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確定物體的密度是數學中的知識點之一。 您可以通過實驗了解檢測密度的原理。 讓我們來看看檢測水的密度的優秀實驗報告實例推薦。 水的密度檢測實驗報告 11、實驗目的:掌握靜壓稱重法測量密度的原理。 理解...
確定物體的密度是數學中的知識點之一。 您可以通過實驗了解檢測密度的原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檢測水的密度的優秀實驗報告的實例推薦。
測試水的密度實驗報告一
一、實驗目的:
掌握靜壓稱重法測量密度的原理。
了解用于測量密度的比重瓶法的特性。
了解如何使用比重瓶。
知道如何使用化學天平。
2、實驗原理:
物體的密度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體積。 一般來說,檢測物體密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對于形狀規則的物體
其依據是可以直接用化學天平檢測,用寬度檢測儀器檢測出相關寬度,進而估算出體積。 然后,可以將 , 帶入密度公式中得到密度。
2、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采用靜水壓稱重法測定密度。
測量固體(銅環)密度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壓力為 。 若將固體(銅環)置于空氣中浸入水底稱量,所得質量分別為 ,, 則 ②測液體(鹽水)的密度
將物體(銅環)分別置于空氣、水和被測液體(鹽水)中,分別測量其質量為 、 、 。 同樣,我們可以得到
③ 測量石蠟的密度
石蠟密度
--------空氣中石蠟的質量
--------石蠟和銅環均置于水底時的質量
------石蠟在空氣中,銅環放在水底,稱出兩者的質量
3、比重瓶法測定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小顆粒的密度
① 測量液體的密度
-------- 空比重瓶質量
----------比重瓶裝滿被測液體時的質量
----------裝滿與被測液體同溫純水的比重瓶的質量
.固體顆粒的密度是。
---------- 被測細小固體的質量
----------裝滿水后比重瓶和水的質量
---------- 比重瓶、水和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3、實驗器材:tw-05化學天平、純凈水、吸水紙、細繩、塑料杯、比重瓶
被測物:銅環及生理鹽水、石蠟
四、實驗步驟:
調整平衡
⑴ 調整水平儀,旋轉地腳螺母,使水平儀的氣泡居中。
⑵調整空載和平衡空載時,調整橫梁兩端的調節螺釘,啟動制動旋鈕,使平衡梁抬起后,平衡指針指向中間或擺動次數為平等的。
靜水壓法測定銅環和鹽水的密度
(1)用細鐵絲將物體掛在天平左側的刻度鉤上,用天平稱出銅環在空氣中的質量。
⑵然后在右邊的托盤上放一個裝滿純凈水的塑料杯。 將銅環放入純水底部,稱量水底銅環的質量。
(3)倒掉塑料杯中的水,換上鹽水重復上一步,稱量銅環在鹽水中的質量。
(4)將實測數據代入公式進行估算。
測量石蠟的密度
單獨檢測空氣中的石蠟質量,對應浸沒在水底的石蠟和銅環的質量,懸浮在空氣中的石蠟質量,以及溶解在水底的銅環的質量。 代入公式進行估算。
4、用比重瓶法測定鹽水和不溶于液體的細小鉛條的密度
(1) 測量空比重瓶的質量。
(2) 測量比重瓶的質量,該比重瓶裝滿與待測鹽水溫度相同的純水。
(3) 測量裝滿鹽水后的比重瓶質量。
⑷測量被測小鉛條的質量。
⑸ 稱取比重瓶、水和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5. 記錄溫度、濕度和大氣浮力。
5、數據及數據處理:
(1)銅環、鹵水、石蠟密度的測定靜水壓稱量法
溫度水密度溫度
大氣浮力
檢測水的密度實驗報告二
實驗名稱:檢測物體密度(金屬塊)
實驗設備:
實驗步驟:①天平稱量的質量記為m
②倒入燒杯中的水記為v1
③ 用細線捕獲金屬塊浸入滴定管底部,記錄水量為v2
實驗記錄表:
金屬塊的質量
米/克
量杯中水的體積
v1/毫升
裝金屬塊后水體積v2/ml
金屬塊體積
(v2-v1)/立方厘米
金屬塊的密度ρ/(g/cm3)
實驗名稱:檢測液體密度
實驗設備:
實驗步驟:①天平稱量的質量記為m1
②將燒瓶中的液體倒入量杯的一部分,記錄體積為v
③ 天平稱量的質量記為m2
實驗記錄表:
燒瓶和液體的總質量 m/g
量杯中液體的體積
v1/毫升
燒瓶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 m/g
量杯中液體的質量
米/克
液體密度 ρ/(g/cm3)
檢測水的密度實驗報告3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通過表觀密度和體積密度的測量,可以估算出材料的氣孔率和氣孔率,進而了解材料的結構特征測量水的密度表格,從而掌握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功能。
2、實驗設備
1、沙子表觀密度(容量瓶法):容量瓶(500ml)、電子秤、鋁勺、淺盤、滴管等。
2、石材的表觀密度
罐法:廣口瓶、玻璃片、天平、淺盤、毛巾、電子秤等。
液體比重天平法:靜水天平、配套設備、烘箱等。
3、散砂堆積密度:加料漏斗、標準容器、臺秤等。
4、石松容重:標準容器、小鏟、臺秤等。
三、實驗操作
(1)砂的視密度
1、稱取300g干沙(
);
2、將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線,擦去瓶外的水,稱其質量(
)
3.倒出容量瓶中的部分水,留至球高的1/3左右。 將300g沙子倒入容量瓶中,傾斜約45度并搖動容量瓶,使樣品在水底充分攪拌(去除氣泡)。 靜置一段時間后,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線,擦去瓶外的水,稱其質量(
)
(2)砂的表觀密度(罐法)
1.稱取干燥石(
);
2、將廣口瓶裝滿水,用一塊玻璃蓋住廣口瓶口,擦去瓶外的水,稱其質量(
);
3、倒掉壇子里大約1/2的水,把壇子斜放,把石頭放進去。 然后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上下搖晃,去掉氣泡。 靜置片刻,將廣口瓶裝滿水,用一塊玻璃堵住瓶口,擦去瓶外的水測量水的密度表格,稱其質量(
).
