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場所低效工作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將從個體到整體、從執(zhí)行到管理的順序一一講。 無論你是社會新人,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職場老手,都值得一看。
——人力君
找出效率低下的共性
聽起來,職場中低效工作的例子有很多,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都有共性問題。
找到這些共性問題,然后分別制定相應的方法,本身就是高效的。
我將這些常見問題分為三大類:
a) 缺乏硬技能的熟練程度
這在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中很常見。 什么是硬技能? 這些是這項工作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例如
作為一名程序員,你應該了解并掌握幾種主要的編程語言;
如果你是做營銷的,你應該會寫PPT;
做財務審計的必須熟練使用Excel,看懂報表;
做銷售的至少應該說得犀利一些。
最好解決因硬技能不熟練而導致效率低下的問題。 因為有現(xiàn)成的工具可以幫助你改進。
只要你愿意花時間學習和學習,比如買一些書或者上網(wǎng)報班,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提高。
b) 團隊溝通不順暢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大約80%的低效率都是由這個原因造成的。
最常見的就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鴻溝效率和達成率是一個意思嗎,即大家對同一件事的理解處于不同的階段。
比如,同一個項目,A部門認為應該這樣做,B部門認為應該這樣做,但如此反復,沒有得到確認。 最后發(fā)現(xiàn)沒有人的理解是正確的,所以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如下圖)。
再比如,信息溝通的過程太冗長,中間層次太多。 每次信息傳遞都會有間隙,每一個間隙都會造成偏差。 最終,100 點信息中只傳遞了 50 點(如下圖)。
我遇到過的最夸張的例子是,即使是一個簡單的電子郵件申請,也必須從地區(qū)發(fā)送到中國總部,然后再從中國總部發(fā)送到全球總部。 實際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獲得批準。
結果那段時間我只能使用QQ郵箱,因為它沒有連接到公司總部的電子郵件系統(tǒng),所以每次尋找電子郵件聯(lián)系人都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最后申請的郵箱地址竟然是集團內(nèi)另一家公司的域名。 原因是總部把我的信息弄錯了。
這種情況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見。 另外,像會議紀要、項目跟進、指令傳達等都是溝通問題。
一旦信息溝通出現(xiàn)分歧,就需要有人站出來,主動協(xié)調(diào)、暢通信息。 這個人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其他負責任的同事。
如果你是傳播信息的人,你應該主動確保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一致。
例如,您可以使用會議紀要或電子郵件來總結已商定的所有信息。 這樣以后如果出現(xiàn)問題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負責人。
例如,如下,我們用幾個關鍵問題來幫助大家理清思路:
1. 該項目的目的是什么?
2. 該項目的計劃是什么?
3、目前項目進展情況如何?
4、接下來各部門將做什么?
5. 下次會議時各部門需要提交什么?
這樣是不是就清楚很多了呢?
如果信息渠道是別人,你能做的事情就相對有限,因為主動權不在你手里。
但你可以定期提醒,適當督促。 在不影響對方心情的前提下,不斷地重復,以增加自己對這件事的關注度,這樣對方就不會忘記。
總之,只有加快信息傳遞效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c) 缺乏指揮和調(diào)度
如果說前兩類問題是最常見的,那么最后一類問題就是最致命的。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將帥無能,全軍疲憊”。
一個領導者如果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不僅會拖累自己的效率,也會拖累整個團隊幾人甚至幾十人的效率。 這個損失是巨大的。
例如,當面對下屬提交的工作計劃時,老板無法做出決定。 做,怎么做,做什么? 如果不做,為什么不做效率和達成率是一個意思嗎,該怎么辦? 這些都沒有明確的解釋,只是“回去想一想”,在沒有指導和規(guī)劃的情況下將此事駁回。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遇到這樣的領導,最好的建議就是盡快離開。 這個世界不值得。
如果你恰好是一名領導者,你可以反思一下,你的團隊是否因為你的模糊性和糟糕的決策而一直在兜圈子。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決策時猶豫不決、安排時思路不清,都是領導的失敗。
以上是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三個常見問題。 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然后根據(jù)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善于模仿,超越模仿
模仿的意義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強迫自己改變過去低效、不正確的思維。 而很多時候,這種改變就是強加給我們的“強行瓜”。
雖然一開始會有點痛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快速方法。
例如。 剛開始工作時,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極差。 后來我找到了一個模仿的方法,就是學習咨詢公司寫PPT方案的套路。
麥肯錫的PPT模板之所以被稱為“邏輯PPT圣經(jīng)”,是因為它包含專業(yè)全面的結構思維模板,適合職場中所有需要寫計劃的場合。
