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大氣浮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氣浮力的存在而形成的現象。
2、知道檢測大氣浮力的方法,知道大氣浮力的大小和單位大氣壓強課件免費,知道大氣壓力與海拔高度、溫度有關。
3、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利用大氣浮力的現象。
(二)流程與技巧
1.通過觀察與大氣壓力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浮力是一種客觀現象。
2.通過觀察和演示實驗現象來感知大氣的浮力。
3.通過觀察和探索,感知人類如何利用大氣的浮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通過了解大氣浮力的應用,初步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學業狀況分析
大氣浮力與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對大氣浮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中學生在學習第3章物質狀態的變化時,已經知道水的沸點與水的沸點有關。到大氣壓,現在已經學會了質量和密度、力、壓強、壓強、液體浮力等基本知識。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所以學習大氣壓浮力對于中學生來說并不難
焦點:大氣浮力的存在與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大氣壓力的測定,解釋日常生活中大氣壓力的現象
教具:多媒體講座、飲料瓶、氣球、杯子、水、紙板、吸盤、罐子、雞蛋等。
教學流程
1. 場景導出
演示教科書第 39 頁的圖 B 介紹了新課程。
2. 自主學習與合作研究
(1)大氣壓的存在
1、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第39-42頁,班主任檢查引導,了解學習情況。
2、學生讀完教材后,交流思考以下問題:
⑴我們生活在大氣中,大氣有什么特點?
(2) 大氣層是否像液體一樣有浮力? 如果是這樣,為什么我們一點感覺也沒有?
中學生活動:合作探索大氣壓力的存在。
⑴. 將紙板平放在平板玻璃口上,用手壓住,翻轉過來。 放手后你會看到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一:紙板脫落
⑵. 將玻璃杯裝滿水,用一塊紙板蓋住玻璃杯口,用手壓住,然后將其倒置。 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讓中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二:紙板沒有掉出來
(3)然后逐漸將杯口向各個方向轉動,讓中學生觀察,看到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三:紙板依然不掉出來
班主任:昨天的實驗現象表現出什么問題?
中學生交流:大氣壓的存在
班主任根據教材和研究成果,引導中學生講述生活中可以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反例。 然后通過實驗感受大氣壓的存在。
⑷如果杯口被密封,使空氣無法進入杯內,如圖
這樣我們可以抽啤酒嗎?試試
通過探索和體驗,讓中學生知道大氣壓確實存在。
(2)大氣壓力檢測
利用講義讓中學生看下面的圖片,思考圖中對話的內容
1. 為什么在檢測大氣壓的實驗中用汞代替水?
2. 使用講義展示正確的圖片:托里拆利實驗。 師生共同分析:大氣浮力支撐著管內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即大氣浮力等于760毫米高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10米長,做實驗很不方便。使用月球上最稠密的液體
代替它!
班主任指導中學生:用液體浮力公式估算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P0=ρ液體gh=13.6×103㎏/m3×9.8N/㎏×0.76m
=1.013×105Pa≈105Pa
3.讓中學生思考: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下列情況會影響實驗結果嗎?
⑴、玻璃管應較厚或較薄。
(2)向水銀罐內注入水銀,使液面升高2cm。
⑶、將玻璃管抬起或升高1cm。
⑷. 少量空氣無意中進入玻璃管內。
⑸. 在玻璃管底部打一個小孔。
中學生合作探索:讓中學生自己制作如圖所示的氣壓計,并觀察大氣壓強
隨高度變化
讓中學生拿著杯子從樓下到樓上,觀察玻璃管內火柱高度的變化。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讓中學生交流總結:大氣壓隨著高度的降低而逐日減小。
班主任指出:海拔3000米內,每下降10米,大氣壓就會下降100帕。
(3)檢測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①水銀氣壓計較準確,但攜帶不方便,②金屬盒氣壓計又稱無液氣壓計
3.我的顯示
1.氣壓很高,房子為什么沒有倒塌?
