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學常考知識點+30個錯點!
更多初高中知識和資料,可以在物理大師app中查看和獲取~
力學經常測試的點
1. 力的作用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
2、力的性質:物體之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任何情況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反之,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頓,用N表示。
對力的感性認識: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1N。
5、力的測量:
測力計:測量力的工具; 彈簧測力計:實驗室測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7. 力量的表示
2. 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始終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定義:物體保持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
解釋: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所有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兩種力的平衡:
定義:當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若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稱為二力平衡。
兩個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斜面效率跟物重有沒有關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
4、力與運動狀態的關系:
力并不是創造(維持)運動的因素
如果存在不平衡力,則合力不為0
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 鑼
1. 從事機械工作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在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中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另一個是物體沿該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力無距離、力有距離、力與距離垂直。
2、工作量計算:
①在物理學中,力與沿力方向移動的距離的乘積稱為功。
②公式:W=FS
③功單位:焦耳(J),1J=1N·m。
④注意:①區分是哪個力作用在物體上,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
②公式中的S必須是在力的方向上經過的距離,強調對應。
③ 功的單位是“焦耳”(N·m=笑話)。 不要混淆力與力矩臂乘積的單位(N·M,不能寫成“笑話”)。
3.電源
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速度的物理量。
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為功率
③公式:P=W/t; P=FV
④國際單位:瓦特(W),
其他常用單位:千瓦(kW) 兆瓦(KW) 1W=1J/s 1kW=103W 1MW=103KW
4、機械效率
1. 有用的工作和額外的工作
①有用功的定義:對物體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有用功是必須做的功。
示例:舉起重物 W has = Gh
②額外工作:
額外功的定義:提升重物時,不可避免地要對動滑輪做功,克服繩索與輪子之間的摩擦力。 這不是我們需要但必須做的工作。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 W = G動 h (G動:表示動滑輪的重量)
③總工作量:
總功的定義:有用功加上額外功的總和稱為總功。 這是繩子自由端所做的功。
公式:W總計=W擁有+W數量,W總計=FS繩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反映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
②公式: η=Whave/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輕機械重量,減少零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5、壓力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稱為壓力。
②壓力并不總是由重力引起的。 通常當一個物體放在桌子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的作用,那么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壓力影響因素的實驗:
教材A、B解釋: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效果越明顯。 B、C表示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物理資源網,壓力效應越明顯。 總結這兩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的影響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力:
①定義: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稱為壓力。
②物理意義:壓力是表示壓力作用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 各量的單位為: p:帕斯卡(Pa); F:牛頓 (N) S:米 2 (m2)。
④壓力單位Pa的理解:當一張報紙平放時,桌面上的壓力約為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施加的壓力約為:1.5×104Pa。
⑤增減壓力的方法:改變壓力、改變受力面積、同時改變前兩者。
6、液體壓力
1、液體內部產生壓力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力的規則:
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同一深度,各方向壓力相等;
隨著深度的增加,液體的壓力增加;
液體的壓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越大。
3、液體壓力公式:p=ρgh
配方適用條件為:液體
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 g:牛/千克; 小時:米
從公式可以看出,液體的壓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底部面積無關??容器,以及容器的形狀。 著名的帕斯卡斷桶實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4. 連接器:
定義:頂部敞開、底部相連的容器
原理:當連接器充滿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每個容器中的液位保持相等。
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自動奶牛給水器、船閘等都是基于連接器的原理工作的。
7.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過程:在一根長約1m的玻璃管中裝滿水銀,一端封閉,塞住管口,然后倒置插入水銀罐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手指。 管內的汞含量會下降一點,然后停止下降。 此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原理分析:取管內液體一塊與管外液面平齊。 由于液體不移動,液體塊通過上方和下方的壓力平衡。 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力。
結論:大氣壓
p0===1.01×105Pa
(該值隨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闡明:
A。 實驗前在玻璃管中充入水銀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出現真空; 如果不填充,測量結果會偏小。
b. 如果本實驗中將水銀換成水,則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C。 將玻璃管輕輕抬起或壓下,管內外高度差保持不變。 傾斜玻璃管,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8、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
氣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量越大,壓力越小。
9. 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氣體)。
2、公式:F浮=G行=ρ液體V行g
從公式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無關,形狀、浸入深度等。
