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你們好,這兒是杰夫酒館的小雜談,杰夫本人是“高中數學大賽(山東賽區)省銀獎”。
其實只是銀獎,但廣東省的物競硬度想必你們已有所了解。廣東物競校隊每年要囊括全省金牌的1/3~1/2,要是進浙江物競校隊只拿了銅牌……嘿嘿,這是要被同屆隊友掏出來反復鞭笞的。
杰夫離廣東物競校隊差了一名(終生遺憾),自覺得有許多物競經驗可以分享給未來想走物競,或是早已走過物競前來追憶的同學們。
第一部份物競入門(初三上)
想學數學大賽,初一就得開始,出席中學物競隊選拔。(若中學不支持,這條路很難走)
物競入門第一步,學三角函數,這是日后物競生涯的物理基礎工具。其實,這個內容對于剛出席大賽的初三朋友來講有些困難,此時只需把握sin(a±b),cos(a±b),tan(a±b)三大基本公式,以及哪些叫反三角函數,這種公式和概念將會時常出現在日后的物競生涯中。至于三角恒方程證明,只需淺涉,我們此時只要熟悉sin(a±b)、cos(a±b)、tan(a±b)三個公式即可,何必達到中考語文“三角恒方程證明題100%正確”的要求。由于,我們的日后有無數三角函數的實戰機會,剛接觸物競,興趣上很難讓我們形成極深的專研,時間上也不容許我們只研究三角函數,初三的重點是學完中學數學及部份小學語文,把課內成績提及前列,做好初一罷課冬訓的打算。
物競入門第二步,購置入門化學書。這兒的入門書籍有三類:
①更高更妙的化學,沖刺全省中學數學大賽(本書題目整體難度略高于物競大賽難度,但對于初學初練者而言難度偏大,不過在配合教案PPT講解后會比較輕松。配套PPT內容會引導中學生用大賽思維、數學工具解決問題,PPT研討方式也會讓集體闡述氣氛強化,此書不配PPT教案闡述使用還是不要研究的好。)
高妙,配合PPT教案學習
②物理大賽教程(也稱“小綠皮”,八年級九年級初一初二初三共五冊內容,許多物競選手中學就在使用小綠皮。小綠皮每冊內容編排都同步課內,內部例題習題選定簡單且講解精彩,很能彰顯數學大賽的解題思維和方式,是不可多得的入門書籍,可以說是物競人人必備。)
小綠皮,物競入門必備書
③高中數學奧賽指導與實用題典(也稱“小白皮與小黑皮”或“黑白皮”,范小輝老師主編,小黑皮是教程書,小白皮是習題庫。注意!小黑皮基礎知識講解及例題講解沒有小綠皮生動,而且小白皮習題除開歷屆真題,還收錄了許多物競大賽模擬題和學院教材練習題。通常在不滿足于小綠皮的題型題量情況下,黑白皮是打開物競更寬廣視野的佳作。)(大眾物競人評價:物競入門書;杰夫評價:雜而不專,亂七八糟,前期沒必要刷,高妙+小綠+語文學習的任務量早已夠多,黑白皮后期用做題庫。)
黑白皮,定位不明
物競入門第三步,學習數列、淺涉微積分。在初二階段,或是說物競剛搞一個月后,會發覺許多物競題目有微分、微元的解題思想和方式涉及,此時步入第二階段的語文學習。熟悉等比、等比數列通項及求和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列求和問題,初步涉及差比數列問題;了解哪些是積分、求導、復合函數導數,學習基本初等函數的定積分和導數公式。此時不要太深入學習這種物理知識,還沒到拿著高等物理教材啃的時侯,高二沒這么多精力去深入太多,重心在中考數學知識的全部學習和小綠高妙的物競初踏入門。
以上三步做好,初三念書期的物競入門任務就早已完成。事實上杰夫初一上只深研了語文工具,小綠皮只刷了一丟丟,黑白皮仍然在吃灰,主攻高妙PPT教案(甚至連高妙書都沒買,物競組天天晚自習一起討論高妙PPT的內容)。主線任務中考數學則被拋之腦后,教練要求初一上的暑假刷完化學中考5·3,杰夫碰都沒碰,高妙學到那里,杰夫就學到那里。因此在高中時,抽時間惡補初一犯的過失。
第二部份初入大賽(初二下)
物競人初三上的假期會提早一周返校出席物競冬訓,也就是物競即將開始的訊號,甭管初一上入門基礎錯過多少,教練就一句話:沒有假期,只有冬訓,受不了自己退。
一半的物競人相繼因課內和大賽的雙重壓力退隊,她們沒有入門,也不知用物競人來尊稱是否合適。這是物競第一次篩人,周中的三節晚自習要擠出一節給物競,假期起碼要抽三天給物競。
雖然沒有退隊,怎樣面對課內與大賽的壓力沖突,也成為物競人當時最大的煩惱。
高二上認真點,初二下就不會壓力大,事實上的初三下物競還在刷高妙和小綠、黑白皮。初一上是松散的刷高妙,物競人跟隨PPT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是思維自由發展激發的過程,也是一個天賦篩選過程。初一上教練就是不授課,時常跑去瞧瞧中學生進度,時常回答一些問題,大部份情況是中學生們相互討論學習。這個過程看天分,看自主性,看毅力,教練也曉得物競的難,沒有堅毅的毅力是搞不出成績的,沒有自律也是搞不出成績的,對化學的喜愛不夠更是在苦小學習,未能在物競學習中獲得絲毫成就感,不必責怪自己呢?
