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八年級物理期末試卷(第二部分)
1、填空題(本大題共10題,每填空2分,滿分28分)
1.(4分)如圖所示為安檢時傳送帶運行示意圖。 乘客將手提箱放在水平傳送帶上。 當手提箱隨傳送帶勻速移動時,手提箱(可選“遭受”或“不受影響”)受到摩擦力的影響。 當傳送帶突然停止移動時,由于行李箱繼續(xù)向前移動,在行李下降之前,摩擦力(選擇“增加”、“不變”或“變小”)。
2.(4分)氫氣球和下面懸掛的吊籃的總重量為100N。 空氣對氫氣球施加的向上浮力為280N。 已知氫氣球勻速上升或等速勻速下降時,遇到的空氣阻力為N;; 如果讓氫氣球以其原始尺寸勻速下落,則需要在吊籃中添加另一個N重的物體。
3. (2分)圖為超市內(nèi)的購物車。 空車重80N。 每個輪子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cm2。 當購物車上放置20kg的貨物時,購物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Pa。
4.(2分)如圖所示,一根玻璃管被制成兩段不同厚度的玻璃管。 管子的底部連接著裝有適量水的U形管。 當空氣從管子的右端(可選“左側(cè)”或“右側(cè)”)吹入時,液位會上升。
5. (2分)如圖所示,遼寧艦正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 當艦載機飛離航母時,航母排開的海水質(zhì)量會(可選“增加”、“減少”或“不變”)。
6.(4分)如圖A所示,石子在鋼絲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勻速落下,直至全部沒入水中。 圖B是鋼絲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 如果不包括水的阻力N,則石子的密度為kg/m3。
7. (2分) 一位同學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了一種未知液體的密度:他用繩子將一個鐵塊掛在彈簧測力計的鉤子上。 當鐵塊懸空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數(shù)值為7.9N。 當鐵塊浸入液體中時,彈簧力計讀數(shù)為7.1N g/cm3。 (鐵的密度為7.9×103kg/m3)
8.(2分)如圖所示,將一把粗細均勻的尺子放在水平桌子上,一端伸出桌子外,尺子A端剛開始向上傾斜,則尺子的重力統(tǒng)治者是N。
9.(4分)如圖所示,將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沿斜面勻速拉至最高點。 沿斜坡向上的拉力為F=50N。 則其機械速率為,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為N。
10. (2分)工人在平地上用120N的水平推力推動500N的小車以3.6km/h的勻速行駛,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 在此過程中,工人對小車的力量為W。
2、選擇題(本大題有7道小題,每題3分,滿分27分)
11.(3分)如圖所示,對角分割A放置在固定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A、B保持靜止。 圖中分別畫出A、B的受力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F1和GB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F1和GA是一對平衡力
C。 F3、f、GA的合力是一對平衡力
D. F1和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2.(3分)足球是青少年喜愛的一項運動。 對足球比賽中圖中現(xiàn)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飛行時,足球也受到重力的影響
B.球最終落回地面,證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當足球飛到最高點時,如果其上的所有力消失,它就會靜止下來。
D.足球在地面上滾動時,由于摩擦力,速度越來越小。
13.(3分)小軒用玻璃瓶、細管和有色水制作了如圖A、B所示的兩個自制教具。B瓶中的水未滿,B瓶中的水已滿。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你拿著A瓶上樓時,細管內(nèi)的水柱會上升。
B.如果用吸管向A瓶細管口上方水平吹氣,管內(nèi)水柱就會下降。
C、攜帶B瓶上下樓梯時水柱的變化與攜帶A瓶時所看到的水柱變化完全相同。
D.用力擠壓B瓶,細管內(nèi)水柱上升。 這說明力改變了水柱的運動狀態(tài)。
14.(3分)如圖所示,容器分為左右兩部分,中間有隔板。 隔板下部有一圈孔,用薄橡膠膜封閉。 橡膠膜的形狀如各選項所示。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隔板左側(cè)液體的密度必須小于右側(cè)液體的密度。
B.圖中,隔板左側(cè)液體的密度必須大于右側(cè)液體的密度。
C.圖中隔板左右兩側(cè)液體的密度可以相等。
D.圖中,隔板左側(cè)液體的密度必須小于右側(cè)液體的密度。
15.(3分)小明將同一個固體塊依次放入三個相同的裝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 當木塊靜止時,液面處于同一高度,如圖()所示
A、三個容器底部的液體壓力相等
B、三個容器中,容器A中的液體密度最大
C.三個容器中,容器A中的塊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D.容器B中的塊所受的浮力大于容器C中的塊所受的浮力。
16. (3 分) 一個非常薄的塑料袋(質(zhì)量可以忽略不計)裝滿了水。 袋口系緊,掛在彈簧秤下。 如果將塑料袋的體積浸入水中,則稱出()
A.0 NB 6NC。 3N D. 9N
17.(3分)如圖所示,利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物體的方法有四種。 圖D中繩索的懸掛點位于杠桿的中心。 忽略機械重量和摩擦力,如果四種方法提供的拉力相等()
A。
B.
