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過去的這一個月,發生在“教育”身上的事情太多太多:四部委聯合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全省人代會上紛紛倡議“學生減負”,《關于做好2018普通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了5項中考加分,教育部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堅決嚴打自主招生造假。
日前,我們從這段時間已公布的部份院校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中發覺:習作類、英語類大賽成績要求被刪掉,專利、論文被遏制,部份院校不接受專利、論文報考,五大學科大賽幾乎成為惟一硬指標。
新藍圖1
習作類英文類大賽“團滅”
工科大賽評價主觀,容易被商業機構操縱,很難保證評價客觀公平。好多習作類、英語類、創新類大賽承辦多有民間組織和商業機構操縱,出現商業化過度的現象。
從招生簡章的報考條件上不難看出,以往大行其道的工科大賽諸如新概念習作比賽、創新習作比賽等獎項名稱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作文大賽”“英語大賽”“人文社科”這樣的模糊字眼。所有簡章里,截止目前只有廣州林業學院提及“英語能力大賽”唯一一個工科大賽,其他院校沒有提及任何一個具體工科大賽名稱。
我們剖析上海學院2017年和2018年自主招生報考條件發覺,2018年除掉了2017年第三條獎項——“全國新概念習作比賽、全國中小中學生創新習作比賽、全國創新英文競賽、全國學生語文能力大賽獲得全省二等獎及以上”。這種比賽多數并不符合教育部3月21日公告要求“必須有法律法規或省廳級以上文件為根據”。
另外,上海學院還將英語、文學寫作特長合并到其他類中,范圍也有所削減,只能考取人文社科類、經濟管理類。
新藍圖2
不接受論文材料專利報考
這種年,自主招生院校提出有專利、論文的中學生可以申請,這讓有的機構見到商機,向父母推出花錢就可搞定專利、論文的服務,而部份父母也信以為真,花錢去買專利、論文。這是買賣專利、代寫論文現象從評職稱領域,向自主招生領域漫延。
從招生簡章上看,華北科技學院明晰表示不接受專利報考,中南學院明晰表示不接收學術論文、專利方面的申請材料。
另外,報考北京學院2018年自主招生條件與2017年自主招生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具體獎項上的要求。北京學院刪掉了以往“學生在小學階段獲得各種大賽名次、發表論文和獲得專利成果的,享有優先資格”的規定。
老四篇
還是要看五大學科大賽
全省學生學科(物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大賽,被稱為“五大學科大賽”,是教育部批準、中科協主管,中科協直屬學會承辦的“國”字頭比賽。
上海商報記者注意到,各大院校雖然自主招生對象有所不同,但在報考條件上,包括上海學院、西南學院、西南政法學院,和以往一樣,都能看見為在五大學科大賽得獎的中學生設了一條“陽光西路”。不過,對五大學科大賽成績的等級要求有嚴有松。
上海學院稱,招生對象包括“在中學階段出席全省學生學科奧林匹克大賽(物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省世錦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復旦學院則稱,申請的中學生具有的特質之一為,“學科奧賽方面,在物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大賽中表現突出。”
上海郵電學院自主招生的8個專業類均明晰要求大賽等級,通訊工程、電子信息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要求考生中學階段獲得物理、物理、信息學大賽的全省世錦賽三等獎及以上獎項或市級賽區八強二等獎及以上獎項。
新趨勢
突破文理限制按大類選拔
我們梳理各大院校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發覺,好多院校都逐漸突破文理限制,即使限定了學科,但不限定中學生的文理分科。
復旦學院自主招生簡章明晰表示,中學生可從包括建筑類、土木類在內的15個大類年報考一個專業類(方向)。專門面向農村地區考生的復旦學院“自強計劃”招生簡章則規定,考生可從經濟、金融與管理類、法學類、文理通識類在內的15個大類專業年報考3個專業類。
上海學院2018年自主招生計劃320名,分為電氣信息類、工業制造類、建筑土木類、經濟管理類、理工基礎類、人文社科類、中外合作培養類7個報名類型。
西北政法學院招生專業(均為文理兼收)分法學、新聞傳播學、金融學、工商管理四類。
更嚴格
教育部要求嚴懲自主招生造假
院校自主招生是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份。教育部2017年曾提出“未經公示的考生不得投檔”,“不得私自調整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試點院校范圍、招生計劃和規定的項目范圍”,“不得在中考前以任何方式舉辦與自主招生掛鉤的考評活動”。
3月23日,教育部在《堅決嚴打和防范自主招生造假著力維護公正公平招生秩序》這份文件中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嚴厲嚴打各類與自主招生掛鉤的盜竊和弄虛造假行為。對在自主招生中提供虛假報考材料的考生物理競賽英語翻譯,將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法處理辦法》和《普通高等中學招生違法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在報考階段查實的,取消其自主招生報名資格,同時取消其當初中考報考資格;在入學前查實的,取消其入學資格;入學后查實的物理競賽英語翻譯,取消其投檔資格或則學籍。對于中學、單位和個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協助考生弄虛造假的,將嚴肅追責問責,絕不姑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教育部同時提醒廣大考生,違背法律法規,憑自身真才實學報考自主招生,請勿輕信各類機構和別人的蠱惑,防止上當被騙、遭受損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