2、圖為盆栽植物手動加熱裝置,內裝塑料瓶
將水倒置在盆盤中,瓶口剛剛沒入水中,放在盤子上
當水位上升到瓶口漏出海水的程度時,空氣就會進入瓶內,水就會從瓶中流出,導致盤子內的水位下降,瓶口就會漏水。瓶子會再次浸入水中,這樣瓶子里的水就不再流出,而盆栽就會充滿水。 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請分析水不流掉而殘留在塑料瓶中的原因。
四。 評估
1、由于空氣也受到_____力的作用而可以流動,所以空氣在各個方向上都具有浮力。
2、著名的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浮力的存在。 本次實驗由_主持。
3.1標準大氣壓=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4、托里拆利實驗中,如果玻璃管傾斜,玻璃管內水銀柱的厚度就會改變
情況為(),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度變化為()
不變的
B變長
C變短
D 很難確定
5、冬季,經過一定時間,裝上一定量的水后,瓶塞不易擰緊,這主要是因為( )
瓶內壓力大于大氣壓
B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C 冷時瓶口收縮 D 軟木塞與瓶口之間的摩擦力減小
6、大氣壓的值等于水銀柱在760mm高度處形成的浮力。 托里切利實驗是在一間臥室中進行的,測得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為755毫米。 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管太長
B玻璃管傾斜
C管進入水銀表面上方少量空氣
D玻璃管比較厚
7.下列現象與大氣壓無關的是()
A 將藥物注入胸肌
B用手拍拍校服上的灰塵
C 使用氣泵給輪胎充氣
D、用水泵抽水
8.下列現象中不能解釋大氣壓存在的是()
A 塞住茶具蓋上的小孔,茶杯里的水就不會輕易倒掉
B 可以用吸管把啤酒吸進嘴里
C生產燈泡時大氣壓強課件免費,抽氣機抽出燈泡內的空氣
D 柱塞泵抽水
5. 課堂總結
1、通過探索,我們知道大氣壓是客觀存在的
2. 第一個測量大氣壓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3、標準大氣壓值P0=1.013×105Pa
4、大氣壓的變化
(1)隨著海拔高度的下降,大氣壓值也隨之減小。 (2)大氣壓值冬季較高,夏季較低,陰天較高,晴天較低。
5、大氣壓的檢測:托里拆利實驗
6、測量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①水銀氣壓計較準確,但攜帶不方便,②金屬盒氣壓計又稱無液氣壓計
7、氧氣瓶和滅火器上的氣壓表也是無液氣壓表
版式設計
1、大氣壓的存在
1、概念: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具有浮力,這種浮力稱為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2、特點: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3、大氣壓的檢測:托里拆利實驗
標準大氣壓值P0=1.013×105Pa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①水銀氣壓計比較準確,但攜帶不方便②金屬盒氣壓計也叫無液氣壓計
教學后反思
課后作業
1. 填空:
1、最早測量大氣壓值的實驗是標準大氣壓值
是的。
2、高壓鍋由于鍋內有高于海面的氣壓,所以很容易把食物煮沸
1標準大氣壓,鍋內水的沸點℃(填“大于”或“小于”
在”“等于”)
3、將墨水吸入鉛筆袋是鉛筆的功能。
2. 選擇題
1、肺部與外界的二氧化碳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 當隔膜的體積收縮時,
其內浮力與大氣壓的關系為( )
A. 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
B. 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C.大于1個標準大氣壓
D.先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然后小于1
標準大氣壓
2、小剛用吸管吸啤酒時,無論他怎么用力,啤酒都吸不起來。出現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 )
A。 吸管有洞 B. 氣壓低 C. 吸管太細
D.吸管插得太深
第四節 液體浮力與流速關系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2.通過探索活動,體驗二氧化碳浮力差異形成的客機升力
(二)流程與技巧
1.通過探究活動,讓中學生體驗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2.通過動手實踐,讓中學生體驗客機的升力是由氨氣的浮力差形成的(3)情感心態和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可以激發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獲得對科學的熱愛和親近,強化中學生的安全意識。
學業狀況分析
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與中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中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比如,風吹的時候,掛在門上或者陽臺上的窗簾就會被吹出藍色,中學生對這種現象很熟悉,但是沒有理論依據,所以我,從英語句子來看,中學生都耳熟能詳:“八月秋風怒,卷我屋三層草”。 引入新課程,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得到流體的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難點:利用流體浮力和流速之間的關系來解釋客機的升力動力學和其他相關化學現象。
教學方式:實驗探究法
教學流程
1. 場景導出
朋友們:你們學過的杜甫《秋風斷草屋歌》里有“八月的秋風怒吼,卷起我屋上的三重茅草”。 為什么大風會吹走小屋上的茅草?這就是我們本課要探討的話題——流體的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2. 自主學習與合作研究
(1)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1.學生閱讀課本第44----45頁,了解什么是流體? 班主任檢查指導,了解學業情況。
中學生活動:指導中學生如圖所示吹硬幣,然后思考:
(1)什么力量使硬幣跳起來?
