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編撰學案有利于班主任弄通教材內容,確切掌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因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技巧。這兒由小編給你們分享人教版高二數學學案磨擦力,便捷你們學習。
人教版初三數學學案磨擦力篇1
教學打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曉得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qū)別.
3.曉得標量和矢量,曉得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座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曉得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過程與技巧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系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中學生學會將具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式.
2.會用座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估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心態(tài)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中學生了解生活與化學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化學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展現化學方式的奧妙高中求摩擦力的公式,感受科學的力量.
3.養(yǎng)成良好的思索敘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互相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yǎng)朋友們構建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唯心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1.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1.基本知識
(1)時刻是指某剎那間,時間間隔表示某一過程.
(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來表示,時間用線段來表示.
(3)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時間和時刻的單位是秒,它的符號是s.
2.思索判定
(1)時刻和時間間隔都是時間,沒有本質區(qū)別.(×)
(2)客機8點40分從北京起飛,10點05分降落到上海,分別指的是兩個時間間隔.(×)
(3)20__年10月25日23時33分在酒泉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25日23時33分,指的是時刻.(√)
探究交流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什么?生活中、實驗室中有什么常用的計時儀器?
【提示】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鐘、小時,還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類掛鐘來計時,實驗室和運動場上常用停表來檢測時間,若要比較精確地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有時須要檢測和記錄很短的時間,中學的實驗室中常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來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識
(1)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寬度.
(2)位移
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質點)位置變化的化學量.
②定義: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間有向線段的寬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索判定
(1)路程的大小一定小于位移的大小.(×)
(2)物體運動時,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火車里程表中標出的上海到南京122km,指的是火車從廣州到北京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個人從上海去上海,可以乘列車,也可以乘客機,還可以先乘列車到上海,之后再乘貨輪沿黃河到西安,如圖所示,則他的運動軌跡、位置變動、走過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運動軌跡不同,走過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變動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標量
1.基本知識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數學量.如位移、力等.
(2)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數學量.如質量、時間、路程等.
(3)運算法則
兩個標量的加減遵照算術加加法,而矢量則不同,前面將學習到.
2.思索判定
(1)負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強向東行進5m,張偉向西行進也5m,她們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室溫是標量還是矢量?+2℃和-5℃哪一個氣溫高?
【提示】溫度是標量,其正、負表示相對大小,所以+2℃比-5℃溫度高.
人教版初三數學學案磨擦力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畫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定其合力隨傾角的變化情況,把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心態(tài)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剖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剖析、通過畫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須要指出除了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分辨(關于平行請參考擴充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班主任講解示例中要避免這例問題.
二、關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因為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式,在講解中須要從中學生就能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象總結出規(guī)律,因為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容,又是學習數學學的基礎,對于初上高中的中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越,因而教學時,班主任須要注意規(guī)范性,并且毋須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目的題目加強中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因為與分解的基礎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剖析,在上面力的知識學習中,中學生早已對單個力的剖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于畫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畫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備考力的圖示法基礎上,讓中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把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中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人教版高二數學學案磨擦力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的概念,曉得動量的定義,曉得動量是矢量。
2、理解沖量的概念,曉得沖量的定義,曉得沖量是標量。
3、知道動量的變化也是矢量,會正確估算一維的動量變化
二、能力目標
1、會計算力的沖量和物體的動量。
2、會計算一維情況下動量的變化。
三、德育目標
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高中求摩擦力的公式,完善正確的認識論的方式論。
四、教學重點
1、沖量和動量的概念;
2、沖量和動量的正確估算。
五、教學難點
1、對沖量和動量概念的理解;
2、動量變化的估算。
六、教學方式
1、通過舉例、推導、歸納,講解綜合教法得到沖量和動量的概念。
2、通過例題的剖析,使中學生學會求解物體動量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后面幾章我們主要應用牛頓運動定理研究了物體的運動,但對于有些物體的運用直接應用牛頓運動定理就發(fā)生了困難。(請朋友們觀看錄相片資料中的碰撞、爆炸、打擊、反沖等問題)朋友們剖析一下這幾類問題有哪些共同特征?