在初一上的自由物競學習中,沒有引路人,正是這樣,物競人解題方式不會刻板,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提高。為解決一道題,物競組可能一起闡述數個晚自習,研究其中的每一步估算,思索每一種解答方式的可行性,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這群小孩才能選擇去參考答案,并相互講解到讓每一個樂意繼續搞物競的人理解。教練雖嘴上有微詞,但并不會由于中學生進度慢而煩躁,這正是教練的教學和篩選策略。對于不樂意搞物競的,在高二上的物競自習上寫課內作業都無人在乎,這種行為都可能造成她們在初二下即將大賽時掉隊。
高二下的物競內容還是以高妙PPT為主,從動力學漸漸步入動量、天體、角動量、能量、剛體藍籌股,但不再是單純的中學生討論,教練開始規定每周任務量,漸漸開始上課,任務量是必須達標的那個,跟不上不會為了某個人而增加節奏,除非集體跟不上。假如初一上大賽思維沒得到提高,對于物競沒有理解,這個階段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到物競上,雖然將課內學習時間壓縮到極至也無法改變,大量的中學生開始選擇退隊回來做全校第一,而不是在物競隊繼續深研。假如初一上大賽思維得到提高,這個階段也不過是一周五個小專題,一周擠出半天時間才能完成大部份物競任務。
其實,初一上在大賽上沒努力的也不要太過消極,杰夫本人就是一個案例。教練的要求杰夫大部份沒達到標準,只有跟隨PPT走這一點做到了,刷題幾乎為0,依然能在初二下的物競學習中跟上節奏,主打的就是一個思維訓練,不過這個跟節奏,肯定是要拋棄所有的娛樂活動,手機及日常傻笑,再玩就真沒機會啦。而且大學物理下冊電子版,最終留出來的80%物競隊友在這個階段,都向教練責怪過壓力大,杰夫也很幸好她們能留出來。搞物競,有隊友很重要!只要肯堅持和自律,潛力都是有的。
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在這個階段基本上都在啃論文,比起她們,我們物競人不過是一群努力的普通人,許多同學因退隊而形成孤僻心理大可毋須,大部份是高二上的選擇帶來的變化。
插說一段,高妙并沒有全部學完,步入電磁學不久后,即第一次篩人結束后,我們開始了熱學備考,確切來說是重學數學。
舒幼生熱學
這是一本數學專業類的教材,剛好是適宜大賽的難度。上面早已講了,高妙、小綠皮、黑白皮是入門書籍,目的是讓中學生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擁有大賽思維,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逐漸適應大賽節奏。
當這種能力和思維都達標后,我們就不在須要這種書。入門類書籍是為了中考到大賽的過渡而編撰,真正搞大賽,這種書基本上沒多大作用(除非是天才,我曾有個學長只刷黑白皮,領到銀獎,但那是許久前。現今物競訓練體系漸趨建立,大神如云。)
即將大賽第一步,不是學方法,而是走前人的路學數學!用化學專業的視角去學化學,體會真正的數學學解決問題時,那種從觀察到建模的過程。面對問題,得學會自己建立數學模型,這一步,必需要接受專業數學教材的培養能夠做到,《舒力》最為合適不過,有淺有深的難度,和周密的知識體系。
程稼夫熱學