如果你的頭腦很混亂,長時間沒有整理信息,應用這個模型將幫助你瞬間找到自己的方向。
當時我就按照每一頁的模板,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都融入進去了。 當遇到不完全適用的情況時,我會稍微改進。
比如下面兩張圖,上面一張是麥肯錫的PPT模板,下面一張是我根據(jù)這個結構制作的一頁PPT。
(麥肯錫PPT模板)
(我模仿了一頁PPT)
上圖中的小房子式結構中,四個“支柱”代表了公司的四大主營業(yè)務板塊。 此外,底部的箭頭代表公司業(yè)務隨時間發(fā)展的順序。
一頁PPT就可以清晰地闡述公司的業(yè)務概況。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查了很多資料,寫了很多頁文字,但還是無法解釋清楚。
這就是模仿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我沒有完全復制這個模型,而是將模板中的“標題”部分替換為底部的紅色箭頭。
因為我還需要安排公司業(yè)務的開發(fā)時間,顯然之前的模板沒有這個功能,所以我根據(jù)實際情況做了適當?shù)母倪M。
你看,除了模仿之外,我還得自己補充。 這其實就是學習。
模仿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模仿。 在模仿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作者背后的原始思維,然后學會獨立思考,最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就是模仿的本質(zhì)。 我們要善于模仿,而且要超越模仿。
除了寫PPT之外,工作中還有很多情況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
比如,在人際交往方面,你可以觀察周圍那些會說話的人,他們用什么方式與別人交流,并拿一個小本子偷偷記下來。
甚至到了開頭要怎么說,被拒絕的時候用什么話來圓滑,哪些話永遠不會說等等,越具體越容易學。 你先模仿,然后自己去感受、思考。 這將非常有效。
再比如,在查找資料進行研究時,可以詢問公司里特別擅長查找資料的同事和前輩。 請某人吃頓便飯,虛心請教一些快速查找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把它們都寫下來,然后回去自己模仿。
這些都不難。 與其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摸索,如果能找到一個標桿來模仿,你的效率就會逐漸提高。
建立價值認同并自上而下改善
獨立工作時,可以通過模仿來提高效率。 但如果你是在團隊中工作,你就必須改變方法。
如果您是一名經(jīng)理,您就會知道團隊合作就是協(xié)同作用。 這個時候,建立價值認同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要統(tǒng)一思想方向,才能在行動上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
要建立價值認同,就必須讓團隊成員認識到過去的工作方法是錯誤的、低效的。 如果大家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那么無論我們?nèi)绾握務摳纳扑际峭絼诘摹?span style="display:none">xsc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這是自上而下的改進,也是解決效率低下問題最根本的方法。
例如,許多公司喜歡加班文化,認為員工工作時間越長,其價值越能體現(xiàn)。 但我不同意這一點。 相反,我認為工作的價值不應該用時間來衡量,而應該用結果來衡量。
所以我經(jīng)常告訴我的團隊成員,我不鼓勵加班。 我鼓勵你早點把事情做好,然后回家享受生活。
但對于“盡早完成事情”還有很多話要說。
第一個是“把事情做好”。 “做得好”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要寫一個計劃,你寫了20頁交給我,這不叫“做好”,這叫“完成”。 因為后面要檢查修改,可能需要你刪掉一些廢話,添加更重要的信息; 也有可能你在20頁里還沒有寫到這一點。 我寧愿你寫 5 頁的內(nèi)容,而且都是切題的。
“做好”是指當我把這個方案交給客戶的時候,客戶就會買單,而不是因為你辛苦了幾個晚上。 抱歉,這還不夠。
第二個是“早”,就是說你縮短了把事情做好的時間。
當你需要一天才能做好工作時,下次嘗試半天,然后下次嘗試3小時。 但請記住,雖然時間可以縮短,但工作質(zhì)量不能受到影響。
效率意味著重復地做正確的事情并快速地做重復的事情。
想通了這個問題后,我回頭查看加班,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 加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如果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工作產(chǎn)出的質(zhì)量,那么適當加班也沒有什么問題。 否則,就應該放棄。
專業(yè)技術好的人,早做早下班當然是可以的。 對于做事不熟練的人來說,加班學習、鞏固工作技能也很合適。
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從一開始就建立共識、制定標準,讓每個人都明白什么樣的工作產(chǎn)出是有價值的。 圍繞這個核心目的,進而改進工作方法和流程,才是正確的做法。
如果加班拖累了效率,那么就關注正常的工作時間,思考為什么工作不能按時完成。
我見過很多下班加班的人。 他們一天晚上10點下班,第二天中午12點來上班。 這樣算來,他們的工作時間與正常工作的人是一樣的。 那么為什么他們要在精神狀態(tài)不佳之前繼續(xù)工作呢? 如果晚上做呢?
與其這樣做,不如圍繞“效率”建立一種文化。 比如,取消臃腫的報告結構、摒棄形式主義的官僚主義、注重價值輸出等。 同時,讓高效、有能力的人擔當重大責任。 這樣的人多了,團隊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這是最難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史蒂夫·喬布斯曾經(jīng)說過:
雇傭聰明人然后告訴他們該做什么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聘請聰明人,這樣他們就能告訴我們該做什么。
翻譯過來就是:任人唯賢,勿疑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