(3)砂的表觀密度(液體比重平衡法)
1.稱取干燥石(
);
2、將干石放入吊籃中,溶入原水容器中,同時上下提起吊籃,去除氣泡。
3、調好容器內水的高度后,稱出吊籃和水底沙的質量(
).
4、調好容器內水的高度后,稱量水底吊籃的質量(
).
5.測量溫度。
(4) 體積密度實驗
1、砂的松散堆積密度
(1)稱取標準容器的質量(
), 測量標準容器的體積 (v)。 將標準容器放在加料漏斗下方,使加料漏斗對準中心;
(2)用鋁料勺將樣品放入加料漏斗中,打開活動門,讓樣品慢慢落入標準容器中,直至樣品滿并超過標準容器口,取下漏斗;
(3)用直尺沿桶口中心線反方向將多余試樣灰餅化,稱其質量(
).
2、石材松裝密度
(1)稱取標準容器的質量(
) 并測量標準容器的體積 (v);
(2) 取樣品,用抹刀在燒杯上方50mm處加樣,直至容器下部的樣品呈錐形并向四周滲透;
(3) 使表面凸起部分的體積與凹陷部分的體積大致相等。 稱量總質量(
).
4.數據處理top
(1)砂的視密度
1、根據公式估算沙子的表觀密度,精確到
.
: 不同溫度對沙粒表觀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
溫度/℃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2、以兩次平行樣品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最終結果。兩次測量結果之差應不小于
,否則重做。
(2)石材視密度
1.根據公式估算沙子的表觀密度,精確到
.
: 不同溫度對沙粒表觀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
2、以兩次平行樣品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最終結果。兩次測量結果之差應不小于
,否則重做。 對于顆粒狀材料不均勻的材料,如果兩次測量結果之差小于該值,可取四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3)堆積密度測試
1、砂的松散堆積密度
(1) 根據公式估算樣品的體積密度,精確到
.
(2) 取兩個平行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準確至
.
2、石材松裝密度測試
(1) 根據公式估算試樣的松裝密度,精確到
.
(2) 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最終結果。
(4)間隙比
1.孔隙率,精確到1%
式中,ρ1——物料的松裝密度; ρ2——材料的表觀密度。
2、以兩次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最終結果。
五、實驗注意事項
1、沙子表觀密度測試:
1)加砂后,將卡在容量瓶頸處的內壁洗凈放入容量瓶中。
2) 稱水+沙子+瓶子和水+沙子兩次,注意瓶蓋。
3)抓泡的時間盡量延長,5分鐘以上。
2、石材表觀密度測試:
1)加石子時,罐子要傾斜。
2)瓶頂加水,水平推蓋玻片。
3) 提起吊籃去除氣泡時,砂粒不得漏出液面。
3、砂堆積密度測試:注意不要搖晃容器。
4. 由于課堂時間和操作進度等因素的影響,實驗步驟和方法與標準方法不同。 在GB/《建筑用砂》標準中,測定砂的表觀密度的溫度應為15~25℃,靜置24小時后稱量砂+水+容量瓶的質量。 GB/建筑用碎石標準中,砂的表觀密度應在15-25℃的溫度下測量,砂和吊籃的質量應在室溫下靜置24小時后稱量。水底。
六、思考與討論
1、將試驗結果與經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原因。
2、沙子表觀密度測試時,氣泡對結果有什么影響?
3、石材表觀密度測試時,玻璃板下的氣泡對結果有什么影響?
4、沙子容重測試時,如果容器有振動,對結果有什么影響?
5.烏鴉一定要吃得下嗎?
6.比較各組測試結果,分析差異,討論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