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知識點總結一、電磁感應的發現一、“電磁學”的發現奧斯特實驗的啟示: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能使細小的磁針偏轉,即磁效應電流的原理 2、“磁電”的發現 (1)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法拉第根據他的實驗,將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分為五類:①電流變化; ②改變磁場; ③ 運動中電流恒定; ④磁鐵運動; ⑤運行中的鋼絲。 (2)電磁感應的發現,使人們找到了“磁生電”的條件,為人類開啟了電氣化時代。 2、感應電流產生條件的實驗探索實驗一:導體在磁場中運動切割磁力線實驗二:通過閉合電路磁場的變化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當通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貝語網校,該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 3、感應電動勢的定義:由電磁感應產生的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導體中產生電動勢的部分相當于電源。產生條件:只要通過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無論電路是否閉合,電路中都會產生感應電動勢。方向判斷:在內部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是從電源負極到電源正極,與內部電路中電流的方向一致。導體中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部分相當于電源。 【要點】感應電流的產生需要電路閉合,但感應電動勢的產生不一定需要閉合。 4、電磁感應法拉第定律 定律內容: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通過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
表達式: 解釋: ① 式中,N為線圈匝數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知識點總結,即磁通量的變化率。注意它與磁通量的區別以及磁通量的變化量。 ②E與圖像中的斜率無關,成正比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知識點總結,所以斜率的意義就是感應電動勢。 5、導體切割磁力線時產生的電動勢公式中,l為有效切割長度,即導體在垂直于v長度方向的投影。圖中有效長度為: 圖A:l=cdsin β(容易誤算為l=absin β)。圖B:向v1方向移動時,l=MN;當向v方向移動時,l=0.2 圖C:向v1方向移動時,向v方向移動時l=0; 2 沿v方向移動時,l=R.3 6、右手定則內容:將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并攏垂直,并與手掌在同一平面上,讓磁感應線從手掌穿透,大拇指指向導體運動的方向。此時,四個手指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即感應電動勢的方向。適用情況: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 7、楞次定律:感應電流有這樣一個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有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適用場合:所有電磁感應現象。 【重點】理解“阻礙”,利用楞次定律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8、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的運??動分析。電磁感應現象中導體運動問題的解決方法:確保所研究的閉合電路是清晰的。磁場的方向和閉合電路所包圍的區域內磁場的變化決定了通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或導體是否切割磁力線。根據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制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根據左手定則確定導體的力。安培的力與運動方向 【重點】對于這類問題,還可以考慮使用楞次定律中的“因果分析法”,即楞次定律中“阻礙”的含義可以推廣為(結果)的感應電流。它是阻礙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阻礙原有磁通量的變化——增加而不是減少,阻礙相對運動——抵抗線圈表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