假如說,物競只學一套書,就可以殺入世錦賽拿金牌,只有程稼夫系列的《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近代化學》可以做到。這套書是中國科技學院院長程稼夫所編,自然在知識講解上是專業的。同時,他也是國家隊教練,熟悉大賽題型,這套叢刊中包含了大量物競精典題型,是每位物競人必刷的一套書,遺憾的是上面習題只有答案沒有過程。不過,在學習并刷完《舒力》后,《程力》上的習題95%都能自己解決,剩下5%和隊友討論一下也能破解,實在不行,就去網路上搜高手刷題筆記吧……
不過,還是要相信自己,多花些時間,《程力》沒哪些難的。接受《舒力》洗禮后的思維會有質變,方法不過是信手沾來的浮云,能難倒人的只剩知識盲點,兩本書同時走,一本是抓思想思維,一本是抓考點考法。
第三部份全面大賽(初二下假期至高中上)
經過初一上的自由學習,初二下前期壓力篩選,初二下后期思想洗禮,才算真正邁向物競房門。隨后的物競安排都是為了迎戰“物競大冬訓”,每位省就會在學院中開辦大賽培訓課,招收高中上的在讀大賽生。廣東省是四川師范學院開課,從熱學開始,到電磁學、熱學、光學、近代化學,平時還要做實驗。
在冬訓前,需惡補化學知識,雖然前期為了鍛練能力,只學了熱學。
高二到高中的假期,大賽教練生怕時間來不及,光學一天課,力學一天課,近代化學三天課,此后考試,如同過山車般的吸收理論知識。大量的新知識涌向,教練也沒推薦教材,三天內做筆記都來不及,剩下的時間只夠剖析上課的例題,考試時覺得像是連蒙帶猜的在解題,戰戰兢兢的解題,知識和題型都沒徹底消化,全憑熱學階段鍛練的思維。成績形成顯著分化,80%正確率的和沒及格的,這是大賽第二次篩選前的預告,給與中學生壓力,認識到高三整年思維上的差別變化,我還適宜大賽嗎?
再以后就是開啟電磁學的學習,這兒有兩本教材。
新概念電磁學趙凱華
倘若對比《舒力》在熱學上的專業性和難度,趙凱華的《新概念電磁學》更偏向于普通數學教材難度,上面習題簡單到讓許多大賽生不樂意做。這兒杰夫要放到首推位,趙凱華老師的《新概念系列教材》是物競選修教材,盡管上面習題簡單,而且教材講解的例題和所給思索題,極可能成為清北面向化學大賽中學生的特招筆試時的問題。例如我隊友被問到過“自行計算銅電子的速率?沒有數據參考”、“煮熟與不煮沸的豬肉旋轉,誰先停止”,這種都可在趙凱華老師的《新概念系列教材》中找到解答,新概念系列就是一個打破常規思維的教材,所涉問題結合實際模型考察,看似通俗卻深沉。
高等教育出版社電磁學
《高等教育版學院教材》一直是不優秀也不差的教材,在電磁學領域沒有第二本《舒力》,再除開偏打破思維的《新概念電磁學》,《高教電磁學》成為剩下的最好選擇。
雖然在熱學的學習階段,也可選擇《高教熱學》來取代《舒力》,然而《高教熱學》習題太偏學院性。《舒力》看似是化學專業教材,實際上舒老師也是物競國家隊教練,即使在編撰《舒力》時是以化學專業視角去編排,但或多或少帶有化學大賽的影子。
補充一下,《新概念熱學》日后也要讀,另外光學、熱學和近代數學不是沒有推薦教材嘛,雖然《新概念光學》《新概念力學》《新概念量子熱學》是最好的。
程稼夫電磁學
程稼夫老師的書就不在累述,必刷。
崔宏濱力學光學近代化學
有同學可能好奇,這本書不應當是程稼夫來編嗎?杰夫也不清楚崔博士和程院士的關系,物競內默認這本書屬程稼夫物競系列書的一本,為避嫌,最好用中國科技學院物競系列書來尊稱,程稼夫院士只出了《力學》《電磁學》(漏了《講座》,這本書影響不深了)
在學電磁的過程中,杰夫本人學了四遍才懵懵懂懂的理解,場的概念太具象。看上去理解,刷題一路無阻,但每次遇見難解之題就會身陷思辨窩里斗,電磁學到底講了個啥,只能重學!重學!重學!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須要進修物理!
