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物理實驗教學效果不佳。 實驗操作步驟比較簡單。 學生需要按照老師指定的程序進行操作。 他們缺乏自主權,缺乏獨立思考和探索實驗方法的機會。 同時,以往的教學中只要求學生完成實驗,沒有注重引導學生探索實驗結果所反映的問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下面,我們將闡述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的可行策略,旨在創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物理; 實驗教學
2022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修訂。新課程標準以培養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倡導課程內容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比如科學探究。 實驗是物理課程教學的重點。 必須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教學內容配備足夠的實驗設備,滿足學生探究性實驗的一切需要。 同時,要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方法,全面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一、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知識和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一味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很難增強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 面對相對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其他知識,將其轉化為實驗形式,通過觀察和實踐操作直觀地理解知識,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 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認知。 同時,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改變學生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來有效記憶知識。 此外,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帶動學生將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引導學生自己驗證知識,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其內涵的理解。
(二)培養動手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科學。 實驗教學要求學生獨立操作相關實驗設備,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相關實驗數據,多角度分析實驗結果。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得到更好的鍛煉,這對于學生今后對學科知識的探索非常有利。 同時,實驗教學中會給學生安排一些小組實驗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分工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 通過參加小組實驗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可以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三)激發學習興趣
當課堂上遇到有趣的物理實驗時,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主動探索實驗,從而轉變為“我要學”的學習狀態。 同時,引導學生親自設計一些實驗操作方案,吸引他們參與有趣的實驗現象的研究,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培養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保持最佳狀態。
2.新課標背景下的物理實驗教學策略
(一)注意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的目的在整個實驗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為了改革教學方法,帶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行為,實驗教學中應注意向學生明確實驗目的,進而引導學生——導向的方法。 合理開展一系列實驗探索活動,通過實驗獲得相關知識。 在具體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實驗的目的,需要向學生明確要研究的問題,并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向學生解釋實驗研究目的,使學生能夠在了解實驗目標的基礎上高效完成實驗操作任務。 、顯著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例如,在講授《杠桿》課程時,為了帶動學生有針對性地完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任務,可以嘗試準備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實驗工具等。鐵架等設備,然后向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測量力和力臂這兩個物理量。 學生明白本次實驗的目的后,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兩張圖片,并要求學生正確選擇實驗中應使用哪張圖片。 在此期間,提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將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以便可以在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的大小。 然后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獨立操作實驗。 首先用老師提供的實驗設備調節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然后在杠桿左側掛上合適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將其沿垂直方向拉動。 確保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讀取彈簧測力計讀數。 然后通過改變鉤碼數量得到三組實驗數據。 最后根據實驗數據探索出杠桿平衡條件:功率×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注重向學生明確實驗目的,使學生明確操作方向,順利獲得杠桿平衡條件。
(二)創造合理的身體條件
創設合適的情境可以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完全沉浸在實驗教學活動中,進而產生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真正愛上物理。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嘗試以直觀演示的形式為學生創設適合的實驗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同時,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直觀、生動的實驗教學情境。 在創設實驗教學情境時,要注重其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能力,從而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情境,自覺解決實驗教學情境中的問題,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還應注意突出實驗教學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舉這么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教授“測量物體的質量”這節課時,可以充分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嘗試創設這樣一個實驗教學情境:小剛想用天平測量一杯水的質量。 他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 1.測量燒杯和水的質量。 總質量為m1; 2、倒掉燒杯中的水; 3、測量燒杯的質量m2; 4.計算水的質量m=m1-m2。 基于這樣的實驗教學情況,請學生自由討論,談談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為什么? 測量結果會有偏差。 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后,要求學生根據本次實驗教學情境,嘗試設計自己的用天平測量一杯水質量的實驗步驟,并寫出正確的表達式。 在這里,通過創設符合課程教學內容的實驗教學情境,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教學活動,掌握用天平測量液體質量的正確方法。
(3)研究實驗的個人經歷
