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說明:
《高中物理第三章交互3.2彈性1教案新民教版必修課1.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可免費在線閱讀。 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圖書館。
1. 復原力 (1) 主題 §3.2 復原力 (1) 教學模式 獨立練習→小組討論→講授與教學目標相結合(認識技能和情感) 1.知識與技能: ①彈性變形、彈力的概念; ② 幾種彈力; ③胡克定律。 2、過程和方法:總結彈力方向(通過幾個具體例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彈力和彈性變形之間的關系一般很復雜。 研究最簡單的情況——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探索胡克定律。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點是彈力是接觸力,而彈力的效果往往不明顯。 因此,放大微小的彈性變形是突破本課難點的重要手段; 彈力的方向不能直接教,而應該從幾個具體的例子出發,讓學生總結; 鉤
2、規律先由老師演示,由學生猜測,然后由學生實驗探索。 教具講義黑板設計 3.2 彈性(一) 1. 基礎知識復習 1. 基本概念 2. 公式 2. 方法和規則的應用 1. 基本概念的應用 2. 3. 鞏固練習中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內容教學環節(按環節設計自學、討論、實踐、探索、訓練等) 教師主導的動機演示等內容(精講、啟發、接觸滲透等) 1、彈力和摩擦力是接觸力,只能通過物體之間的直接接觸而發生。 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接觸力。 根據其性質,接觸力有兩種類型:彈力和摩擦力。 重力、電磁力等都是非接觸力。 二、彈性變形和彈力 1、變形: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變化,稱為變形。 2、彈性變形
3.:有些物體變形后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 這種變形稱為彈性變形。 訓練 1.關于彈性變形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形狀的變化稱為彈性變形。 B、鐵絲受力彎曲后的變形是彈性變形。 C、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后,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變形稱為彈性變形。 D、物體受外力作用后產生的變形稱為彈性變形。 3、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施加一個力,因為它想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這種力稱為彈力。 4、彈力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 ②由于相互擠壓而產生變形。 5、彈性極限:能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最大變形量稱為彈性極限。 超過這個限制,物體在外力消除后就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6、多次微彈性變形放大實驗觀察:有機玻璃微變形; 桌面
4、微形變訓練 2、關于彈力產生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會產生彈力。 B、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不會產生彈力。 C.只有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之間才會產生彈力。 D、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之間肯定會發生彈性訓練 3、如圖所示,蘭仔將鋼球分別放入一個量杯、一個大口小底的普通茶杯和一個三角形燒杯中。 鋼球在每個容器的底部處于靜止狀態,與側壁接觸。 如果鋼球和每個容器都是光滑的高中物理彈簧和彈力教案,并且每個容器的底部都在水平面內,那么下面正確的說法是()A。每個容器的側壁對鋼球沒有彈性作用。 B、各容器側壁對鋼球無彈性作用。 球體均具有彈性效果。 C、量杯側壁對鋼球無彈性作用。 另外兩個容器的側壁均對鋼球有彈性作用。 D.大口小底普通茶
5、杯體側壁對鋼球有彈性作用。 另外兩個容器的側壁對鋼球沒有彈性作用。 二、彈力方向 1、壓力和支撐力(就效果而言,其本質是彈力) F1 【例1】書本與桌面(面接觸)如圖:( 1)書本壓住桌面,導致桌面變形。 由于桌面需要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所以對書本產生了一個向上的支撐力F1,F1的受力物體是桌面,受力物體是書本(2)。 根據上述分析,物體使物體變形,并對物體施加彈力(3)。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使物體變形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MON 【例2】球與桌面(點與面接觸) ABCD 【例3】筷子與碗(點與點接觸) 【總結與總結】壓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壓物體; 支撐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并且
6. 指向支撐的物體。 2、繩子上的拉力(也是彈性的屬性) OBAqm 【總結】繩子上的力必須是沿著繩子的方向,并且只能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例】3.(補充)燈桿上的彈力 ①什么是燈桿? 桿α② 無論質量如何高中物理彈簧和彈力教案,光桿與繩索不同。 當集光棒處于不同的情況時,集光棒上的彈力具有不同的方向。 請記住:桿的彈力不一定沿著桿的方向,但在某些情況下它是沿著桿的方向,并且不一定沿著桿的收縮方向。 【示例】參見上圖中的訓練4。 關于彈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的方向始終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B、支撐力的方向始終垂直于支撐面并指向被支撐物體。 C. 繩子抵住物體。 拉力的方向不得沿著繩子的方向 D.繩子對物體的方向
7、身體拉力的方向始終沿著繩子,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4、判斷有無彈力 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 下節課預習內容 課后感想 領導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