中學生回答后班主任小結:朋友們回答得挺好。這幾類問題中物體間作用時間都很短,斥力很大,但是斥力隨時間都在不斷地變化,并用變化規(guī)律很難確定。因些直接應用牛頓運動定理就發(fā)生了困難。化學學家在研究這種問題時,引入了動量的概念研究了與動量有關的規(guī)律,確立了動量守恒定理。就用有關動量的知識,這種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節(jié)—沖量和動量。(出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沖量
1、用多媒體出示下述問題:
一個靜止的質量m=2kg的物體遭到F=10N的水平恒力作用,問:
1、經過時間t=4s物體的速率v變?yōu)槎啻?(v=20m/s)
2、如果要使此物體的速率從靜止開始在t′=1s的時間內速率達到v,則應將斥力變?yōu)槎啻?(F=40N)
中學生給出答案后,尋問解題技巧。
解: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得到的加速度為a=;經時間t,據v=at=t。
3、拓展剖析
把v=t。整理可得Ft=mv,
由此我們得到:對于一個原先靜止的物體(v0=0,m一定),要使它獲得一定的速率,你可采用什么方式?
中學生答:a、可以用較大的力作用較短的時間;b、可以用較小的力作用較長的時間。
班主任:對于一個原先靜止的物體,只要斥力F和作用時間t和乘積Ft相同,這個物體就獲得相同的速率。也就是說:對一定質量的物體,力所形成的改變物體速率的療效,是由Ft這個數學量決定的,這么Ft這個數學量叫哪些?它有哪些特征呢?
4、沖量
(1)沖量的定義:力F和力的作用時間t的乘積Ft稱作力的沖量,一般用符號I表示沖量。
(2)定義式:I=Ft
(3)單位:沖量的國際單位是牛·秒(N·s)
(4)沖量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決定的,假如力的方向在作用時間內不變,沖量的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假如力的方向在不斷變化,如繩子拉物體做圓周運動,則繩的拉力在時間t內的沖量,就不能說是力的方向就是沖量的方向。對于方向不斷變化的力的沖量,其方向可以通過動量變化的方向間接得出。學習過動量定律后,自然也都會明白了。
5、沖量的估算:沖量是表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經歷一段時間的累積的數學量,因而,力對物體有沖量作用必須具備力F和該力作用下的時間t兩個條件。換句話說:只要有力并有作用一段時間,這么該力對物體就有沖量作用,可見,沖量是個過程量。
6、鞏固訓練:
以初速率豎直向下拋出一物體,空氣阻力不可忽視。關于物體遭到的
沖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遭到的重力的沖量方向相反;
B、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遭到空氣阻力沖量的方向相反;
C、物體在下落階段遭到重力的沖量小于上升階段遭到重力的沖量;
D、物體從拋出到返回拋出點,所受各力沖量的總和方向向上。
中學生思索后讓一位朋友作答并說明各選項正誤的理由。
小結:沖量和力的作用過程有關,沖量是由力的作用過程確定的過程量。
人教版初三數學學案磨擦力篇4
學習目標:
1.曉得滑動磨擦形成的條件,會正確判定滑動磨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估算滑動磨擦力的大小,曉得影聲響磨擦質數的大小誘因。
3.曉得靜磨擦力的形成條件,能判定靜磨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靜磨擦力。能依照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磨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磨擦力形成的條件及規(guī)律,并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磨擦力形成的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靜磨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磨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斷。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則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倍感它們之間有互相制約的作用,這就是磨擦,這些情況下形成力我們就稱為磨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還會有磨擦作用。
二、滑動磨擦力
1.形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發(fā)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制約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磨擦力。
2.形成條件:互相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形成。
磨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斥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并不擠壓就不會出現磨擦力。擠壓的療效是有壓力形成。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斥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jié)有關彈力的知識判定有無壓力形成。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凸凹不平的部份相互漸開線,產生制約相對運動的力,即為磨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磨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fā)生相對運動。
非常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兒的“相對”是指互相接觸發(fā)生磨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滑動磨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反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系,使勁將物塊壓在豎直墻壁且讓物塊沿墻壁下降,物塊與墻壁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及壓力,就聯想到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覺得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列常數,稱為動磨擦質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互相接觸的、接觸面的程度有關。在一般情況下,μ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磨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磨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哪些區(qū)別?請舉例說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說明。
3.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率有關嗎?