⑵讓中學生交流分析:硬幣向下飛行時,只有空氣接觸到它,桌子不能對它形成作用力。 是不是因為硬幣上下兩面的浮力不同,使其向下運動呢?
(3)引導中學生推測:二氧化碳的浮力與二氧化碳的流量有關?
3、手拿兩張紙,讓其自然下垂,紙面平行。 在兩張紙之間向上吹空氣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
⑴現象:紙張向中間靠攏。
(2)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流體的速度越大,其浮力越小。
(3)結論:在流體中,流速較高的位置浮力較小。
(2)客機升力
班主任指導中學生按照教材完成45頁創意并分組作業
我想做一下,然后交流分析一下:客機噴口形狀如左圖:
底部是平的,頂部是凸的。 同時,進氣口上下氣流通過。
距離不同,即二氧化碳的流量不同。噴嘴內有空氣
流速高,二氧化碳的浮力小; 下面的空氣流量較小,
二氧化碳的壓力很強,因此在上下表面形成浮力差,從而
這就是向下的升力。
3.我的顯示
1、如圖所示,列車站臺和輕軌上都畫有安全線。 請解釋一下為什么?
2、航行時,不得兩船并列前進。 請分析并說明原因。
四。 評估
1.下列關于流速較大處浮力較小的正確理解是()
A. 僅適用于二氧化碳
B. 只適用于液體
C.適用于二氧化碳和液體
D.適用于固體、液體和二氧化碳
2、流體的流速越大,浮力越小。 下列現象中,可用該原理解釋()
A、光氣球離開手后升到高空
B. 直升機在空中盤旋
C.人可以漂浮在死海表面
D. 并列航行的船舶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3、杜甫在《草堂被秋風吹斷的歌》中寫道:“八月,秋風呼嘯,卷起我屋上的三重茅草。” 請從數學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中描述的化學現象。 課堂小結
1、流體:流體液體和二氧化碳在數學上也稱為流體。
2、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高,浮力越小。
不。
1 問題 2
3、飛機的升力:它來自于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版式設計
1、流體:流體液體和二氧化碳在數學上也稱為流體。
2、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高,浮力越小。
3、飛機的升力:來自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教學后反思
家庭作業
1、為了探究液體浮力的規律,小學課外學習小組的朋友設計制作了如圖6所示的裝置。他們首先在一個大水箱中裝滿水,水深為h=0.2m,水箱頂部的水所受的浮力為。 然后抬起鐵夾,水流入a、b管。 穩定后,a管內海面高度為h1,b管內海面高度為h2,則(選擇“">”、“<”或“=”,取g=10N/kg )。
2.如圖3所示,是中國陸軍和海軍前往亞洲
定灣護航情況。 護航編隊通常采用
用前后護航代替“并肩”
護航,這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_
___小,當兩艘船并排高速行駛時,
容易發生____車禍
3、如圖所示,用細線掛兩個氣球。 當兩個氣球之間用力吹氣時,兩個氣球將( )
A、彼此保持距離
B、彼此靠近
C、保持不動
D、以上
一切皆有可能
4、下圖是自制的氣壓計。 小紅用托盤從樓下拎到樓上。
現在玻璃管內的火柱高度變得更高。
(1)火柱高度變高的原因是瓶外的大氣壓隨高度降低。
(2)火柱高度變高后,瓶內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少,質量不變。 瓶中二氧化碳的密度
改變”或“變小”)。
下載文檔原始格式(Word原始格式,共13頁)
付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