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倘若能出席大賽并獲得獎項,除了可以趁機在院校的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招生中搶占優勢,雖然沒有拿獎也能鍛練出大賽思維,讓考生在院校面試、面試甚至是中考中,優勝其他考生。本文梳理小學生有什么含金量高的比賽,怎么報考?
五大學科大賽
在數、理、化、生、信有特長的考生建議接觸大賽,在院校招生中認可度最高的當屬五大學科大賽,綜合評價認可市級獎項及以上,以往自主招生則認可省一及以上獎項。
大賽系數評估
五大學科奧林匹克大賽類目表及主要指標評價
▼▼▼
表格說明
大賽難度:指本項大賽考試難度。通常而言,五大學科奧賽難度:物理≥物理>物理>信息學≥生物;
院校認可度:指自主選拔院校對本項比賽的認可程度。通常而言,院校對五大學科奧賽認可度:物理≥物理>物理≥信息學>生物;
專業選擇度:指在自主選拔過程中,考生通過某類學科大賽入圍后,可以自由選擇專業的程度。五大學科奧賽可選擇專業度:物理>化學>物理>信息學≥生物。
大賽介紹
(1)全省學生物理奧林匹克大賽(物理大賽)
考試對象:全省學生
考試進程:
世錦賽:各市自行組織,時間不一,最早從每年4月份開始
比賽:通常在9月下旬舉辦,決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校隊成員有資格出席八強(比賽獎項獲綜合評價認可)
復賽(夏令營):通常在12月舉辦,決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60人步入國家冬訓隊選拔(2019年第35屆物理世錦賽正在進行,11月26日將舉辦第三天考試)
國家隊:通常在3月份,進行三輪冬訓隊選拔,最終選出6人組成國家隊出席IMO
IMO:通常在每年7月份舉辦
考試模式:
物理比賽考試分為一試、二試。
一試80分鐘,共120分,8道填空題(每題8分)+3道大題目。考察函數、數列、不方程、向量復數、排列組合、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等模塊知識,考察的模塊與中考類似,而且難度更大。
二試150分鐘,共180分,4道大題,分別是平面幾何、代數、數論、組合語文。
物理世錦賽考試分為第三天考試、第二天考試。
(2)全省學生數學奧林匹克大賽(數學大賽)
考試對象:全省學生
考試進程:
世錦賽:9月中旬考試
大賽:9月中旬考試,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校隊成員有資格出席世錦賽
復賽:通常在10月末召開,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50人步入國家冬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冬訓隊選拔,最終選出5人組成國家隊出席IPhO
IPhO:通常在每年7月份舉辦
考試模式:
世錦賽為面試,試卷大部份相當于中考稍難或困局的水平,大賽內容包含小學數學和學院數學的部份內容。從我國目前小學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但毋須屈從于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
大賽和世錦賽均為面試+實驗考試。
(3)全省學生物理奧林匹克大賽(物理大賽)
考試對象:全省學生
考試進程:
世錦賽(多稱比賽):各市時間不一,4-7月份。
復賽:9月初舉辦,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校隊成員有資格出席世錦賽
復賽(夏令營):通常在11月末進行,考試方式為面試和實驗考試高中生物競賽報名網址,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等級,其中50人步入國家冬訓隊選拔
國家隊:多在3月份進行冬訓隊選拔,最終選出5人組成國家隊出席IChO
IChO:通常在每年7月份舉辦
考試模式:
復賽通常為面試,考試范圍是現行小學物理教學大綱、普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及中考說明規定的內容;中學語文、物理、生物、地理與環境科學等學科的基本內容。
復賽為面試+實驗,復賽是在復賽基本要求的基礎上作適當補充和增強。
(4)全省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大賽(生物大賽)
考試對象:全省學生
考試進程:
復賽:各市時間不一,通常在5月前結束
比賽:5月上旬舉辦,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校隊成員有資格出席世錦賽
復賽:8月上旬舉辦,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50人步入國家冬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冬訓隊選拔,最終選出4人組成國家隊出席IBO
IBO:通常在每年7月份舉辦
考試模式:
比賽個人方式出席,考面試。
生物大賽八強由省組隊出席,考試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份。理論與實驗分數比列各占50%,并分別對理論總分和實驗總分進行T-score估算,按T值后兩項分相乘后的總分排定中學生獎項,分數相同的情況下以實驗分高者為先。
生物大賽理論部份考綱比列,大致為細胞生物學25%、植物解剖和生理(重點是種子動物)15%、動物解剖和生理(重點是頸椎植物)15%、動物行為學5%、遺傳學與進化15%、生態學15%、生物系統學10%。
實驗考試包括動物學、動物學、生物學三部份。分設實驗1、2、3、4四組,循環進行。
(5)全省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大賽(NOIP)
2019年宣布停辦,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非專業級別的軟件能力認證(簡稱CSP-J/S)。以往在3月份才公布的NOI校隊選拔通知,2020年則提早在2019年9月份早已公布,CSP-J/S認證成績優異者,可出席NOI市級選拔,市級選拔成績優異者可出席NOI。
考試對象:無年紀、性別、在校生、在職人員等限制高中生物競賽報名網址,均可報考。
CSP-J/S考試進程:
第一輪認證:10月19日,認證方式為機試或則面試
第二輪認證:11月上旬舉辦,第一輪認證且成績優異者,考試方式為上機考試(程序設計)
省選:各市省選在當初CCFNOI舉辦前三個月內召開。
復賽:次年7月舉辦,考試方式為上機考試(程序設計),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等級,其中50人步入國家冬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冬訓隊選拔,最終選出4人組成國家隊出席IOI。
IOI:通常在每年8月份舉辦。
考試模式:
復賽考察通用和實用的計算機普及科學知識,以面試為主。大賽為程序設計,須在計算機上調試完成。
工科類比賽
盡管工科生比賽在近幾年的自主招生中普遍遇冷,但并不是完全無用;綜合2019年綜合評價報名要求來看,院校對工科比賽要求較高,多數院校要求工科類比賽獲得國三及以上獎項。一些主流的比賽對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也都能成為有力的競爭優勢。
主要工科大賽類目
主要科技創新活動比賽類目表
大賽介紹
(1)全省新概念習作比賽
參賽對象:初小學生都可出席且不限年紀、性別、學校、在職人員等條件。
參賽方法:寄送報考表+投稿作品
報考及投稿時間:5月-11月
大賽流程:分為復賽和決賽。
復賽承襲征文方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含標點、空格)以下。
大賽:使用指定信箋,統一命題,規定時限內完成創作。大賽通常在次年1月或2月舉辦,3月前公布所有得獎名單。
(2)葉圣陶杯全省學生新習作比賽
參賽對象:全省各地小學中學生(包括高中、中專等),以中學為單位組織參賽。
大賽流程:
報考投稿+初審:4月19日-6月20報考投稿和初審推薦
復評:6月21日-8月20日為組委會復評階段。
復賽報考:8月1日開始,獲得復賽銀獎者,有資格申報出席現場復賽。
現場復賽:9月21/22日舉辦現場世錦賽,統一命題,限時書寫,評選世錦賽獎項(比賽官網公布查詢)。
獎項設置:比賽分復賽獎和現場世錦賽獎。
復賽籌建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現場世錦賽籌建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
(3)“外研社杯”全國青少年英語素質比賽
參賽對象:凡熱愛法語的全省小學學生均可報考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