或給出簡明的解釋或例子。
2、訓練綜合題的分析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關注社會熱點,如最新科技動態、時事新聞等,注意觀察生活、聯系實際。例如:環境污染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
在復習過程中,注重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復習興趣,自覺地學習、提高和發展,以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
九年級物理上冊教學計劃
這本教材我們學習的知識包括四章,分別是簡單機械與功、機械能與內能、電路及其基本定律。涉及的知識包括初中物理四大主要內容中的三部分,即力學、熱力學、電學。這部分內容涉及到物質、運動、相互作用等更深層次的知識,會使我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物理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與現代生活聯系更為緊密。因此,對這本書的要求是相對嚴格的,必須從以前的理解到現在的理解,對物理知識和現象進行掌握和靈活運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各章要求
1、《簡單機械與功》:本章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從生活中最簡單、最常見的夾鉗、螺絲刀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內涵。本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簡單機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紹了做功的量、做功的速度、做功的效率。對于第一部分,我們希望學生知道什么是杠桿,什么是滑輪?能從常用工具中認識杠桿,知道杠桿臂的概念,能畫出杠桿臂,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根據滑輪組的組成判斷省力情況。 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功的二要素,能理解功的計算公式,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義,知道功率的計算公式,知道機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義,能設計實驗測機械效率。
2.機械能與內能:本章從動能與勢能開始講起,這是學生最容易入門的,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定性研究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以及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然后結合分子動能論的知識,用類比的方式介紹內能的概念,內能與溫度的關系,物體間內能傳遞的形式——熱傳遞與熱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最后講解了內能與機械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及應用。本章需要記憶的內容非常多,需要學習理解并應用的是熱的吸收與傳遞問題。
3、“電路入門”:本章從觀察手電筒開始,了解電路的基本結構;從設計室電路開始,學習最簡單的串聯、并聯電路;結合練習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探究、比較串聯、并聯電路的特性,從整體上掌握電路的基本特性。讓學生了解電路的基本組成,知道電路的幾種狀態;學會畫電路圖,認識和了解電路的基本特性,能正確使用兩類儀表,知道電路中兩類電流的規律。
4.《歐姆定律》:本章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逐步深化研究問題,隨著問題的展開,學習電阻的概念,引導學生掌握變阻器的使用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初步學會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研究,能解釋變阻器的結構和符號。理解和運用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點。
3. 教學計劃
1、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取上,適當加強聯系實際,適當降低難度,兼顧現代生產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兼顧大多數初中生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初中物理電子課本下載,力求生動活潑,有利于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教材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自身目標,在內容選取上,注重從物理知識內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潛力,積極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動。在學習方法上,積極為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創造條件,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材采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實體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的安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
2、本學年我負責初三三個班的物理教學。三個班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情況是:大部分學生對初二的基本物理知識掌握得不夠,很多知識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機械記憶,忽視了其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區別,不注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特別是少數學生對某些章節要么一竅不通,要么理解有誤。就全班而言,初二、初三班的成績大多在中等偏下,初一班的成績大多處于中等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根據各班的知識掌握情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大幅度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成績。
3、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于主動狀態,經過認真觀察、實踐、思考,才能認識物理現象所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索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適當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基礎,立足實際進行教育,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安排。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別很大,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給予耐心的幫助,鼓勵他們多做物理實驗,多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 對于有空閑時間學習的學生,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
4. 課程安排:
第 11 章 20 課
第 12 章 14 課
第 13 章 18 課
第 14 章 18 課
總共大概15周,剩下3周可以靈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