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寒假期間余額不足,是時候冷靜一下了! 第一教育特邀上海名師帶來“衷心”的學習建議。
本期我們就來看看曹陽二中物理老師李西凡給一年級、二年級學生的物理寒假學習建議,供大家查漏補缺。 當然,這些方法也可以運用到日常學習中!
李西范
上海市曹楊二中物理教師,普陀區教師專業發展團隊高級指導員。 獲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中學物理組一等獎,參與《普通高中教材物理》非統編,參加許多空中課堂錄音。
剛剛結束的一個學期充實而緊湊,同學們每天都在吸收和消化新的學習內容。 經過最后的總結,相信或多或少會發現一些不足。 寒假是優化調整的好時機。
不過,復習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完成更多的題。 更需要的是靜下心來,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總結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容易出錯的情況中提取信息。
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復習策略會略有不同。 高一學生目前重點學習動作和力量,學習線索比較清晰; 高二的學生已經開始處理與能源相關的問題,學習內容也從力學轉向了電磁學; 高三學生已進入沖刺階段。
以下復習建議主要供一、二年級學生參考。
高分
01
運動模式
——將數學表達式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
高中物理從直線運動定律開始,給人的印象是公式很多、很復雜。 “記不住、用錯了、不知道該用哪一個”的問題困擾著一些學生。
障礙之一是人們只能“記住”概念定義和正則表達式,而不理解它們的物理含義。 第二個障礙是無法將公式、圖像和運動過程對應起來。 造成這個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質了解不夠。 盡管我們“知道”這些物理量是矢量,但我們不理解直線。 運動規律的表達以及圖像中的正負還不太理解。
基于此,建議審核時以圖像為主。 利用位移-時間圖像了解位移的矢量性、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含義。 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我們可以逐步推導出一系列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并建立圖像與表達式之間的關系。 還可以畫出兩幅圖像所表達的直線運動的示意圖,并將其相似的實際運動聯系起來; 或者選擇生活中的直線運動,畫出它的運動圖像,并建立運動圖像與實際運動之間的關聯。
02
受力分析
——關聯運動條件和應力條件
力分析是解決很多物理問題的重要一步,也是很多學生的弱項。 養成畫受力分析圖的習慣是前提。 可以回顧一下這學期的作業和試卷,把該畫但沒畫的圖補上。
解決分析時出現的錯力、漏力、多重力等問題,首先需要準確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特性,掌握判斷它們的存在、大小、方向的基本方法,閱讀教材并整理本節中的練習。 錯誤的問題是有幫助的。
其次,有的同學可能認為分析力時只需要看力即可。 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 物體的運動與力密切相關。 在進行力分析時,您可能還需要使用公共點力平衡條件和牛頓第二定律來做出定性決策。 在判斷和整理錯題時,可以注意并標記。
03
問題解決了
——情景信息提取及標準化表達
理解概念和規律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但不是全部。 有效地理解問題情況中的信息同樣重要。 例如“物體可以到達P點”表示物體到達P點時的速度應大于等于0; 又如,“物體不離開軌道”則要求物體與軌道之間的彈力大于等于0。 這樣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積累。
高一學期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提高規范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這不僅指欄目表達高中物理單一物體速度公式,還指必要的文字敘述。 你可以通過與課本上的例題、老師平時的要求和參考答案進行對比來評價自己的作答過程,也可以在同學之間進行批改。
大二年級
01
與跨單元串聯相關的概念規則
高中物理學習是一個螺旋式的過程。 學習內容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圍繞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概念相互關聯、逐層深化。 因此,有利于打破單位的限制,建立概念與規律之間的聯系。
連接概念規律的線索有很多。 將新學到的概念規律與原來的概念規律進行比較是復習的一個很好的起點。 不僅有利于理解新知識,也有利于鞏固原有內容。 例如,從平方反比定律、數量級、力的方向等方面比較庫侖力和萬有引力; 從功的特性、功與勢能變化的關系等方面比較靜電力和重力; 從力與場方向的關系等方面比較靜電力和磁力。
以物理概念為線索,可以連接更多的內容,有利于形成物理學習的全局觀。 例如,盡管帶電粒子在電場或磁場中的運動受到電場力或磁場力的影響,但帶電粒子所做的運動仍然是熟悉的類型。 因此,在整理錯題時,可以先判斷是否對電磁學相關的概念沒有理解透徹,或者之前的知識是否存在漏洞。 如果是前者,你可以系統地梳理一下常用動作的規律和受力條件。
02
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總結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列計算。 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 很多時候,問題的解決需要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尤其是各種變化過程的分析。 例如,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上的合力為零。 當某些力量發生變化時,其他力量也會發生變化; 當物體所受的力發生變化時,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當電路中的某個元件發生變化時,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的變化都包含類似的分析過程。
遇到此類問題時高中物理單一物體速度公式,有的學生會盲目地公式化或“憑感覺”做出判斷,這樣很容易導致各種錯誤。 分析動態變化,首先要了解初始狀態,然后發展出環環相扣的“有理有據”的推理——“理”是物理定律,“證據”是問題的條件。
在復習過程中,你可以選擇參考答案更詳細的習題,將你的推理過程與它們進行比較,發現錯誤并糾正。 但這個前提是先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了用流程圖等方式“寫”外,“說”也是一種可選的方式。 學生可以互相講述故事,也可以記錄下來并向老師請教。
突破“只會計算”的瓶頸對于物理學習的重要性也體現在實驗中。 例如,判斷各種實驗中的電阻是否可以忽略,涉及到估計電阻的大??; 電路設計中元件的選擇涉及到估計電流、電壓值的變化范圍等,復習實驗時可以注意這些內容。
03
反思對問題情況理解的失誤
隨著物理情況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并且增加了更多的真實情況,了解問題情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學生在做題時可能會標記問題,但讀完整篇文章后,他們會發現它們都是“重點”。
復習的時候可以翻看一下以前做過的習題,有意識地總結一下平時作業或者考試時容易忽略的關鍵信息,并在以后解決問題時提醒自己。 例如“平滑”、“電阻可以忽略不計”、“電阻不能忽略”、“電源電壓恒定”等假設; 電荷的電性質; 物體有初速度等,實際情況也有一些限制,比如電場或磁場有一定的范圍; 移動距離或速度受到限制; 繩索提供的拉力有最大值等。
用好教材、整理錯題、利用網絡課堂等資源,都有助于在假期里進行有效的復習,彌補一些不足。 另外,你還可以利用假期看一些科普書籍或者做一些家庭小實驗,豐富自己的物理學習經驗,為新學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