C。
D .
18. (3分)關(guān)于功、功率、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的力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就越大
B.機器的機械效率越高,完成一定工作量的速度就越快。
C.機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速度越快,其功率就越大。
D.機器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19. (3分) 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小球A、B用不同長度的細線綁在一起。 將兩個球拉至相同高度,細線保持水平。 忽略空氣阻力,小球到達最低點時()
A. 兩球的機械能相等 B. 兩球的動能相等
C。 兩球的重力勢能相等 D.兩球所受的慣性力相等
3、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道小題,每空2分,滿分24分)
20. (6分) 小紅用彈簧測力計、一根細鐵絲、一塊鐵塊和一個裝滿水的大燒杯,進行了“探索浮力的影響因素”的實驗。 實驗情況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可以得出鐵塊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為。
(2) 比較三組實驗A、B、C,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3)小紅探究了浮力大小與物體進入液體深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她選擇了圖B和圖D兩組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物體進入液體越深,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小明查看了肖紅的實驗記錄后,發(fā)現(xiàn)原因是。
21。 (8分) 如圖所示,是某物理實驗組探索“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
(1) 安裝杠桿,將其置于水平位置,然后松開。 您會發(fā)現(xiàn)杠桿順時針旋轉(zhuǎn)(可選“左”或“右”)并調(diào)節(jié)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A所示,在A點懸掛兩根重力為0.5N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垂直向下拉動杠桿,彈簧測力計的指示為N;
(3)如圖B所示,保持A點懸掛重物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變,將彈簧測功機繞B點從a位置移動到b位置,在此過程中,拉力F與它的力臂發(fā)生變化。 是的。
A. 不斷變小
B、不斷做大
C、保持不變
D.先變小,后變大
(4)垂直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zhuǎn)動一定角度,如圖C所示。拉簧測力計的指示(可選“變大”、“變小”或“持續(xù)的”)。
(5)實驗結(jié)束后,小聰同學提出了一個新的探究問題:“如果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聰同學繼續(xù)使用如圖D所示的裝置。經(jīng)調(diào)查,測得的拉力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 原因是: 。
22。 (10分)如圖所示,上端固定一根細鐵絲,下端綁一個小鐵球。 實驗組的學生利用這個“單擺”來探索“物體的動能、其質(zhì)量和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 鐵球從一定高度靜止釋放,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并將木塊擊出一定距離。
(1)本實驗中使鐵球獲得動能的方法是判斷鐵球的動能。
(2)如圖A、B所示,分別將質(zhì)量為m1、m2的小球移動到與垂直方向成θ1的角度后松開。 m2>m1。 兩個小球運動到B點時的速度相同。此時擊打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同一個木塊,木塊被擊中后沿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如圖所示。 那么單擺鐵球的移動速度與鐵球的速度無關(guān)。 從A、B這兩個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3)如圖C所示,當質(zhì)量為m2的鐵球移動到與垂直方向夾角θ2時,松開。 當∠θ2>∠θ1時,鐵球運動到B點時撞到同一個木塊,通過比較兩個圖可以看出,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動能越大。
4.計算題(第21題6分,第22題7分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第23題8分,共21分)
23。 (6分) 合肥市某服務(wù)網(wǎng)絡(luò)平臺推出“共享汽車”服務(wù)。 如圖所示是“共享汽車”中某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優(yōu)點。 該車緊湊實用,標準載重160kg,g=10N/kg,車內(nèi)所受阻力為車總重的0.3倍。 問:
(1)汽車30分鐘行駛的距離是多少?
