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編輯時間:
標準大氣壓浮力
我們都知道水底會有一定的浮力。 同樣,用二氧化碳分子代替水分子,也可以理解大氣浮力的存在。 下面我們主要研究標準大氣浮力的值。
標準大氣浮力的定義
大氣浮力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于垂直空氣柱向下延伸到單位面積大氣下邊界時所受到的重力。 大氣浮力不是恒定的,除了海拔高度外,它還隨溫度變化,而氣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為了比較大氣壓的大小氣體大氣壓強計算公式,化學家托里拆利于1644年提出,將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定義為標準大氣浮力。
標準大氣壓浮力值
標準大氣壓是這樣規定的:溫度為0℃、緯度為45度的海平面氣壓稱為1個大氣壓,水銀氣壓計上的值為760毫米汞柱。 標準大氣壓的值通常定義為101。它是浮力的單位,記錄為atm。 國際航空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組織使用該值。 在物理學中,標準溫度和壓力(STP)曾經被定義為0°C(273.15K)和101.(1atm),但自1982年以來氣體大氣壓強計算公式,IUPAC將“標準壓力”重新定義為。 1個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76cm水銀柱=1.01325×10^5Pa=10.336m火柱。 1標準大氣壓=N/㎡。 (估計一般為1個標準大氣壓=1.01×10^5N/㎡)。 =0.1MPa
以上為標準大氣浮力值。 大氣壓是由重力對大氣的作用而形成的。 距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層就越稀薄,那里的大氣壓就越低。 這也是我們在高山上呼吸困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