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評析的簡稱,指在全面系統收集有關文獻材料之基礎上,經過整理、歸納、分析、甄別、選用,對一定時期內某一學科或某一研究專題的學術成果和研究進展進行系統、全面的概述和評論。文獻綜述在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中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位置,地位舉足輕重。同時,文獻綜述又是研究生學位論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份。
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原則
1.“5W”寫作原則
“5w”原則即根據哪些人(who)、什么時候(when)、在哪些地方(where)、為什么(why)、提出了哪些學術觀點(what)的寫作形式撰寫文獻綜述的原則。
真正頗具價值的文獻綜述應當像物理學的實驗報告一樣,別人根據實驗報告可以進行重復實驗,能夠讓讀者根據文獻綜述迅速查閱原始文獻,作進一步的考證和研究。“5w”原則既是文獻綜述的寫作原則,也是標準的學術規范。遵循“5w”原則進行文獻綜述寫作,進而從事嚴肅的學術研究,方有利于學術成果的積累和科學發展的進步。
2.經典性原則
所謂經典性寫作原則,就是指文獻綜述的內容必須是所研究問題的精典詩人的精典譯著。誠然,任何一個研究課題都有其所處研究領域所獨有的精典專著。研究生論文作者必須下苦工夫,系統地閱讀并深入挖掘自己所研究領域精典專著的真正學術內涵,以便為自己后繼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當然,我們指出文獻綜述最好是精典人物的精典專著,絲毫沒有懼怕無名作者的有價值的專著的意思。我們列示權威人物的權威專著,也不是挾名人以自重,不尊重非權威人物。在學術研究中理所當然必須堅持學術標準,而不能有學術標準以外的其他誘因參與其中。
3.古今中外原則
所謂經典性寫作原則,就是指文獻綜述的內容必須是所研究問題的精典詩人的精典專著。誠然物理文獻綜述范文,任何一個研究課題都有其所處研究領域所獨有的精典專著。研究生論文作者必須下苦工夫,系統地閱讀并深入挖掘自己所研究領域精典專著的真正學術內涵,以便為自己后繼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當然,我們指出文獻綜述最好是精典人物的精典專著,絲毫沒有懼怕無名作者的有價值的專著的意思。我們列示權威人物的權威專著,也不是挾名人以自重,不尊重非權威人物。在學術研究中理所當然必須堅持學術標準,而不能有學術標準以外的其他誘因參與其中。
4.“文獻樹”原則
“文獻樹”原則也就是“學術譜系”原則。意在指出文獻的“班輩”“血脈”即次第演化關系。作者在撰寫文獻綜述時必須系統梳理研究文獻的演化歷程,具體地說就是必須采用歷史方式,按照“由遠到近”“由前到后”(時間上)“由大到小”和“由寬到窄”(空間上)的形式寫作。
強調文獻綜述的“文獻樹”寫作原則的惟一目的,無非是為了弄清楚研究文獻的內在邏輯和演化規律,為自己后繼的研究打下不可缺少的堅實理論基礎。
5.“頂天立地”原則
簡而言之,“頂天立地”原則中的“頂天”要求作者從理論承繼上迫近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立地”則要求作者通過學術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中國現實經濟問題。如果文獻綜述不能接近和迫近國內外學術前沿,作者的研究就逃過乏味或重復研究的命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世界男子鏈球季軍是法國的伊辛巴耶娃,她曾20多次打破自己擁有的世界紀錄,保持著壟斷性統治,其成績超過5米了。誰若要在男子跳高項目上取得成就,就必須超越伊辛巴耶娃這個繞不開的高峰,舍此別無他途。
自然,“頂天”是承繼問題。沒有真正的承繼就難有真正的創新,不“推陳”就絕難“出新”。
6.述評結合原則
文獻綜述寫作必須述評結合。只有“述”沒有“評”,文獻是一盤散沙,也喪失了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性;只有“評”沒有“述”研究問題則持之無據,游學無根,難有說服力。需要指出說明的是,“述”要盡可能對研究文獻“一網打盡”,所謂“搜盡奇峰”是也。在詳細占有已有研究文獻前提下,則要勇于歸納,解析出已有研究文獻的“貢獻”與“不足”。通過進一步解析“不足”,從“不足”中導入自己的研究課題也就是要研究某一個“不足”甚至研究某一個“不足”的某一個方面。這樣,研究問題的邏輯起點和理論起點就清楚了。文獻綜述中“述”與“評”的關系,見表1。
