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5分鐘內完成自學試題,并要求4組學生在黑板前進行展示。 寫作成績和問題分數將記錄在小組量化中。 寫作要求嚴謹、規范。 下面學生交流學習計劃,由組長組織成員使用紅筆。 找出錯誤并準備改正。
1.為實現目標而必須做的工作稱為工作,用 表示。 我們不需要但又必須做的工作就叫作“功”,用“功”來表示。 有用功加上額外功,就是所做的總功,稱為功,用 表示。
2、在使用機械工作時斜面滑輪組的公式,人們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一是機械;二是機械。 第二,機械各部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3. 之比稱為機械效率,用 表示。 計算公式為:由于總功小于總功,因此機械效率始終為1。
4、起重機機械效率一般,水泵機械效率一般。
3. 教后環節(15分鐘)
(一)協作探索1——用紅筆批改交流學習案例。
1、你掌握了嗎? 通過自學你有哪些疑惑? 請他們與大家分享。 學生提出疑問,其他團體幫助解決。
2. 當你用水桶從井里提水時,對哪個物體所做的功被認為是有用功? 對哪個對象所做的工作被視為額外工作?
3.打撈落入井中的水桶。 你撈出的桶里有一些水。 對哪個對象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對哪個對象所做的工作是額外工作?
(二)合作研究2--使用動滑輪是否節能
要求:選三名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實驗過程,其他組學生進行分析交流
1、用彈簧測功機將鉤碼緩慢升到一定高度,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G= h=0.1 W 有=
2、用動滑輪將同一鉤碼提升到同一高度,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F= S= W總計=
3.計算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4、小組討論分析:使用動滑輪節能嗎?
(3) 合作研究3——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要求:按照教材步驟完成探索性實驗,填寫實驗表格,分析實驗數據,準備演示,比較哪一組更快更好:
問: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學生實驗、教師檢查指導
小組交流:展示實驗結果
您在三個實驗中測得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分析您的測量結果,看看哪些因素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你解決了嗎?
學生們解釋新課程中引入的回扣問題。
4. 培訓課程(13分鐘)
過渡語言:要求學生完成學習計劃中的課堂測試題。 10 分鐘內完成。
(一)學生練習斜面滑輪組的公式,教師檢查。
1、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800N的物體在10s內勻速上升1m。 已知繩索的受力F為500N,那么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
A. 所做的有用功為 800J B. 拉力 F 的功率為 80W
C.繩索自由端向下拉3m D.滑輪組機械效率60%
2、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200N重的貨物提升到9m高的建筑物上,使用的拉力為80N; 則滑輪組的總功和機械效率為()
A.1800J 83.3% B.2160J 83.3%
C.1400J 80% D.1800J 80%
3、圖中剪刀剪紙的機械效率為80%,即()
A、如果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為1N,則電阻為0.8N
B、如果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為1N,則電阻為0.8N
C. 如果作用在剪刀上的力做了 1J 的功,那么剪紙就需要 0.2J 的功。
D. 如果作用在剪刀上的力做了 1J 的功,那么剪紙就需要 0.8J 的功。
4、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 鉤碼總重量為6N。
(1)實驗時應將彈簧測力計垂直向上拉動。 從圖中可以看出,拉力為____N。如果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375cm,則鉤碼的高度為。 滑輪組的機械強度效率為____。
(2)去掉兩個鉤碼,重新進行實驗。 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為____。 (可選:“增加”、“減少”或“不變”)
5. 將重達 4.5N 的物體在斜坡上拉至高處。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1.8N。 斜坡長1.2m,高0.3m。 將直接提升重物h所做的功視為有用功,求該斜面的機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