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彪
中共黨員,西南大學教育學碩士(物理學科教學),中學教師。
連接初中和高中的物理
當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時,他們將面臨學習環境、身心狀態、教材內容、學習方法的變化。做好初高中物理教與學的銜接,降低高中物理學習水平,是今年暑期新生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高中生學習物理面臨的三個“變化”
1. 教材的變化
初中教材通俗具體,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教材內容抽象,更注重理論分析,難度較初中有所增加。與初中科學的物理部分相比,當前高中物理的內容有較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直觀到抽象:如:物體-粒子、距離-位移等。
(2)由單一到復雜: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勻速運動-變速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簡諧振動、簡單滑動摩擦-靜摩擦等。
(3)從標量到矢量:初中科學中的物理量從來不考慮其矢量屬性貝語網校,如速度、距離(位移)。學生們對這些量也很熟悉,但進入高中后,強調向量性質,他們就會感到不知所措。
2. 上課時間的變化
初中時,由于內容少,題型簡單,上課時間充足。班級容量小,進度慢。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反復強調、演示重難點內容和各種練習,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鞏固。高中階段,由于知識點增加、靈活性增加、課容增加、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和各類題型理解不到位,鞏固強化不及時。
3、學習方法的改變
初中時,學生對習題比較熟悉,常見問題較多。學生習慣圍著老師轉,不注重獨立思考、總結規律。高中時,由于內容太多,時間太少,老師會選擇一些典型的話題進行教授。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規律,掌握思想和方法,能夠舉一反三、舉一反三。然而,剛進入高中的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初中的方式,造成更多的學習困難。他們勉強完成當天的作業,也沒有預習、復習、總結等自我消化和調整。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因此,初高中物理的具體表現存在三個“突變”:(1)從定性到定量、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突變; (2)從“依賴”、“記憶”被動獲取知識到“獨立”、“綜合”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方式突變; (3)從“經驗”、“簡答”轉向“理論”、“綜合”對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要求。突變。
2.關于如何學好高中物理的一些建議
許多學生反映物理很難學。最常見的現象是老師能聽懂他們說的話高中物理標量,但他們獨立作業時卻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其實物理難不難,取決于你對這門學科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
1. 學會反復思考物理概念
能否學好物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由于其抽象性,總是給人一種只能理解而不能表達的感覺,比如“能量”、“能量”、“能量”。 “慣性”等概念,概念的真正含義僅靠老師的“言語”是無法形象地表達出來的,只有自己“理解”才能真正領會其全部內涵。這種“理解”的感受只有通過反復分析、思考概念,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實現。
2.學會詳細分析和繪制身體狀況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大部分是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過程的理想化模型。你要學會從題目的文字描述中想象出實際場景,并學會用圖片來描繪場景。在物理學中,要求學生畫出物理場景圖(軌跡圖)、力圖以及兩個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圖像。最后的要求是用數學語言(關系表達式)來表達圖形,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
3.學會層層分析物理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高中物理標量,無論什么樣的實驗,總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實驗目的、原理、設備、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但我們的關鍵不僅僅是會做這些實驗,而是要向他們學習探究的方法,根據現象做出猜想,根據猜想設計實驗,然后檢驗和糾正猜想。這不僅僅是學習物理知識,關鍵是要知道知識的來源,這樣更容易掌握。
4.學會歸納總結相似的知識點,準備錯題集
學習的過程就是先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要把知識點細化、學透。一旦學會總結相似的知識點,復雜的物理內容就會化繁為簡,自然而然地學起來輕松自如。學好物理還需要你做一定的練習,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這并不是一場題海之戰。你要學會總結,制定自己的錯題集,讓練習越來越精準。
5、學會調節情緒,注重情感投入
我們知道“情感的力量是神奇的”。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如果他能試著去喜歡他的老師,這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好處。學習過程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艱苦的,甚至是單調、乏味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擁有神奇的情感力量,我們的學習生涯豈不是樂趣無窮?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先理解,后記憶,實踐,精通,理解體驗,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我們在淮北一號等你!
一審:孫萬生
二審:宋凌艷、田雷、田啟波
第三審: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