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班主任節到現在,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日漸濃重,教育現代化水平快速增強。在第39個班主任節到來之際,我們要進一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筑牢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深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民族要振興,教育必先行。我們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培養人才、造就人才,從整體上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養,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擔的時代新人。“長樹先氣根,立人先立德”,沒有德,再有才氣也無濟于事。中學作為教書育人重地,要一直把立德置于第一位,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用科學理論鑄魂育人,以時代思想陶冶情操,培養中學生愛國情結、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班主任是中學生的啟蒙者、引路人,教書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談吐,潛移默化地引導中學生,以正能量的熱度給中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以報國之心引導中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為中學生成長打好精神底色。尤其是要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二力平衡教案和反思,讓思政課冒熱氣接地氣,引導中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著力肩負起責任使命。
以變革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我國目前的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持續發揮教育的先導作用,推動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必須用好變革創新這一招,推進教育機制變革,堅決摒棄一切阻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禁錮和體制機制弊病,科學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引導中學生獨立思索,重視啟發式教育,降低吸引力、趣味性,不斷在特色上實現新的突破,推動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等各種高素養人才,推動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
推動教育公正,讓優質教育造福每位小孩。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正是最大的公正。據教育部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全省中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升到99.9%以上二力平衡教案和反思,中學階段毛入學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卡立卡扶貧家庭中學生休學實現了動態清零,常年存在的退學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但我們仍要把推動教育公正融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變革的各方面各環節,進一步縮小區域、學校、群體、學段之間的差別,切實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要加強教育投入,用真金白銀改善教育環境,讓中學有更好的建筑和硬件設施、有更美的景色。據悉,還要竭力推動教育數字化,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打造教育發展新優勢,讓每位中學生都能優質的資源,遭到名師的賜教。推動教育公正除了要讓女兒能念書,并且要“上好學”,讓每位小孩都有出彩的機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堅定不移把教育置于優先位置,竭力辦妥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建設教育強國,著重提升人口整體素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拼搏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根基。(楊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