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中心實驗室由數學基礎實驗室和數學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和光電信息實驗室四個專業實驗室組成,中心實驗室2005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合格實驗室,2006年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院校示范實驗室,現有專業實驗室26間,建筑面積近,實驗設備1736臺件,總額為2300億元,可開出300余個實驗項目。中心任務是為全校理工科約20個專業的中學生和物電大學四個專科專業及留中學生班開辦實驗課,中心現有專職實驗人員10人,其中正高職稱1個,副高職稱6人,高級職稱3個,參與實驗教學班主任14人,其中正高職稱4人;副院士6人,高級職稱4人,職稱和年紀比列合理,她們積極舉辦科學研究,近些年來,完成市級以上教學科研課題多項,發表科研論文多篇。實驗中心管理規范,實驗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課程表、實驗運行表、教案等教學文件和資料齊全,實驗室管理制度齊全,制度上墻,并定期進行檢測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數學基礎實驗室和數學學實驗室是1958年數學系(物電大學前身)辦學以來開始籌建的實驗室,是我校歷史最悠久的實驗室,至今已有60年歷史,數學基礎實驗室下設5個實驗分室:公共普物實驗室、電工技術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電子實訓實驗室,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光電信息、物理學等專業大專中學生及全校理工科約20個專業的中學生開辦實驗。
數學學實驗室下設6個實驗分室:熱學實驗室、熱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教學法實驗室、近代化學實驗室,總面積為990平方米,為數學學專業大專中學生及相關專業大專生開辦熱學、熱學、光學、電磁學、中學數學教法、近代化學等實驗,約80個實驗項目,同時為結業班中學生提供結業論文(設計)實驗環境。數學學實驗室實驗教學嚴謹規范,實驗項目齊全,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適宜各自對象的實驗考評技巧。實驗教材完整,門類齊全,既有用于實驗的通用教材,也有用于實驗教學變革的教材。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中,大量引入對近代數學學發展和現代應用技術有重要影響的實驗項目建設數字化基礎物理實驗室,包括:全息干涉應用技術、雙光柵法檢測微弱震動實驗、傳感器實驗及夫蘭克-赫茲實驗等。在實驗中大量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實際應用的先進的實驗技巧和技術手段,使現代科技進步的成果滲透到化學實驗課程內容中去,使化學實驗教學更緊貼科技研究前沿。在教學中大量采用了數字儲存顯示技術、計算機數據實時采集處理技術和各類先進的傳感技術建設數字化基礎物理實驗室,如將CCD圖象傳感應用于密立根油滴、分光計、邁克爾遜干涉儀等實驗,在教學中應用了集成氣溫傳感、PN結氣溫傳感和半導體熱敏內阻等氣溫傳感,霍爾傳感和集成霍爾傳感等磁敏傳感,硅光電板、光敏內阻和光電晶閘管等光電傳感,以及力敏傳感等。
電子信息技術實驗室始建于自1994年,是廣西師范學院最早完善的實驗室之一。1995年經中學批準組建“電子鉗工實驗室”。于1995年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廣東省普通高等高校合格實驗室評估。電子技術實驗室下設8個實驗分室:單片機實驗室;微機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訊號與系統實驗室;通訊原理實驗室;電視技術實驗室;EDA技術實驗室;電子課程設計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目前共有8間實驗室,總面積為500平方米。電子技術實驗室主要承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物理學等專業大專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以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結業論文(設計)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室每年承當大專生實驗教學任務32000人時,而且逐年遞增。實驗室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物理學等專業的中學生開辦軟件技術、數字訊號處理、微機原理及應用、微機插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信號與系統、電視技術、軟件技術基礎、高頻電路、電子課程設計、EDA基礎等多門實驗課。為擴充實驗課題,組織中學生積極出席全省學院生電子制做大賽,讓優秀中學生盡快加入到實驗室建設、學術研究和科研工作中,組織中學生出席化學系電子商會、家電修理小組,把中學生帶出去,出席“大學生社會實踐”使實驗內容更緊貼社會的須要。使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也使中學生盡快適應了社會的要求。光2017年,三名中學生獲得全省學院生電子設計大賽國家級二等獎,三名中學生獲得市級大賽銀獎,三名中學生獲得市級大賽二等獎,
手動化實驗室是2004年物電大學新辦專手動化業專業后建的實驗室。手動化基礎實驗不僅有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鉗工技術實驗、單片機實驗等,還有6個專業實驗室,即可編程控制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過程控制系統實驗室、傳感器與測量技術實驗室、運動控制系統實驗室和數控實驗室。承當了手動化專業專科生和部份其它專業大專生的實驗教學,開辦可編程控制技術、各類傳感與測量技術、過程控制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智能儀表控制、運動控制系統、工業綜合手動化、二維數控、電梯控制原理等10門課程的近100個實驗,同時承當大專生專業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驗及結業論文撰寫,手動化實驗室除用于教學科研外,還要補習全省學院生車模大賽,并爭取發表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過程控制與系統監控;智能化儀器儀表、電氣設備與系統開發;先進的傳感系統開發與應用;先進控制方式與應用;虛擬儀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