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第一張圖是大象,圖文并茂。 這樣的安排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 大象的圖片雖然不像其他一些圖片(如鑼鼓)那樣有明顯的聲音特征,但比較新穎獨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可能有很好的作用。進一步探索。
聲音現象豐富多樣。 教材用四張圖片從不同方面呈現聲音產生的情況,旨在為學生創造一個情景,讓學生根據圖片或圖片外的其他物體談論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做一些活動,進一步探索物體發出的聲音的共同特征。 在活動中應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最好讓學生思考要做什么類型的活動,并觀察物體如何發出聲音。
在“思考與討論”欄目中,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相互交流。 如果學生能夠談論一些關于發聲的新奇現象,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供鍛煉他們溝通能力的機會。
在聲音傳播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聲音要從產生的地方傳播出去,就必須有傳播的載體——介質。 教材重點讓學生自己探索固體傳聲,教師演示氣體傳聲,學生設計液體傳聲。
自然界中有很多現象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而且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思考并實踐”活動中,每個小組都需要想出一種測量聲速的方法。 這是一個開放式問題,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激活他們的思維。 應鼓勵學生設計的方法。
三維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需要介質來傳播,并且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2. 流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初步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渴望,使學生愿意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物理原理。
2、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是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索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1、組織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2.聲音的傳播取決于介質。
教學方法包括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和觀察法。
教具包括橡皮筋、塑料尺、軍鼓、小提琴、口琴、氣球、鬧鐘、連接真空泵的玻璃蓋、物理投影儀、錄像帶、電視和錄像機。
課時安排:1節課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程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優美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而電鋸鋸木頭、砂輪磨工件的聲音卻刺耳難聽。 漆黑的夜里英語作文,傳來青蛙的叫聲
聲音劃破鄉村廣闊的夜空,給寧靜的鄉村夜晚增添了一絲美麗。 從我們出生起,我們就一直在與聲音打交道。 聲音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聲音是我們理解周圍事物的方式。
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學生想了解哪些關于聲音的問題?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它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嗎?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相同嗎?
我很高興學生們對聲音有如此濃厚的興趣。 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做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和演示實驗。
推廣新課程
(一)聲音的產生
【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師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進行各種活動,使物體發出聲音,其他學生仔細觀察。
學生拉長橡皮筋并撥動它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使其振動并發出聲音。
學生將一把塑料尺壓在桌子邊緣,讓一端伸出桌子。 他用手移動尺子的粘端,使尺子振動并發出聲音。
學生用鼓槌擊打鼓,鼓面震動,發出響亮的鼓聲。
學生撥動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動,發出悅耳的聲音。
這項活動需要全體學生的配合:請將手指放在喉結上,讓我們從1數到10,聲帶振動并發出聲音。
教師通過學生的探索活動,總結出物體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征。
敲擊或撥動物體會產生聲音。
當我們發出聲音時,沒有打擊或振動。
所有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聲音產生的奧秘已經被揭開。 請為我們的成功合作鼓掌。
[思考和討論]
物體振動和發出聲音的現象有很多。 你能列舉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神奇的發聲現象嗎?
口琴的聲音是由口琴內部的彈簧因氣流的沖擊而振動而產生的。
薩克斯悠揚的聲音是由空氣流經管內時,管內氣柱的振動而產生的。
口哨聲是由口腔內空氣的振動產生的。
炎熱的夏季,蟬鳴聲之所以響亮,是由于蟬聲帶肌肉收縮,引起蟬聲膜振動所致。
氣球爆炸的聲音是由于氣球膜破裂引起周圍空氣振動而產生的。
瀑布的聲音是由水流撞擊巖石引起空氣振動而產生的。
笑樹之所以能發出笑聲,是因為其果實的外殼上有許多小孔。 風一吹,殼里的種子就撞擊殼壁,發出聲音……
學生剛剛列舉了生活中、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可以學以致用。
練習一下就好了。 您對聲音的產生有什么疑問?
我們聽唱片和錄音的原因是什么?
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并在需要時讓物體按照記錄的振動規律振動,就會產生同樣的聲音。 這樣,聲音就可以保留下來。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凹槽。 當唱片旋轉時,唱針沿著它所經過的凹槽振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用磁帶和激光光盤記錄聲音的方法。
2. 聲音傳播
聲音如何從聲源傳播到遠處?
老師讓學生大膽猜測聲音是如何從聲源傳播到遠處的。
聲音從聲源傳播并且可以沿直線傳播。
為了讓聲音傳播,可能需要某種東西作為媒介。
老師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來證實你的假設。
學生們把兩張桌子靠得很近。 一名學生敲了桌子的一端,另一名學生則將耳朵貼在桌子的另一端,可以清楚地聽到敲擊的聲音。
老師,剛才這位同學設計的實驗簡單易行,有力地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 在物理學中,這種物質被稱為介質(ediu)。
有時我們似乎不需要媒介就能聽到聲音。 例如,雷聲似乎是憑空傳遞的。
雷聲不需要介質來傳播嗎?
教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演示】將一個響亮的鬧鐘放在一個連接真空泵的玻璃蓋中。 使用真空泵逐漸抽出蓋子內的空氣。 隨著罩內空氣減少,請注意聲音的變化。
隨著抽油煙機內的空氣被抽出,鳴響聲逐漸變小,直至聽不見。
老師讓學生再觀察: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聲音會有什么變化?
隨著空氣逐漸進入,鈴聲逐漸變大。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通過以上實驗,學生能得出什么結論?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經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和分析,老師得出結論: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 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夠聽到彼此的聲音,是因為空氣是媒介。 如果我們假設云層和我們之間存在真空,我們就不會聽到雷聲。 我們周圍都有空氣,這為人類和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如何通訊?
月球上沒有空氣,因此即使宇航員彼此距離很近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也只能通過無線電進行通信,因為無線電波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課】相關文章: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講義11-03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講義04-16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講義09-08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筆記02-14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課筆記02-14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3-17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