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名字叫《知識不是力量》。 目的不是宣揚知識無用論,而是重新思考學習的本質。 知識是喧鬧的,但智慧是安靜的。 知識總是被炫耀出來,但智慧卻隱藏在內心深處。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物理第一卷的知識點總結。 我希望它能幫助你。 歡迎閱讀!
初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1
熔化
一、定義
它是指加熱物質使其從固體變為液體的過程。 這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物質狀態變化類型。 熔化需要吸收熱量,是一個吸熱過程。
2.水晶
(1)定義:晶體是由大量微觀物質單元(原子、離子、分子等)按一定規則有序排列而成的結構。 因此,可以從結構單元的大小來研究和判斷排列規則和晶體形貌。
(2)特點: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發生變化
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即它們熔化的溫度
不同的晶體有不同的熔點
3.非晶態
(1)定義:無定形是指結構無序或短程有序但長程無序的物質。 組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離子)并不是在空間中有規則、周期性排列的固體。 它沒有一定的規則。 形狀。
(2)特性:非晶態無熔點
4、影響熔點的因素:(1)壓力(2)雜質。
初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2
聲音現象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并且聲音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通過介質傳播。 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來自空氣。
3、聲音的速度: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快,而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又比在空氣中快。
4. 使用回波可測量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高、響度、音色。 (1)音高:指聲音的音調,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2)響度:指聲音的大小,與聲源的振幅以及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降低噪聲的方法:(1)在聲源處減弱; (2)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見的聲音:頻率在20Hz~2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Hz的聲波; 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超聲波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集中。 具體應用包括:聲納、B超、超聲波測速儀、超聲波清洗機、超聲波焊接機等。
9、次聲波的特點:傳播距離很遠,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具有普遍性。 一定強度的次聲波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甚至損壞機械和建筑物。 自然界中主要由火山爆發、海嘯和地震產生。 此外,人造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和汽車以及核爆炸也會產生次聲波。
初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3
光現象知識點
1、光源: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小孔成像條件:孔必須足夠小。 特點:倒置、相似、與小孔形狀無關。
3、光在真空中的最大傳播速度為3×10米/秒,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也被認為是3×10米/秒。
4.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可逆)
鏡面反射VS漫反射: 鏡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時,反射光仍然是平行的。
漫反射:當平行光照射在不平坦的界面上時,反射光向各個方向傳播。
漫反射遵循與鏡面反射相同的光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虛像;
(2)圖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鏡子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另外,平面鏡中形成的圖像在物體的左側和右側反轉。
7、實像:由光會聚而成;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視覺感覺。
8、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 (2)改變光路; (3)增加視覺空間。
9、日常生活中平面鏡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面鏡,發散光線)和凹面鏡(凹面鏡,會聚光線),兩者都能產生圖像。 具體應用包括:車輛后視鏡、商場反光鏡均為凸面鏡; 手電筒反光鏡、太陽灶、戴在眼睛上的醫用反光鏡都是凹面鏡。
11、光的折射:當光從一種介質傾斜入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
12、光的折射定律:當光從空氣傾斜進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開在法線兩側,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當光垂直照射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 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
14、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 顏料的三基色是:紅、黃、藍。
初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4
身體狀態的變化
1、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 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它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1攝氏度的規定:將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度,將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溫度定為100度,將其在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份等份分為1°C。
3、常見溫度計包括(1)實驗室溫度計; (2)溫度計; (3)溫度計。
溫度計:測量范圍為35℃至42℃,每格為0.1℃。
4、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觀察其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應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接觸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3)待溫度計讀數穩定后讀數; (4)讀數時,玻璃泡應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柱上表面平齊。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 以吸收熱量。
7、凝固: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 以釋放熱量。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稱為熔點;。 晶體凝固時保持恒定的溫度稱為凝固點。 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與非晶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晶體則沒有熔點。
初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5
壓力知識總結
1、壓力: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稱為壓力。
2、壓力:施加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稱為壓力。
3、壓力公式:P=F/S,其中p的單位為:帕斯卡,簡寫為:Pa,1 Pa=1牛頓/m2,壓力F的單位為:牛頓; 應力面積S的單位為:米2
4、增加壓力的方法:(1)S不變,F↑; (2) F不變,S↓
(3)同時放F↑和S↓物理資源網,降壓方法相反。
液體壓力
1、液體壓力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的重力造成的。 使用液體壓力表(U型管壓力表)測量液體的內部壓力。
2、液體壓力特性: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壁施加壓力;
(2)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3)液體的壓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同一深度,液體各方向的壓力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力還與密度有關。
3、液體壓力計算公式:(ρ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kg/m3;g=9.8N/kg;h為深度,是指液體自由表面到物體的垂直距離。液體內部某一點,單位為米)
4、根據液體壓力公式: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液體的壓力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5、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流體中流量越大,壓力越小; 流量越小,壓力越大。
6、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流體中流量越大,壓力越小; 流量越小,壓力越大。
初中物理第一冊知識點總結的相關文章:
★ 初一地理第一卷知識點總結
★ 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初一地理第一卷知識點總結
★ 初中物理各章知識點匯總
★ 初一地理第一卷知識點總結
★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第一卷(人民教育版)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復習大綱
★ 初二物理第一冊必記知識點總結
★ 初中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