三、靜磨擦力
1.形成:兩個物體滿足形成磨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形成的制約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磨擦力。
2.形成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形成;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說假定沒有靜磨擦力的存在,物體間都會發(fā)生相對運動。例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因為有靜磨擦力存在;假如接觸面光滑.沒有靜磨擦力,則因為重力的作用,物感受沿斜面下降。
人教版初三數學學案磨擦力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個支柱:變化的磁場形成電場、變化的電場形成磁場。了解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系產生同一的電磁場。
2、了解電磁場在空間傳播產生電磁波。
3、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以及赫茲實驗在數學學發(fā)展中的貢獻。感受兩位科學家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方式。
教學過程:
一、偉大的預言
說明:法拉第發(fā)覺電磁感應現象那年,麥克斯韋在愛爾蘭都柏林附近誕生,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物理和數學天賦,他從小熱愛科學,喜歡思索,1854年從劍橋學院結業(yè)后,悉心通讀了法拉第的專著,法拉第關于“場”和“力線”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麥克斯韋,但麥克斯韋也發(fā)覺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點,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電場和磁場的關系。為此,那位初出茅廬的科學家決定用他的物理能夠來填補。1860年夏天,麥克斯韋特意去拜訪法拉第,三人似乎在年紀上相差四十歲,在性情、愛好、特長方面也截然各異,而且對物質世界的想法卻形成了共鳴。法拉第鼓勵麥克斯韋:“你不應逗留在物理解釋我的觀點”,而應當突破它。
說明:麥克斯韋學習了庫侖、安培、奧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結合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最終完善了精典電磁場理論。
說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理告訴我們:閉合線圈中的磁路量發(fā)生變化能夠形成感應電壓,我們曉得電荷的定向聯通產生電壓,為何會形成感應電壓呢?一定是有了感應電場,因而,麥克斯韋覺得,這個法拉第電磁感應的實質是變化的磁場形成電場,電路中的電荷就在這個電場的作用下做定向聯通,形成了感應電壓。雖然變化的磁場周圍沒有閉合電路,同樣要形成電場。變化的磁場形成電場,這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
說明:自然規(guī)律存在著對稱性與和諧性,比如有斥力就有反斥力。既然變化的磁場才能形成電場,這么變化的電場能夠形成磁場呢?麥克斯韋大膽地假定,變化的電場才能形成磁場。
問:哪些現象才能說明變化的電場才能形成磁場?(比如通電螺線管中的電壓發(fā)生變化,這么螺線管內部的磁場要發(fā)生變化)
說明:按照這兩個基本論據,麥克斯韋斷定:假如在空間在空間某區(qū)域中有不均勻變化的電場,這么這個變化的電場才能造成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導致新的變化的電場.........這樣變化的電場造成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導致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形成,由近及遠傳播就產生了電磁波。
二、電磁波
問:在機械波的橫波中,質點的震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之間有何關系?(三者垂直)
說明:按照麥克斯韋的理論,電磁波中的電場硬度和磁感應硬度相互垂直,并且二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電磁波是橫波。
問:電磁波以多大的速率傳播呢?(以光速C傳播)
問:在機械波中是位移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在電磁波中是哪些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呢?(電場硬度E和磁感應硬度B)
三、赫茲的電火花
說明:法國科學家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于電磁場的理論
板書設計
一、偉大的預言
1、變化的磁場形成電場
變化的電場形成磁場
2、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形成,由近及遠傳播產生電磁波
二、電磁波
1、電磁波是橫波,E和B相互垂直,并且二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電磁波以光速C傳播)
3、電磁波中電場硬度E和磁感應硬度B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
三、赫茲的電火花
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于電磁場的理論
人教版初三數學學案磨擦力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選修一知識點整理必讀2021
★高一化學學案例文精選
★物理選修課學案初一例文
★高中數學學案全套例文
★高一年級最新化學教學計劃例文
★高一化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
★人教版初三數學知識點整理2021
★高一化學選修一考生必讀知識點整理2021
★人教版初三數學選修一知識點考點突破2021
★高一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必考點解析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