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來源:微信公眾號解之吾里
高中物理涉及的9大思維方法
2017年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應培養學生的四種核心能力:物理概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感。其中,學科思維方法屬于科學思維范疇網校頭條,是高中物理學科核心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提煉、學習、理解高中物理所蘊含的科學思維方法,有利于學生了解學科特點,提高思維水平,發展綜合能力。下面全面總結了高中物理最重要的九種思維方法。建議仔細閱讀并擴展,或者用練習進行總結。
01理想模型法
為便于物理研究或教學而建立的抽象理想對象或理想物理過程微元法高中物理例子,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視事物的次要因素。
理想模型可分為物體模型(如粒子、點電荷、理想變壓器等)、條件模型(如光滑表面、光棒、光繩、均勻電場、均勻磁場等)和過程模型模型(自由落體、拋射等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恒流運動等)。
02 極限思維法
它是人們將所研究的問題外推到極端情況(或理想狀態)并通過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當用極端思維處理物理問題時,通常會將參數的一般變化推向極值。即在無窮大、零值、臨界值、比值等條件下進行分析討論。例如,公式V=Δx/Δt中,當Δt→0時,v為瞬時速度。
03 理想的實驗方法
也稱為實驗推理法。它是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加上合理的科學推理的方法。它被稱為理想的實驗方法。這也是常用的科學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實驗等。
04 微量元素法
微元法是指處理問題時從事物的極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以達到解決事物整體目的的方法。它在解決物理問題時非常常用。其思路是“化整為零”,先分析“微觀要素”,再通過“微觀要素”分析整體。
05 比率定義方法
它是利用兩個基本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物理量的方法。特點是:
06 擴增方法
當物理現象或待測物理量很小時,將物理現象或待測物理量按照一定規則放大后再進行觀察和測量。這種方法稱為放大法。常見的方法包括機械放大、電放大和光放大。放大。典型例子:卡文迪許扭轉天平實驗、庫侖扭轉天平實驗、物體微小變形的顯示。
07 控制變量法
決定某種現象的發生和變化的因素有很多。為了了解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微元法高中物理例子,必須設法人為地控制其中一個或幾個因素,使其保持不變,并研究其他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就是受控變量法。例如,為了探索加速度、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可以使用受控變量方法。
08 等價替代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簡化問題,常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幾個物理量,但物理效果并不會改變。例如,用合力代替各分力,用總阻力代替各部分的阻力。
09 類比
類比:又稱“比較類比”,是指一類事物具有某種屬性,可以推斷同類事物也應具有該屬性的一種推理方法。結論必須通過實驗來檢驗。類比對象之間共享的屬性越多,類比結論的可靠性就越高。例如,研究電場力做功時,類比重力做功;理解電流時,可以用水流來類比;在理解電壓時,可以用水壓來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