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摩擦力》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1.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規律,能利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2.教材分析:本課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課1第三部分第三章P57-P61。本節內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識的延伸高中物理靜摩擦,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中物理中物體受力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初中大家已經接觸過摩擦力的學習,高中要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摩擦力。靜摩擦力問題很復雜高中物理靜摩擦,具體表現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時又表現為“有無有貝語網校,方向不定”。在這節課中,我力求讓學生正確認識靜摩擦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一)知道什么是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能列舉并講解靜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靜摩擦力最大值的決定因素。 2.過程與方法 (一)通過演示和動手體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通過靜摩擦力的教學,使學生形成認識生活中“力”的科學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通過靜摩擦力最大值的實驗探索和數據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好地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通過靜摩擦力的應用分析,進一步體現物理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范圍。 (二)研究靜摩擦力的方向。 教學難點:如何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分析法、討論法、圖表法、基于自主探索的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工具:塑料杯、米粒、一根筷子、兩個滑塊、長木板 教學板書: (1)F 靜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2)F 靜的大小:0∠F 靜≤Fmax §3.3 靜摩擦力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一)提問 回顧引言 1、演示:“筷子提米”實驗: 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米粒,將筷子插入米粒中并向米粒中加入少量水,將米粒壓緊,慢慢提起筷子。 教師提出問題: (1)杯子和米粒受重力影響嗎? (2)它們相對于筷子的狀態是什么? (3)它們相對于筷子的運動趨勢是什么? (4)它們沒有掉落,說明它們還受到什么其他力的作用? 2.新課介紹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初中學到的關于摩擦的知識。 (1)什么是摩擦? (2)摩擦的種類?(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1.學生大膽參與實驗 2.在老師的提問下,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