(2)汽車發(fā)動機承載標準載荷時的牽引力是多少?
(3)標準行駛時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是多少?
24。 (7分) 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舉起重900N的物體。 在繩子的自由端施加足以使物體以恒定速度上升的拉力。 尋找:
(1) 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少?
(2)如果不考慮繩子的重量和摩擦力,動滑輪的重力是多少?
(3)如果不包括繩重和摩擦力,將起重量改為1200N,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25.(8分)底面積為的圓柱形薄壁容器內(nèi)裝滿足夠深的水。 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A浮在水面上。 有一個體積暴露在水面之上。 水=1.0×103kg/m3,g=10N/kg。
(1) 物塊A的重力是多少?
(2)還有一個長方體塊B,如圖B所示,將B單獨放置在塊A上表面的中心處,A和B一起浮在水面上(圖中未示出)。 請計算B塊的體積是否有一部分浸入水中? B塊的重力是多少?
回答
1、解決方案:(1)行李箱隨傳送帶勻速運動的過程中,行李箱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因此不受摩擦力影響;
(2)當傳送帶突然停止移動時,行李箱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前移動;
(3)行李箱停止前,接觸面的壓力和粗糙度保持不變,所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所以答案是:不是; 慣性。
2、解:(1)由于氫氣球是勻速上升的,因此受到垂直向上的浮力。 根據(jù)物體的平衡條件,可得:F float = G + f,則f = F float - G = 280N - 100N = 180N;
(2)氫氣球勻速下降時,受到總垂直重力; 根據(jù)物體的平衡條件,可得:F float + f = G + △G;
那么物體增加的重量為:△G=F float+f_G=280N+=360N。
所以答案是:180; 360.
3. 解:貨物的重力G=m物體g=20kg×10N/kg=200N,
小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G車+G物體=80N+200N=280N,
受迫面積:
S=4×5cm5=20cm2=2×10-7m2,
小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p===1.4×107Pa。
所以答案是:1.4×108。
4、解:由于在一定時間內(nèi)流經(jīng)A、B的水流量相等,
因此,B處的流速必然大于A處的流速。根據(jù)流體流量與壓力的關(guān)系,可以判斷B處壓力小,B處壓力大時小。 關(guān)系為pA>pB,因此U形管右側(cè)的液位會上升。
所以答案是:右側(cè)。
5. 解決方案:航空母艦始終漂浮在水面上。 從漂浮情況可知,F(xiàn) float = G。當艦載機起飛時,航母的重力G減小,因此浮力F float 會減小;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 浮子=ρgV 排出量,可知排開水的體積減少。
所以答案是:減少。
6. 解: (1) 由圖可知,在0~t1 時間內(nèi),拉力的大小保持不變。
由于石頭以勻速下落,所以石頭的重力G=F=1400N,
在t8和t2之間,拉力逐漸減小,浸入水中的體積逐漸增大。 完全浸入2秒后,拉力F pull'=900N,
那么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時所受到的浮力為:
F浮力=G-F拉力'=1400N-900N=500N;
(2) 根據(jù)F float = ρgV,石子的體積為:
V=V行===3.05m3,
根據(jù)公式G=mg,石子的質(zhì)量為:
m===140kg,
那么石頭的密度為:
ρ石===2.8×107kg/m3。
所以答案是:140; 2.7×103。
7. 解:當鐵塊在空中時,彈簧測力計的指示為7.9N,即鐵塊的重力:G=8.9N,
那么鐵塊的質(zhì)量:m===0.79kg,
由 ρ = 得到鐵塊的體積:
V===5×10-4m3,
將鐵塊浸入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為:
V排=V=4×10-4m3,
鐵塊受到的浮力:
F浮點=G-F示值=2.9N-7.7N=0.8N,
由 F float = ρ gV 可得:
ρ液體===0.8×108kg/m3=0.3g/cm3。
所以答案是:0.3。
8、解:設(shè)尺子長度為L,由圖可見杠桿支點O1=GB=5N,動力臂L4=OB=L;
阻力為尺子的重力G,阻力的力臂為L2=AB-OB=L=L。
由杠桿余額條件:F4L1=GL2,
G=×F1=×1N=2N。
所以答案是:5。
9、解:(1)拉力所做的功為總功,=Fs=50N×2m=100J;
物體的重力為:G=mg=6kg×10N/kg=60N;
物體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為有用功,W 有用=Gh=60N×4m=60J;
因此,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
(2)額外功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量=W總量-W有用=100J-60J=40J;
摩擦力 W=fs 為。
所以答案是:60%; 20.