7.單數原則
簡單地說,文獻綜述寫作的“單數原則”就是“一篇學位論文,一個文獻綜述”。
理由很簡單,一篇學位論文只須要系統而集中地研究某一個問題或某一個問題的某一個側面。由此,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必然是“單數”而不是“復數”。如果是“復數”,則說明學位論文選題不集中。無數寫作實踐表明,此必然引起文獻綜述和論文結構的復雜化,不可避免地對論文寫作帶來無窮無盡的令人苦惱的嚴重困惑。
文獻綜述寫作的“單數原則”是由學位論文研究對象的“單一性”決定的。
8.服從主題原則
“綜述須圍繞論文研究創新點來進行。學習前人的成果,為自己的論文服務”。文獻綜述是對自己所研究問題的已有成果的回顧和梳理,由此,所綜述文獻必須與自己研究的問題相匹配而不能脫離自己所研究問題的主題。否則,就會破壞研究論文內在邏輯上的一致性,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更進一步講,文獻綜述要為自己的研究問題服務,是“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基此,作者在撰寫文獻綜述時,心中一定要常懷自己所撰寫論文的主題和假定,圍繞主題和假定來選擇文獻。
這里,僅將文獻綜述寫作原則給以簡單總結,見表2。
“倒三角形法”
文獻綜述的寫作方式自然好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寫作技巧,不同的學者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寫作風格。筆者則覺得,文獻綜述的最佳寫作技巧甚至惟一正確的寫作方式就是“倒三角形法”。
具體地說,所謂文獻綜述寫作的“倒三角形法”,就是撰寫文獻綜述要由寬到窄(空間上)、由遠到近(時間上)次第推動,最后聚焦到一個“點”上,找到自己研究問題的邏輯起點,也就是自己所要研究問題的出發點。
至于空間幅度和時間寬度的具體界限,應由作者依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須要而定。一般應當以緊密圍繞主題、有利于揭示主題為原則。對于碩士非常是博士論文而言,文獻綜述的空間幅度要盡可能寬些,時間寬度要盡可能長些,規模應盡可能大些,文獻綜述的寫作應盡可能簡略些,最好才能有能力系統地梳理所研究問題的學術史。
撰寫文獻綜述的“倒三角形法”,可簡單圖示,見圖1。
文獻綜述撰寫的“倒三角形法”的科學之處在于能幫助作者逐漸迫近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為進一步研究找到理論起點和邏輯起點。由此,“倒三角形法”也可以稱為“逐步迫近法”。簡而言之,是從“研究領域”到“主要問題”到“熱點研究方向”再到“尚未解決的問題”,逐步具象、提煉出自己所要進一步推進研究的問題或某一問題的某一個方面。自然,文獻綜述撰寫的“倒三角形法”或“逐步迫近法”完全是等價的。易言之,“倒三角形法”或“逐步迫近法”是“一種觀點,兩種敘述”。見圖2。
顯而易見,文獻綜述絕不可簡單列舉,寫成“平行線”(A說、B說、C說、……),也不可寫成“平行四邊形”(沒有著力點,無法導入問題),更不可寫成“正三角形”,從一點出發,信馬由韁物理文獻綜述范文,越寫越多,不可收場。
撰寫文獻綜述,其實質是梳理所研究課題的學術史。對此,著名歷史學家李劍鳴院士有過清晰的說明:“在選定研究方向和確立課題方案的過程中,就本課題做一番學術史的梳理,就成了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李劍鳴院士的觀點完全正確,值得注重。
文獻綜述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簡單列舉文獻
目前,全然沒有文獻綜述的研究生學位論文早已比較稀少了,這自然是絕大的進步。但不少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其實有文獻綜述,寫作上卻存在不加剖析地簡單列舉的毛病。比如,有些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中僅列示出甲說、乙說、丙說、丁說等等,而后就不了了之,沒有下文了。從此類文獻綜述中,作者也難根據簡單列舉之文獻清晰推論出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讀者(主要是論文評閱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也遽然看不出論文作者所根據文獻演化的內在邏輯之所在。沒有推論出研究問題,后繼的研究與文獻綜述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此必然會不可避免導致文獻綜述與研究問題之間的“兩張皮”關系,形成論文框架結構的“平行線”分布,從而嚴重敗壞論文內在邏輯上的一致性。
