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多數農作物)采用行栽,有等行和寬窄行之分。玉米株行距(有的農民叫壟距)是指每行中相鄰兩株玉米植株之間的距離。玉米株行距是指相鄰兩行玉米之間的距離。
玉米株距計算方法
1.單粒播種優良種子
精量播種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取0.57米)÷畝產苗數×種子發芽率(一般大于92%);1米=3英尺=30英寸。
如果按英尺計算也是一樣的,1畝=667平方米=6000平方英尺。
對于寬窄行法,只需先算出平均行距,當播種質量和除草劑造成的幼苗損失較大時,應適當縮小株距,不進行間苗。
溫馨提示:精量播種對種子的質量要求非常高(特別是發芽率和純度),發芽率低于92%的,不允許進行單粒精量播種。
2. 半精準播種
半精量播種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取0.57米)÷畝苗數;1米=3英尺=30英寸。
采用半株行距或每穴兩粒播種,種子發芽率一般在85%以上,不足92%,移栽時按株距移栽密度表,若苗不夠,可就近每穴留兩粒。
3. 如何計算一塊土地上玉米植株的數量?
植株數=[(田長÷株距)+1]×[(田寬÷行距)+1]
例如,地塊長30米,寬20米,玉米按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種植,應種植多少株玉米?
[(30÷0.3)+1]×[(20÷0.6)+1] = 3434棵樹
4. 玉米密度表
不同類型的品種對密度的耐受性不同,緊湊型雜交種對密度的耐受性強,增加密度時產量穩定,適合較大的種植密度;扁平型雜交種對密度的耐受性差,密度增加幅度小,如果增加密度,產量會降低。
1F
該類型玉米為中晚熟雜交種,植株高大,葉片寬大、多,穗上葉片與主莖平均夾角大于35度~45度。畝留苗3000~3500株為宜,適宜春播,可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密度表,增加有效積累,提高產量。
2F
該品種為早熟耐密型直立葉玉米雜交種,株形緊湊,葉片向上突出,穗上葉片與主莖夾角平均小于25度,穗下葉片與主莖夾角平均小于45度,畝產4500-5000株,適宜麥收后播種。
3樓
中間型。該類型品種葉片與主莖夾角介于緊湊型與扁平型之間,多為中早熟耐密品種,畝產苗密度在3500~4500株之間,適宜小麥壟作或油菜間作,播種期為上半年。
根據品種特性、產量水平、土壤肥力、施肥水平選擇合理密度。
1F
對于年產400~500公斤/畝的中產田,平型玉米雜交種適宜密度為3000株/畝左右;緊湊型玉米雜交種適宜密度為4000株/畝左右。
2F
畝產500-600公斤的適宜密度范圍為:平葉型玉米雜交種3500株/畝左右;緊湊型中晚熟大穗型玉米雜交種3700-4000株/畝左右;緊湊型直葉型中穗型玉米雜交種3700-4000株/畝左右;其中網校頭條,每畝4500株左右。
3樓
畝產650公斤以上產量適宜密度范圍為:緊湊型中穗型5000~5500株/畝,緊湊型大穗型4500~5000株/畝。
★玉米種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之一。只有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根據品種特性、產量水平、土壤肥力、施肥水平選擇合理的密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產量。來源: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