復旦學院高等物理
主要學習上面關于解微分多項式的部份,差比數列部份。(梯度、旋度、散度這樣的問題可不接觸,屬八強及國物才可能涉及的物理內容)
一旦下決心開始學習這種物理知識,也就代表做好了走數學大賽的打算,做好了去學院出席化學冬訓的打算,接受了數學大賽中微分法解決問題的日常手段,做好了學習理論熱學拉式等式的打算。
第四部份物競大冬訓(高中上至暑期)
在冬訓前期,高中大賽生會出席一次即將的“物理大賽”,也就是高一大賽生的“物理大賽”。杰夫那屆有高中大鱷的分數超過了初三大賽生所有人,可惜的是,高中出席的大賽考試成績都不做數,杰夫及隊友都獲得了一個不及格成績,大部份高中大賽生還會在第一次出席決賽時深受嚴打,下一年,是我們的大賽,決定命運的時刻。
步入高中上幾個月,才會迎來罷課,物競大冬訓開始,持續到假期結束。其實,在決定出席冬訓前,教練會給與所有人一次自由選擇的機會,杰夫隊友又離去1/3,罷課大賽還是只中考是須要謹慎考慮的。
說回冬訓,于杰夫而言,冬訓只是查漏補缺。早在《舒力》學習階段早已開始用化學專業的視角去剖析問題,院長上課所講內容也是大致循著學院數學教材所走。于一些較小的校區,是一次極大提高,她們大部份還在刷小綠和黑白皮階段,程力程電不是沒刷,是刷不動。
正常情況在冬訓階段刷哪些?
化學學困局集萃上上冊舒幼生
跟隨院士的上課進度,困局集萃的進度就走到哪兒。假如覺得只刷困局集萃,題量太少,請重刷《舒力》、《程力》、《程電》、《崔熱光近》,通讀《新概念系列》教材,這個階段就是一句話:重基礎!把基礎把基礎打牢靠,打穩定。(說下來可能不信,冬訓考試出了一道《舒力》原題,做下來的人很少,我們中學全軍覆滅,徹底反應出冬訓的高壓階段,許多物競生只癡迷做筆記、記例題,通過《難題集萃》提升思維,對于基礎遺忘越來越多,一定要重刷!基礎不牢,做題飄飄然,害處極大)
哈師大理論熱學
這本書杰夫用著挺好,但僅用了這本教材(有些比較偏的理論熱學教材也看過,覺得不如哈師大的),奉行著嚴謹心態,也不能說這本理論熱學教材是最好的,它主要是冬訓提到理力部分時,配合課程內容使用。
熱學小問題及全省學院生熱學大賽試卷
本書很偏了,屬于杰夫個人意外發覺的書,目前早已只能找到電子稿(杰夫也是用的電子書復印),這本書也是一個開拓題型視野的書。要pass上面的材料熱學部份,不是大賽內容,且其它部份都是偏向學院數學的題型,也因而,這本書,刷不刷,全憑各人喜好。
化學大賽官方實驗指定用書
必備書,全省數學大賽實驗課的官方教材,冬訓實驗老師會教實操和寫實驗報告。只是,這本書的價值嘛,不是廣東省的,價值通常都很高;山東省,這個只能算入門,雖然廣東省物競全是卷王,要是考這本書中內容,都是滿分交不了差。山東省會考察一堆變型實驗,當初杰夫理論估算連出三個小錯誤,丟了一大片分,實驗又遇見最難的一屆熱學實驗,電路圖是聽到參考解答才勉強理解。鍛練實驗能力,最好找教練要往屆實驗真題去鍛練思維,千萬不要只滿足于實驗指導書這些基礎實驗。
第五部份一輪備考(高中下)
冬訓結束后,物競步入一輪備考階段。在講一輪備考階段前,需提兩個事情。
①集訓成績很重要,清北會據冬訓成績給出提早筆試機會,例如福建省物競校隊人數接近40人,可能有30+的筆試名額,取冬訓綜合成績前三十(現今不曉得還有沒有,早已好久沒接觸大賽了,心血來了分享經驗,這個筆試很少有大賽生曉得,杰夫也是臨時被通知有這樣的筆試機會)。錯過就等大賽進體校(銀獎沒用),這時還有筆試,筆試失敗沒關系,復賽時沖國家隊證明自己就行。(如果都失敗或錯過啦,就安心中考,出席強基計劃)
②集訓結束后會有其它培訓。第一種是請冬訓院士或是校隊指導教練來單獨培訓,這個提高是最大的,有經驗的院士來現場教學指導,有問題可隨時問;第二種是抵達大賽教培機構,教練給我們找過兩個,都覺得毫無提高,教培機構的模擬題目也奇奇怪怪,老師授課方式無法跳脫往年方式,且覺得這些老師腹部上面沒多少干貨,比起院長差的太遠,帶有一股刺鼻的方法,對于喜愛數學的人來說很討厭。
