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及例題如下: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知識點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例題:敲擊鼓面,人們可以聽到鼓聲,鼓聲是由鼓面產生的,并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里。
知識點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例題: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的特性:
知識點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例題:鋼琴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是由于鋼琴發出的聲音頻率較高。
知識點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例題:人們聽到的鼓聲宏亮,是指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知識點3:音色是聲音的品質和特色,與發聲體的結構和材料有關。例題: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分辨人的聲音的。
光的反射定律:
知識點1: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知識點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知識點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題:一束光與鏡面的夾角是30°,則入射角為60°,反射角等于60°。
光的折射規律: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且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當光線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以上就是八年級下冊物理的知識點及部分例題,供您參考。具體學習還需要結合課本內容,建議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同步進行復習和鞏固。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1. 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因介質不同而不同,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例題:
1.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請你列舉兩個實驗證明聲音的產生。
答:實驗一:拿一個塑料袋,把里面的空氣全部放出來,把塑料袋捏緊發聲,然后拿起來發現塑料袋在振動。實驗二:敲擊音叉,音叉發聲的同時觀察到泡沫小球在跳動。
2.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小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答:把一個鬧鐘放在一個充滿空氣的密閉的房間里和在操場上,分別測量鬧鐘鬧鈴的響度,發現房間里的鬧鐘鬧鈴響度更大,說明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更快。
以上是八年級下冊物理部分知識點總結和相關例題,希望能幫助到您。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機械與人》
1. 杠桿的種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2. 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 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
4. 動滑輪特點:能省一半力,但費一倍距離,要使滑輪不轉動,用力方向一定要向下。
5. 滑輪組的特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但費距離。
6. 功的兩個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7. 功率的計算公式:P=W/t,或P=Fv(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要用國際單位)。
第二章《物態變化》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一個標準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度。測量工具:溫度計。
2. 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3.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這個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各處熔點一般不同)。
4. 汽化和液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5.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第三章《光現象》
1.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2. 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用箭頭標出光傳播的方向。光線表示方法:畫一條直線,用箭頭標明方向,加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3. 光的反射定律內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蓺w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光由空氣垂直入射到水或玻璃等平滑的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4.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體上時反射光線也是平行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體表面時反射光線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傳播,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
第四章《電路和電流》
1. 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感應起電的實質是電荷可以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跟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電荷數量很難改變,而核外電子卻能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從而使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目改變。當物體失去電子時,它的電子帶的負電荷總數比原子核的正電荷少,就顯示出帶正電;相反,本來是中性的物體,當得到電子時,它就顯示出帶負電。
2. 導體和絕緣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常見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常見絕緣體:陶瓷、玻璃、橡膠、油等;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
3. 電路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電流路徑個數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并聯電路中電流有多條路徑。
常見問題:
1. 什么是摩擦起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什么?如何使物體帶電?
答: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了多余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