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而這種差距并不是出身、權力、財富或天賦造成的,而只是我們對時間的掌控造成的。
01忙碌與善于計劃
忙碌的人和高效的人,日程都排得很滿,但有本質的區別。 忙碌的人忙碌而沒有目標和方向。 他們整天被外力擺布。 他們總是有無窮無盡的工作要做,總是在救火,但他們卻說不清自己在忙什么,為什么忙。
高效人士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規劃,永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每個階段奮斗的意義是什么。 他們的忙碌是充實的,而不是平庸的。
02混亂與優先事項
在忙碌的人眼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樣的。 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所做的事情是完全隨機和無序的。 我對消息、電子郵件和通知沒有抵抗力。 我經常在手頭的任務進行到一半時切換到另一件事。 結果,我變得更加忙碌,更加混亂,到最后,什么也沒有真正完成。
高效的人非常注重計劃和優先順序,每天把最好的時間段分配給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遇到臨時工作,先放到“收件箱”里,不要打斷當前的任務。 關于這一點,我建議大家學習GTD(Done)理論。
03 低著頭工作 VS 抬頭看路
忙碌的人往往看起來執行力很強,他們要求做的事情他們都會做,而且做得很出色。 但我常常半途發現自己走錯了方向! 一切都得重新開始,一遍又一遍,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浪費公司資源。
高效率的人不僅在工作時低著頭,而且還非常注意抬頭看路。 在采取行動之前,花必要的時間思考清楚問題的本質,什么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他們試圖避免低效率和浪費精力。
04 來者不拒 VS 敢說不
許多忙碌的人都是好人,他們不知道(或不敢)拒絕別人,把各種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 結果我忙得連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還被老板罵了。 別人的事也辦得馬馬虎虎,雙方都不高興。
高效的人并非不熱心幫助他人,但他們能夠區分輕重緩急。 他們明白,如果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做更多其他事情就沒有意義。 懂得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地拒絕別人。
05以忙碌為榮VS注重結果
忙碌者的口頭禪是“我很忙”和“我沒有時間”。 他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發加班的帖子,把忙碌當成炫耀的資本,殊不知這只是暴露了自己的低效率。
高效的人從來不認為忙碌是值得吹噓的事情,他們永遠只用結果來證明自己。 輕松完成任務,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06花椒面VS懂得如何選擇
忙碌的人的時間分配是“撒辣椒”式的。 他們為每項任務分配一點時間,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然后總是抱怨時間不夠。
高效的人懂得選擇的藝術,明白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好。 他們會果斷放棄低價值的任務,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7多任務VS專注再專注
忙碌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總想實現傳說中的“一心多用”。 但現實中,一切都是一團糟,效率大打折扣。
高效能人士相信專注的力量,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當遇到重要任務時,他們會為自己安排一整塊不間斷的時間,給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封閉空間,以最高效率攻克一座堡壘,然后再前往下一座。
08永遠焦慮VS擁抱變化
忙碌的人常常處于一種無意義的焦慮狀態,總是擔心可能出現的變數,總是害怕工作沒有保障、行業沒有前途、做出冒險的選擇。 焦慮消耗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卻很少采取實際行動。
高效能人士明白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變革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 與其陷入不必要的焦慮,不如主動擁抱變化。 因此,他們經常利用業余時間了解前沿信息,主動學習新技能,始終讓自己處于成長進步的狀態。
09大家一起忙碌VS大家一起高效
忙碌的人不僅自己忙,也總想讓身邊的人都忙。 這種人當了領導,最怕下屬閑著沒事找事做。 至于他們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他們并不關心。 有這樣的領導對員工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崇尚高效率的領導者最想的是如何提高團隊效率,反復研究和完善團隊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 花錢購買生產力工具和員工培訓總沒有壞處。 只要業務進展順利,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讓員工提前下班或進行更多的團隊建設。 有這樣的領導,是員工的福氣。
10 調整困難VS行動迅速
缺乏決策能力是忙碌人士的一個常見問題。 他們害怕犯錯誤,行事膽怯。 為了讓大家都滿意,過于廣泛地(甚至不必要地)征求意見,必然會導致決策過程變得困難。
高效的人明白行動是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零。 他們會適當聽取意見,但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下定決心之后,他們就趕緊行動起來! 用行動贏得成功和夢想!
應該如何管理時間以提高效率?
時間管理第一原則:效率
1.保持精力充沛
當然效率和高效的區別,你必須睡個好覺。 當你白天連續工作太久,發現大腦效率下降時,不妨放松一下,或者小憩一下充電,效率曲線往往會再次上升。
2、提高體力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用腦時,你會更快感到饑餓? 由此可見,腦力勞動對體力勞動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體力是大腦和身體能夠持續高效工作多久的基礎。 抽出時間去健身房。 這是對效率的投資,決不能造成損失。
3、集中注意力
當你集中注意力時,大多數事情都會做得更快更好,所以嘗試一次只做一件事。 像抄寫、寫作這樣無腦的事情不屬于這一類。
為了確保你的大腦只思考一件事,你常常需要能夠理清思緒——如果你發現有什么東西在你的腦海里轉來轉去,你不妨先把它寫下來,然后再分配另外的時間再想一想。
時間管理第二個關鍵詞:優先級
列出要做/想做的事情之后,下一步就是對它們進行排序。 檢驗排序有效性的標準:當出現沖突時,可以簡單地放棄低優先級的。 關于優先事項,我想說的是:也許比決定你想要什么更困難但更重要的是決定你不想要什么。
我是一個很容易貪婪的普通人。 我常常覺得這件事我必須做,那件事我又不想放棄。 觀察身邊有才華的人,我發現很多事情我的第一反應都是“我怎么能不這樣做”,但他們可以自信地說,我不會這樣做。
時間管理第三個關鍵詞:提前計劃
說起來并不復雜,不過就是在每天或每周開始之前,先拿出一些東西,想想自己要做什么。 但仍然很容易忘記這樣做。
那么我們來談談不提前計劃的壞處。 除了事情堆積起來導致你手忙腳亂之外,最典型的負面影響其實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時間都花在哪里了。 忙碌了一周之后,我感覺自己什么也沒做。
原因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就很容易陷入“是什么就是什么”的境地。 所以我先處理出現的問題。 無論如何,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應該做的。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沒有做任何重要的事情。
我在提前計劃時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大事情分解為具體任務。 強迫自己先安排時間做重要的事情,然后用剩下的時間處理其他事情。 反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做不完其他事情我也不會死。 另一方面,拖延重要的事情往往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重要的事情“重要”總有一個理由……
時間管理的第四個原則:成就感
最后我想說,這些優秀的時間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列任務分解清單,享受劃掉清單上的一項的成就感。 這種對成就感的追求本身也是他們管理自己時間的動力。 但這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從富有成效的生活中獲得滿足效率和高效的區別,而另一些人則從緩慢而隨意的生活中獲得滿足。
如果你認為“發呆時間”、“小說時間”和“肥皂劇時間”對你來說很重要,我根本不認為有什么問題。 只要你知道自己的選擇意味著放棄,并且覺得值得。
最重要的是立即開始做,即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