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橋高中張海東測量小燈泡電阻及反思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了解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阻的原理; 2. 2 進一步掌握電流表、電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規則; 3通過滑動變阻器的使用,進一步了解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反思,鞏固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二、過程方法: 1、通過檢測小燈泡的電阻值,了解歐姆定理的應用。 2根據實驗課題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反思,通過選擇儀器、設計實驗、制定實驗操作方案等,培養中學生的實驗能力。 嚴謹科學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共同完成操作和實驗的過程中,培養朋友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學習要點:借助電壓表、電壓表
2、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學習難點:自行設計科學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教具及媒介:(中學生4人一組)干電池組(帶盒子)或電源、電壓表、電流表、中學生用小燈泡(帶座位)、開關、滑動變阻器、一些電線、投影儀。 教學程序 1. 創設場景并介紹新課(8分鐘) 老師,讓我們回憶一下歐姆定理的內容。 歐姆定理的表達式是什么? 如果這三個量中的兩個已知,是否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歐姆定理 I=U/R 有多少種變體公式? 一個是U=IR,另一個是R=U/I。 對于前者,是不是可以說導體的電阻R與導體兩端的電流成反比,與通過導體的電壓成正比? 也就是說,施加在導體兩端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R就越大; 通過導體的電壓越大,導體的內阻就越???中學生回答老師的內阻是一個東西
3、質量本身的性質是由導體本身的感應力決定的。 它與導體兩端是否有電流、電流有多大以及導體內是否有電壓或電壓的大小無關。 內阻僅與其厚度、截面積、材質和濕度有關。 因此,修改后的公式R=U/I不能純粹從物理角度來理解。 2、走進新課,科學探究(一)用伏安法測量內阻【提問】如果我們想知道某個燈泡的電阻值,該怎么辦? 【設計】(6min)只要測量出燈泡兩端的電流和流過燈泡的電壓,借助歐姆定律的公式修正就可以得到燈泡的內阻。 1 如何測量燈泡的電流值? 2 如何測量燈泡的電壓值? 3 將燈泡連接到電路中應添加什么設備? 4、需要多次測量,看不同電流下燈泡的阻值是否相等。 如何更改其當前值?訪問
4、什么樣的設備好? 與中學生討論以上問題,讓中學生回答電路應該如何設計,最終確定實驗電路如右圖。 【注意事項】注意觀察電壓表和電壓表的指針是否指向“0”標記線。 如果沒有,注意先調零; 線芯為多股細銅線。 連接時應順時針纏繞在端子上,這樣端子扭轉時會越來越緊。 在閉合開關之前,滑塊應處于滑動變阻器電阻最大的位置,以免電路中突然出現過大的電流。 讀數時,眼睛要注視十字線,以確保讀數正確。 【實驗】(20min)填寫表格中的數值。 實驗次數 電流 U(V) 電壓 I(A) 內阻 R() 123 【評測與交流】:(5min) 從這個值你能看出什么其他規律嗎?規律:燈泡的內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5、隨著電壓的降低,燈泡的電流越大,燈泡越亮,鎢絲的溫度越高,其電阻也越大。 即鎢絲的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思考題(2min) 本次實驗中,使用了兩個水表,電流表用于測量電流,電壓表用于測量電壓。 如果只用一只電流表或電壓表來測量燈泡的內阻呢? 想一想,還需要什么已知條件呢? 作業:高效上課時間 上課后反映這是一次典型的熱實驗。 使用儀器最多,操作相對復雜。 因此,本實驗有一定的難度,應引起高度重視。 1、實驗電路圖應由中學生繪制。 當他講述電路設計之后,問他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探究能力。 2 注意事項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解釋,或者在中學生遇到問題時強調。 這比單獨花一些時間要好。 因為中學生犯了錯誤,就會知道預防措施很少,不會去做,就會形成一種需要感。 留出更多的時間給中學生做實驗,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