為了在日常教學中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定理的理解,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注重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教學。活動,體驗實驗活動的探究過程,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同時,通過安排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自發地完成知識的建構。 其中,在教授“人耳聽不見的聲音”課程時,可以充分考慮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人的聽覺范圍以及什么是超聲波和次聲波。 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嘗試安排學生做“測試我們聽力的頻率范圍”的探索性實驗。 實驗活動時,提前準備發聲器,讓發聲器從低到高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要求學生獨立辨別聲音差異。 具體操作實驗時,隨機抽取班上幾名學生,要求學生一一上臺,閉上眼睛,仔細聽聲音,聽到聲音時舉手,將手放在當他們聽不到聲音時就倒下了。 在此期間,請其他幾位學生觀察并仔細記錄臺上學生舉手和放下手時對應的聲音頻率。 隨后,學生們總結了通過觀察獲得的實驗數據,科學探索了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 學生得出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為20Hz-的結論后,可以引入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明確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Hz,而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 接下來,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實際應用。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帶領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自主探索實驗,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學生能夠體驗到本堂課所學的知識。
(4)精心設計小組實驗
小組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團隊凝聚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這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高效地開展小組實驗教學活動,應注意以上級、下級的形式分組,并向學生分發簡單的實驗設備,要求他們分工合作完成具體實驗任務。 小組實驗時,要注意給學生預留足夠的交流時間,以便學生討論從實驗數據中得出的結論,獲得相關的物理知識。 例如,在教授“直線運動”課程時,可以緊密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等實驗活動。 活動前,提前為學生準備好一端封閉的80厘米長的玻璃管,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保證每組有4-6人。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內徑約1cm。 將 80 厘米長的玻璃管裝滿水,并在管內留下一個小氣泡。 然后將玻璃管翻轉并直立放置,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 同時,活動前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 1、如何判斷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運動的速度? 2、如何測量氣泡通過每個區間所需要的時間? 3. 如何解決氣泡移動過快而難以測量其移動時間的問題? 讓學生討論在問題思考過程中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并確定具體的實驗步驟。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確定具體的實驗方案后,會對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然后指導學生開始操作實驗,認真記錄實驗數據,準確計算氣泡通過率。通過20cm、40cm、60cm各區間的速度初中物理實驗配備,利用點畫法并根據實驗數據制作st圖像,從而得到氣泡運動的具體規律。 通過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實驗,引導學生相互配合、分工協作,處理實驗數據并繪制相應的圖像,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團隊合作體驗并牢牢掌握通過小組實驗獲得的經驗。 獲得勻速直線運動的知識。
(5) 觸點壽命擴展實驗
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拓展實驗教學更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在日常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正確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應注意根據生活實例為學生安排一些實驗操作,以增強學生的認知。 ,讓學生學以致用。 但在拓展與生活聯系的實驗教學時,要注意深入挖掘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體驗,精心從生活體驗中提取有趣的元素,然后融入到實驗活動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物理實驗配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正在進行的實驗操作。 例如,在教授《摩擦》課時,為了取得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可以嘗試結合實際生活拓展實驗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實驗操作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新課的引入,在這個環節引入“拔河”實驗。 拔河是一項非常有趣的運動。 你可以從班上選擇兩名學生來做這個實驗。 一個是堅強的男孩,另一個是堅強的男孩。 一名體力一般的女生被要求上臺模仿拔河比賽,其他學生則負責觀察實驗結果。 在此期間,學生將直觀地觀察到男孩獲勝。 然后,請男孩們穿上溜冰鞋,再進行一場拔河比賽。 在此期間,學生們會觀察到男孩們的失敗。 “拔河”這個有趣的實驗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整個實驗操作過程總結失敗的教訓。 這樣,“摩擦”這個話題就可以成功引入了。 然后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摩擦的例子,加深對摩擦的理解。 這期間,有的學生會舉出走路時腳與路面摩擦的例子,有的學生會提到拿茶杯時的摩擦,有的學生會提到寫字時筆尖與筆記本的摩擦。 這里結合現實生活設計了有趣的“拔河”實驗操作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程的引入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適當引入實驗競賽
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安排一系列競賽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主動性,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顯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具體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提高素質教育為目的,可以將學科競賽與教學緊密結合,安排個人競賽、團體競賽等創新競賽,以達到提高素質教育的目的。實驗教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教學。 氣氛。 其中,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了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通過實驗分析建立了牛頓第一定律。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嘗試在課堂上組織一次實驗技能競賽活動,“動手實驗促提高,技能競賽秀技能”。 活動期間,為學生提供了多個實驗項目可供選擇。 實驗1為棋子實驗; 實驗二是雞蛋潛水實驗; 實驗3為小車滑動實驗; 實驗4是慣性硬幣實驗。 邀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完成的實驗并創新地設計實驗。 整個競賽過程中,科學制定了具體的實驗規則、實驗要求和實驗評分標準,并注重引導學生的實驗行為,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實驗。 同時,比賽時要求學生三人一組合作。 在進行具體的動手實驗操作的同時,負責向老師和其他學生講解實驗原理、實驗設備的選擇、實驗步驟等,并認真記錄相關實驗數據。 合作得出關于慣性的結論。 通過組織這樣的實驗競賽,可以鼓勵學生更加專注于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操作,獨立建構牛頓第一定律的知識。 同時,讓學生通過有條不紊的操作,積累豐富的實驗活動經驗。
結論: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物理實驗的高效教學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應注意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 在具體教學中,要向學生明確實驗操作的目的,嘗試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安排符合學生認知的實驗探究活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實驗并獲得收獲。一些實用技能。 同時,注重優化教學,通過開展分組實驗、引入實驗競賽活動等方式,顯著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參考
[1]劉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核心素養與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 中國志愿者,2022(2):163-165。
[2] 陳奎. 初中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學苑教育,2021(34):3。
[3] 李凡. 深入教學視角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2(23):7-9。
[4]周勇.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學物理實驗創新教學研究[J]. 學術周刊,2023(4):52-54。
[5] 邰魯蓮. 初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的路徑探索[J]. 新智慧,20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