10. 解:v=3.6km/h=7m/s,根據(jù)P==。
所以答案是:120。
11、解:A、F1是A對B的支撐力,GB是對B的重力,兩者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故A錯誤;
B和F1是A對B的支撐力,GA是A的重力,兩者作用于不同的物體,所以B是錯誤的;
C、從圖中可以看出,A受到垂直方向向上的分力F5、f、GA、F2,在這四個力的作用下垂直方向靜止,所以F3的合力且f向上的分力等于GA,F(xiàn)5的合力平衡,故C錯誤;
D和F1是A對B的支撐力,F(xiàn)2是B對A的壓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它們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量。
故選:D。
12.解:A.足球在空中飛行,故A正確;
B、球最終落回地面,重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
C、當足球飛到最高點時,如果其上的所有力消失,它將以勻速直線運動;
D、當足球在地面上滾動時,其速度越來越小,導致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故選:C.
13、解:A、隨著海拔的升高,大氣壓降低,氣壓降低,所以水柱就會上升;
B、向細管A口上方水平吹氣時英語作文,氣壓降低,水柱上升;
C、由于B瓶中沒有空氣,如果你拿著玻璃瓶從樓下走到樓上(或從下山走到山上),A瓶中的水銀柱就會上升;
D.當用力擠壓B圖中的自制溫度計的小瓶子時,壓力增大,說明該力導致瓶子變形。
故選擇:A.
14、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右側(cè)液體的壓力較強,因此無法根據(jù)p=來判斷左右兩側(cè)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ρgh;
B、從圖中可以看出,左邊的液體壓力較強,所以由p=ρgh可以看出,所以B是正確的;
C、從圖中可以看出,左邊的液體壓力較強,所以從p=ρgh可以看出,所以C是錯誤的;
D、從圖中可以看出,左右兩側(cè)的液體壓力相同,因此由p=ρgh可知,所以D是錯誤的。
故選:B.
15. 解:AB。 由于C=ρ物體在圖C中是懸浮的; B 浮動,因此 ρ B > ρ ; A 下沉,因此 ρ A < ρ ; 由于物體的密度相同,液體B的密度最大,又A<ρC<ρB; 由于容器的液位相同,根據(jù)p=ρgh可知:pA<pC<pB; 因此AB是錯誤的;
光盤。 由于A下沉而B漂浮,因此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浮動A < F 浮動B = F 浮動C。因此,C 正確,D 錯誤。
故選:C.
16、解:9N水的體積為:V==,
浸水時浮力=ρgV放電=1.3×103kg/m3×7.8N/kg××=3N。
因此,彈簧測力計的示值為F=G_F float=2N_3N=6N。
故選:B.
17、解:根據(jù)題意,不考慮摩擦力;
A、如圖所示坡度1×4m=G5h×2m,則G1=5F;
B、拉動動滑輪G3的繩共有三段,即:G2=3F;
C、使用定滑輪毫不費力7=F;
D、從圖中可知,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G4=2F;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B處物體的重力最大。
故選:B.
18. 解:A.物體上的力越大,因為距離不清楚。
B、機器的功率越大,與機械效率無關(guān)。
C、功率表示物體做功速度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
D、機器做的功越多,因為所用的時間不清楚,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也不清楚。
故選:C.
19. 解決方案:A.將兩個球拉至相同高度,并保持細線水平。 兩個球的質(zhì)量相等,動能為 0。將兩個球從靜止狀態(tài)釋放。 當球到達最低點時,兩個球在最低點的機械能相等;
B、當兩個球到達最低點時,由于A的引力勢能較大,所以B錯誤;
C、當兩個球到達最低點時,兩個球的重力勢能不同。
D、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屬性,故D錯誤;
故選擇:A.
