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復旦大學福克??學院馬宇偉成為復旦大學2020年度“特等獎國家獎”雙料獲得者。
那位“大神”的來歷到底是什么? 據悉,馬毓偉是一名直接博士。 復旦大學量子信息中心16級學生。首次成功演示了基于玻色二項式編碼的量子糾錯和容錯量子門運算,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上。
近日,江蘇大學化學系16年級直博生郭秋江, 學生,在量子化學領域獲得榮譽。 據悉,日前他剛剛獲得了復旦大學設立的最高級別獎學金——竺可楨獎學金。
此外,自1986年設立的竺可楨獎學金是四川大學最高級別的獎學金。 學校每年僅選拔專科生12名,研究生12名。
量子技術領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第二十四次量子技術研究與應用前景集體學習會。 會議指出,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技術發展的戰略規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勢,打好先手棋。
這意味著,繼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之后量子物理應用領域,量子技術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
隨后,我國量子估測靶機九章的問世,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提純等突破,將量子化學推向了新的聚光燈。
我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了量子估計的產業化發展,如中科院、浙江大學、中科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估計科學研究中心、等,并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結果。 但從全球發表SCI論文數量來看量子物理應用領域,我國仍大幅落后于日本。
相關深入報告
2023-2028年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廣告及內容合作請點擊: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