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基礎訓練
1.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基礎訓練包括兩個方面:
(1)運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規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2)物理實驗技能的訓練?;A訓練能深化、激活學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識,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成功的關鍵在于選取好的例題和練習。選取的例題和練習要有代表性,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有針對性,能針對知識點和重點以及學生的水平;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對學生明辨是非、靈活運用知識大有裨益。下面就例題教學和限時練習兩個問題談談。
例題教學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解決一題,用多種方式思考一題,讓學生在“解決”和“思考”的過程中自己“理解”,形成深刻的記憶和能力。教師講解例題時高中物理針對訓練,當學生“理解”不了時,應重點講解物理模型的分析高中物理針對訓練,教學生如何應用物理模型,針對所學問題構建物理模型。例如,在復習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時,通過分析小球沿圓形凹槽滑下不考慮摩擦的例子,構建該類問題的物理模型:(1)不考慮摩擦,水平方向沒有其他外力作用,系統動量守恒定律;(2)對于小球和圓形凹槽系統,只有重力做功,不存在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情況,因此機械能守恒定律。由于注重物理模型的分析,在去年高考第五題中,學生們很自然地把前文提到的物理模型與水平拋射運動的物理模型結合起來,成功給出了正確答案。
單元例題講授結束后,安排了2課時的例題練習。題目選擇嚴謹,題型靈活,有易有難。要求學生按時完成,老師及時批改,并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講解。對于難的題目,老師一般不在課堂上進行批改,因為批改這類題目耗時較長,針對性不強,老師可以準備好答案,讓能力強的學生自己學習。批改的重點是那些典型、錯誤多、難度不是太大的題目。批改的重點是物理模型的分析,因為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模型錯了,結果肯定不對。對于大部分學生掌握,少數差學生沒有掌握的題目,老師只進行個別輔導。根據題目重要程度及考試情況,將答案分為“詳解”、“簡解”及“一題多解”網校頭條,為學生提供正確依據,并讓學生自行比較思考。
在此基礎上,我們以實踐指導教學,重點做好以下幾點:1、幫助學生放眼整個知識體系,在頭腦中形成三條清晰的主線索:(1)關于力的線索;(2)關于能量的線索;(3)關于動量的線索;并通過知識面廣的綜合性例題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按照基本要求和教材目錄開放實驗室并展示各項實驗。
3、《變阻器的選擇及連接方法》、《測量電阻的方法》、《電表的改造與校準》、《物理學中的關鍵問題》等。這樣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強調“落實”,教師要下功夫,設計好復習藍圖,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下功夫,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基礎訓練】相關文章:
淺談焊接基礎技能實訓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08-25
淺談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原則08-15
閱讀教學中隨機訓練的探討08-17
小學中年級“段位”訓練與教學探討08-15
把握閱讀基本訓練08-17
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4
對話的模擬與模仿-口語交流訓練實例08-17
專家談考試應試與心理訓練08-16
模仿句訓練指導 08-17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實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