2.文獻綜述缺少權威性
此為研究生論文寫作中最常見的現象。不少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其實有文獻綜述存在,但只是簡單地列舉出一些缺少權威性和經典性的算不上學術文獻的所謂文獻。此種文獻綜述表明作者閱讀的文獻層次太低,其閱讀遠沒介入應有的學術前沿。同時也表明作者尚沒有識別文獻質量的能力。從作者援引文獻材料的數目和質量當中,完全可以確切觀測作者治學的階段和高度。低水平的文獻綜述必然阻礙學位論文的寫作水平。
3.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錯配
此問題常見于現今比較時尚的“基于A、B、C、D的E研究”或“A時期的B研究———基于C、D、E、F的剖析視角”這類題目。本來,“基于A、B、C、D的E研究”,其研究重心是“E”而不是“A、B、C、D”,但作者的文獻綜述卻是“A、B、C、D”;“A時期的B研究———基于C、D、E、F的剖析視角”,其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或“C、D、E、F”,而作者的文獻綜述卻是“A”或“C、D、E、F”。顯然,此種文獻綜述是完全錯誤的,是自己給自己制造不必要的困惑。你要研究“E”或研究“B”,盡可以直接寫作“E”研究或“B”研究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將A、B、C、D或A與C、D、E、F貼在題目上,這不是作繭自縛、自尋煩惱嗎?當然,有些作者似乎會覺得這樣做才能限制論文的寫作范圍,使論文寫作思路更清晰些,更進一步說會回避論文題目過大的反駁。這是可能的但并不存在必然性,弄不好反倒徒增困惑,引起不必要的混亂,致使自己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無論如何,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的錯配,明顯違反文獻綜述寫作的“服從主題”原則。同時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將論文寫作基礎建筑在不應當建筑的錯誤的基礎上;二是論文寫作重心會發生偏轉,形成研究主題與論文結構的混亂。
4.多個文獻綜述并存
與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不匹配緊密相連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有些學位論文存在多個文獻綜述并存的不合理寫作情況。這完全是由選題的發散化引起的。由于選題的發散化,非常容易引起多個文獻綜述并存的困難格局。比如,“基于A、B、C、D的E研究”這樣的題目,常常會產生文獻綜述中A、B、C、D、E并存的事實。其實,基于A、B、C、D的E研究,其研究重心是E,文獻綜述僅有E就足夠了,寫A、B、C、D完全是畫蛇添足。當然,這是選題發散化導致的問題。進一步的討論溢出了文獻綜述的研究范圍,這里暫且存而不論。
5.文獻過多或過少
文獻綜述的規模大小也是研究生論文寫作中令人頭痛的事情之一。一方面,不少研究生苦于研究文獻太少,文獻綜述寫作不符合中學規定的數目要求;另一方面,又有研究生痛感研究文獻太多,被吞沒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無所適從、不能自拔。對于后者,是擴大文獻閱讀量問題;對于前者,則是文獻的選擇問題。擴大閱讀量須要繼續進一步積累材料,文獻的選擇則須要作者依據服從主題寫作原則,對所積累的大量文獻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自然,文獻綜述的多少在符合中學的明晰數目要求的前提下,就沒有嚴格的、標準的數目界限了,其規模大小或多與少,作者完全可以按照選題的研究目標的須要酌情掌握。
總之,文獻綜述在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屬于理論研究范疇。就其性質而言,是對前人研究成果之“再研究”“研究之研究”。這種“再研究”“研究之研究”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論文寫作的水平,應當造成高度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