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是英國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但更為世人熟知的是,在他去世后,根據他的遺贈設立的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物理學、生理學等獎項,以獎勵這些杰出成就。 對人類文明做出杰出貢獻的人。 獲獎者中不乏知名人士,如居里夫人、巴甫洛夫、葉芝等。
對于中國人來說,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諾貝爾獎莫言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畫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 在兩人之前,諾貝爾獎與中國人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當時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楊振寧。
楊振寧這個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但大多數人只知道他是一名化學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頂尖科學家之一,卻不知道他有什么成就。 所以本文將簡要介紹楊振寧的科學貢獻。
楊振寧出生于1922年,1944年畢業于西北聯大。普通人22歲,剛剛大學畢業,而楊振寧此時卻是一名研究生。 次年,楊振寧赴日本留學。 博士畢業后,他轉入耶魯大學高等研究院,與李政道一起從事研究工作。
1956年,三人聯合發表宇稱不守恒理論諾貝爾物理學家楊振寧,并于195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研究成果一發表,他們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在世界學術界是非常罕見的,足以說明楊振寧的研究有多么重要。
盡管楊和李因宇稱不守恒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楊振寧一生還發表了許多其他重要理論,例如楊-米爾斯多項式。 前者對整個數學的意義并不亞于后者,甚至低于后者。
1994年,楊振寧再次獲得鮑爾獎,這次是因為他的規范場理論。 可以說,楊振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理論化學家之一。 他的理論對于常人來說晦澀難懂諾貝爾物理學家楊振寧,但在數學領域,他是一位開創性的人物,他的理論將推動未來。 科學家們繼續前進。
有人似乎認為,既然楊振寧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為什么在祖國需要科技人才的時候他不回國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楊振寧研究的理論化學與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研究的應用數學不同。 他的理論無法立即轉化為可用資源。 純理論值得研究和否認。 如果楊振寧早點回國,他可能不會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什么重大貢獻。 相反,由于當時我國科研條件不足,人類很可能會失去一位偉大的化學家。
楊振寧一直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成名后的楊振寧熱心涉足中國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科學人才,令人難能可貴。 如今楊振寧已年近百歲,仍在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應該向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表示誠摯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