10.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情況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當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會漂浮; 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它就會下沉; 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時,它漂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體表面。
2、浮力的應用
船舶: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加排水量。
潛艇:改變自身重量來漂浮和下沉。
氣球、飛艇:改變所受的浮力來實現上升和下降。
30個最容易被誤解的點
1.誤認為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度。
【正確答案:平均速度是總距離與總時間的比值,而不是幾個速度的平均值】
2、認為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發生變化的誤解。
【正確答案:勻速就是速度不變,直線運動就是沿直線運動】
3、錯誤地認為,當質量改變時,密度也必然改變。
【正確答案:密度取決于物質本身,與質量或體積無關。 僅與物體的材質、溫度、狀態有關】
4.誤認為天平的螺母和滑軌可以混用。
【正確答案:螺母只能在調整天平平衡時,即測量物體質量之前使用。 測量物體的質量時,通過增加或減少重量以及移動天平來平衡天平。 此時螺母不能再動】
5、錯誤地認為重力加速度g的值是恒定的。
【正確答案:重力加速度g與緯度、海拔有關。 緯度越高,g越大; 海拔越高,g越小]
6、錯誤地認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正確答案:重力方向垂直向下斜面效率跟物重有沒有關系,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7、錯誤地認為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正確答案: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摩擦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8、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運動的物體才會受到摩擦,而靜止的物體則不會受到摩擦。
【正確答案:物體是否受到摩擦,關鍵是看它與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如果是這樣,就會受到摩擦]
9、錯誤地認為滑動摩擦力隨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正確答案: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所受的法向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度”,與任何其他因素無關]
10.錯誤地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力量。
【正確答案: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力量,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力量。 如果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 當物體受到不平衡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將發生變化]
11、人們錯誤地認為,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就越大。
【正確答案: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
12.錯誤地認為慣性是一種力量。
【正確答案: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是一種使物體以恒定速度運動或靜止的屬性,而不是力。 你不能說“受慣性影響”或“慣性力”]
13、當無法推動物體時,誤認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正確答案:因為物體沒有被推動,即處于靜止狀態,所以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且兩個力大小相等】
14.錯誤地認為平衡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的力。
【正確答案:作用在物體上的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共線、全等、同增同減、同生同滅。 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的力。 】
15、錯誤地認為壓力一定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正確答案:壓力和重力沒有因果關系! 只有當物體自由平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平面上的壓力才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
16、誤認為“受迫面積”一定是物體的表面積!
【正確答案:受力面積是相互接觸、擠壓的部分的面積,一般小于或等于物體的表面積。 】
17.認為液體產生的壓力與液體量有關的觀點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根據液體壓力公式,液體產生的壓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與液體的體積無關。 液體很多,密度深度不一定大,產生的壓力也不一定大。 】
18、錯誤地認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
【正確答案:當容器側壁傾斜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等于液體的重力。 僅當側壁垂直時壓力才等于重力。 此時可以用F=ps求得]
19、托里拆利的實驗中,他錯誤地認為水銀柱的高度差與管子的厚度、傾斜度等因素有關。
【正確答案:水銀柱的高度差是由外界大氣壓決定的,與其他因素無關】
20. 人們錯誤地認為,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越大,它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正確答案:浮力可以根據阿基米德公式計算。 可見浮力取決于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
21、錯誤地認為同一物體在液體中“漂浮”和“漂浮”時所受到的浮力相等。
【正確答案:漂浮的過程如下:當物體完全低于液面時,浮力大于重力; 當物體的一部分高于液面時,隨著物體上浮,排開的液體體積會減小,因此浮力也會減小。 當它最終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 】
22、錯誤地認為水中沉沒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小,而漂浮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
【正確答案: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關鍵是看物體排開的水的體積。 物體排開的水體積越大,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23、錯誤地認為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正確答案:由于密度計始終處于漂浮狀態,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計本身的重力。 從公式可以看出,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小]
24、錯誤地認為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等于力臂。
【正確答案:力臂是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點到點的距離】
25、錯誤地認為使用動滑輪一定能事半功倍。
【正確答案:在不考慮動滑輪重力的情況下,垂直方向提升重物時可以省一半的力。 然而,當滑輪沿傾斜方向或水平方向拉動時,就不再節省一半的力】
26. 錯誤的觀念是,只要有力量和距離,就必須完成工作。
【正確答案:做功的必要條件——強力并沿力的方向經過一定的距離】
27、錯誤地認為物體的機械效率越大,其功率也越大。
【正確答案:機械效率與功率無關】
28、錯誤地認為同一臺機器的機械效率是固定的。
【正確答案: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是可以改變的。 例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體的重量有關,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度和粗糙度有關]
29、錯誤地認為物體下落時,其重力勢能必須轉化為動能。
【正確答案:還取決于物體的速度變化。 例如,如果以恒定速度下落,則動能保持不變]
30、計算壓力時,p=F/S,其中S為受力區域的數量。 很容易犯錯誤。
【正確答案:比如,你有多少條腿和履帶? 】
坐等三連擊~
您的支持是小編持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