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校主要招收省內學生,有的招生比例超過80%,甚至完全招收省內學生。 這類學校在省內的認可度普遍不是很高。 在省內入學,成績達到批次線往往就能被錄取。 例如,一些剛剛升格為本科的高校只向本省招生。 一個沒有本科辦學經驗、連學士學位授權都沒有的新升格院校當然不受歡迎。 有的學校外省招生很少,總招生只有5人甚至更少。 這類學校的錄取分數差異很大,因為學生太少,并且存在很大的偶然因素。
學校所在地推出更多招生計劃
并不是有些大學把本地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定得那么低,而是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學在院校所在地都有較多的招生計劃。 這是教育部和院校所在地的相關要求,也是為了院校所在地培養更多人才的戰略需要,也是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從全國高校高考招生情況來看,無論是部屬院校還是省屬院校,都在院校所在地啟動了大量的招生計劃。 其招生計劃遠遠超過全國各地區招生計劃的總和。 因此,相對而言,本地考生的錄取分數線較低。
這可能是世界各地大學的共同特點
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其在當地就讀的學生數量均多于其他地方。 這是因為地方高校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當地人民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他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當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因此,招生計劃向本地傾斜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原因。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 它在招生規劃安排中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 為此,國家盡了最大努力,確保全國考生享受到的高質量高等教育不受影響。 希望高水平大學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別希望擴招計劃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編輯總結
對于一些地方高校來說分數低的大學,以山東省為例。 山東地方大學自然是由山東財政撥款的。 既然錢來自山東,山東政府自然希望在山東培養更多的人才。 山東如果出錢,就給其他省份培養大量人才,是不是有點“傻”? 為此,各省招生部門在分配招生名額時,自然會向本省分配大量名額。 如果招收的學生多了,分數線自然就會變低。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現象,因為如果錄取分數低,生源質量自然會受到影響,而如果生源質量低,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對于高校來說分數低的大學,學生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然而,地方高校的辦學經費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撥付。 花政府的錢時,你必須服從政府的指示。 因此,即使你不想這樣做,你還是必須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