關于物競一輪備考,該刷哪些書,是有書推薦的,但不想推薦,這個時侯,早已備齊了大部份的物競書,最怕的是浮躁心理!這個時侯會有種,哪些都曉得,哪些都不是非常曉得的苦惱期。哪些都曉得,指知識體系框架早已構建好;哪些都不是非常曉得,指總有錯題及卡殼的題目,決定命運的就在這個時侯,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沉住心,就當一輪備考是忘掉一切的重來。
最怕發生,這題做過,不想做了,或是勉為其難的再做一遍心理,遇見多了,心會越來越浮,這個階段本該將一些不穩定的毛病挑下來,卻是最容易在挑毛病的過程中越來越自恃自傲,如同挑出一個新毛病,又會讓原先熟悉的藍籌股出現節理,問題越來越多,恐懼和焦慮越來越顯著,數不清的大賽好手在這個階段永遠沉下去了。
這個階段的最好狀態是能調整到一種平和、空靈但又不失活躍的情況,在備考時抱有的是時刻欣賞的熱情,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從頭到尾整理筆記與題型,每位隊友負責一個章節的知識講解和例題精講,總是保持著對舊知識好奇而不是討厭。
(杰夫本人在一輪備考階段態度很浮,最后理論考試各類小毛病)
第六部份二輪備考(高中假期)
在一輪備考將基礎打牢靠后,二輪備考主要是借著刷歷屆的大賽真題(初賽卷+世錦賽卷),每十天考試一場,找出薄弱環節。
只有在心有余力的情況下,推薦幾本二輪書。
奧賽數學題選舒幼生
《題選》整體難度比困局集萃還要大一點,是數學大賽最后沖刺用書!(二輪用,兩輪用都可以),上面好多題目和上面書籍重復較少,好多可能是國家隊選手原創題或是訓練題。
國際化學奧賽的培訓與選拔
《國培》這本書題目好多都是早年間化學大賽題目,總是會讓許多選手感覺難度較低,但實際上這本書的難度是所有化學大賽相關書中最難的。其難度在于題型廣泛和新意,題型的創意與巧妙之處,是一種很奇特的難度,不同時間刷這本書總會有種倏然困難,驀地容易的覺得,完全在于思維狀態是否真正的通透。刷這本書的狀態倘若能一路無阻,只要把這些狀態保持到決賽,那絕對有省前幾成績。
江四喜化學大賽解題方式淺談和專題精編
《教練筆記》杰夫沒有看過,但《方法淺談》是真的淺談,技巧講解深入淺出;《專題精編》也確實是挺好的專題精編,上面題目總有種想要征服的欲望,整理的特別好,精編上面的“空間力系”的問題是大賽碰到的最大的挑戰。不過,必須指明一下這本套書的問題,讀上去和做上去會有好多跳脫感,總覺得好多方式的來歷和知識聯想不是水到渠成的,而是忽然出現的,看上去巧妙但總令人不適,可能是種學不來的體味。
經歷二輪備考后,也差不多一邊關實驗室小黑屋練實驗,打算開始大賽。
于文末,補充幾本物競書推薦吧:
費恩曼化學學課件
此書不是很適宜在一輪/二輪備考時讀。確切來說,這是一套數學課件,最適宜剛才接觸學院數學教材的洗禮時讀,開拓不一樣的數學思維,獲得更高的化學大局觀。
數學學大題典
這套系列書顯然不是很適宜大賽前使用,數學學題典通常到步入校隊后,擴寬視野使用。
200道數學學困局
200道?其實是杰夫記憶混亂了,當年大賽時,似乎是叫100道數學學困局?也是搞的電子書復印版,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本書上面的題目,大部份都很有意思,考察的點和解決方式都很有趣,對了大學物理下冊電子版,這本書只有答案,沒有過程,所以…基礎不是很牢靠,看到的通常是困局,而不是趣味和視野的開拓…也可以算看了對決賽提高不大的書。
電磁學千題解
可以簡單理解為《物理學大題典·電磁學》另一個版本,也是一本擴寬數學大賽視野的題庫,有余力者可以刷刷。
日本數學大賽試卷精編
呃…作用不大,無趣時可以瞧瞧,就當擴寬視野了,雖然《高妙》里面好多題目就是初期美國數學大賽題。
最后,也不算是打廣告吧,是個人認為有一個大賽教培機構的原創題庫做的確實好(據說被喊停),教育的模擬題,是最接近高中數學大賽決賽題的,有余力的選手可以考古練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