20. 解:(1)根據(jù)稱重法,測量浮力。 根據(jù)圖A,鐵筒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為:F float = G - F = 3N - 1.4N = 1.5N;
(2)比較三組實驗A、B、C,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也越大;
(3)小紅得出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 當物體沒有浸入水中時,排出的液體體積也在變化。 在探究浮力是否與深度有關(guān)之前,應(yīng)將物體完全浸入水中。 兩組實驗。
因此,答案為:(1)2.5N; (2)當液體的密度一定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21。 解決方法:(1)安裝杠桿,將其置于水平位置,然后松開,將左端向上傾斜,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從圖中可以看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A×LA=FB×LB,2×0.6N×3L=FB×2L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故FB=5.5N;
(3)當測功機繞B點從a位置旋轉(zhuǎn)到b位置時,鉤碼的重力不變,即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因此根據(jù)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
故選:C;
(4) 力臂等于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 將彈簧測功機垂直向下拉,如圖C所示,彈簧測功機拉力的力臂變小,但根據(jù)三角形的相似性,所以拉力的大小保持不變;
(5) 圖D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影響杠桿的轉(zhuǎn)動。
因此,答案是:(1)左; (2)1.3; (4) 不變。
22。 解:(1)本實驗中,將鋼球拉至一定高度并靜止釋放,可使鋼球獲得動能。 鋼球?qū)δ緣K所做的功越大,意味著鋼球的動能越大。
(2)擺的速度與鐵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而是與鐵球的初始高度(或球與垂直方向的夾角)有關(guān);
如圖A、B所示,1號球和m2號球分別運動到與垂直方向成θ2角后放手。 但m2>m1,兩個球以相同的速度運動到B點,所以擺運動的速度與鐵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 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長,物體的動能越大;
(3)如圖C所示,當質(zhì)量為m7的球運動到與垂直方向夾角θ2時,松手,∠θ2>∠θ4,球運動到B點時撞到同一個木塊。比較B,越小球與垂直方向的角度越大,木塊移動的距離就越長。
因此,答案為:(1)鋼球從靜止狀態(tài)釋放到一定高度; 木塊移動的距離; 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 (3) B 和 C。
二十三、解: (1) 由 v = 可得
s=vt=54km/h×h=27km=2.7×106m;
(2)車輛總重G總=m總g=(840kg+160kg)×10N/kg=,
小車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受到的牽引力為F=f=0.3×=8.3×=3000N。
(3)汽車發(fā)動機所做的功:
W=Fs=3000N×2.4×104m=8.7×107J;
汽車發(fā)動機功率:
P===4.5×103W。
答案:(1)汽車在30分鐘內(nèi)行駛的距離為2.7×105m;
(2)標準騎行期間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3000N;
(3)標準騎行期間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4.5×102W;
24。 解決方案:(1)從圖中,n = 3,
皮帶輪塊η的機械效率75%,
拉力尺寸:
f ===400N;
(2)排除繩索的重量和摩擦,拉力f =運動),
然后是移動皮帶輪的重力:
G運動= 3F-G = 4×400N-900N = 300N;
(3)排除繩索的重量和摩擦,滑輪塊η===的機械效率,
提起的重量更改為g'= 1200n。 目前,滑輪塊的機械效率為:
η'×100%=80%。
答案:(1)作用在繩索的自由端的拉伸力為400N;
(2)如果不包括繩索重量和摩擦,則可移動皮帶輪的重力為300N;
(3)如果不包括繩索重量和摩擦,并且提升重量將更改為1200N。
25.解決方案:(1)立方體塊的體積AV = L3 =(10cm)3 == 1×10-3m3;
立方體將漂浮在水上的漂浮物,并將體積暴露在水中:(6-)V = -3m4 = 6×10-4m4;
然后是A的浮力:
F Float =ρ水GV排放= 1.0×103kg/m3×10n/kg×6×10-5m3 = 6n;
根據(jù)浮動條件,可以知道塊A的重力:ga = f float = 3n;
(2)如果碰巧完全浸沒了,則液位的上升高度應(yīng)為:
△h==≈1.3厘米>1cm;
目前,由A排放的水的體積增加:ΔV排放= S體積ΔH=×2cm == 3×10-2m3;
然后A IS收到的浮力增加:
Δ =ρ水gΔV排放= 1.7×103kg/m3×10n/kg×5×10-4m3 = 2n;
因此,B的重力為GB =ΔF浮點= 4N。
答案:(1)塊A的重力為6n;
(2)B塊B體積的一部分沒有浸入水中; B塊的重力為5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