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答高中物理題目時,經常會因為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而陷入老師設置的陷阱。今天,小編為學生總結了高中物理糾錯筆記。牢記這些,那些不該丟的點就再也不會從我們手中溜走!
糾正說明 1. 基本概念理解不準確
易出錯的分析
準確理解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是學習運動學乃至整個動力學的??基礎。
這可以通過比較三組概念來掌握:
位移和距離
位移是從起始位置到終止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是矢量;距離是物體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是標量。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距離。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前者對應一段時間,后者對應某一時刻,這里要注意的是,該公式只適用于勻加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度=距離/時間。
糾錯說明2:圖像物理意義與實際情況不符
易出錯的分析
要理解運動圖像,首先必須理解vt和xt圖像的含義。
其次,我們需要重點了解圖像的幾個關鍵點:
坐標軸所表示的物理量,如有必要,先寫出兩軸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式;
斜率的意義;
攔截的含義;
“面積”的含義。注意,有些面積是有意義的,比如表示位移的vt圖像的“面積”,有些面積是沒有意義的,比如xt圖像的面積。
故障排除注意事項 3:無法區分問題的嚴重情況并導致錯誤
易出錯的分析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應用圖像 vt 分析通常直觀且清晰。
糾正說明4:對摩擦的理解不足會導致錯誤
易出錯的分析
摩擦力是一種被動力,它建立在其他力的存在之上,與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有關。它會隨著其他外力或運動狀態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分析時要注意摩擦力會隨著外力或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而突然變化。要區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只有滑動摩擦力才能根據Fμ=μFN計算出來,而FN并不總是等于物體的重量。
修正說明5:對桿的彈力方向理解錯誤
易出錯的分析
需要明白的是,桿的彈力方向和繩子的彈力方向是不一樣的,繩子的拉力一定沿著繩子的方向,但是桿的彈力方向卻不一定沿著桿子的方向,桿對物體的彈力方向一般要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分析。
糾正說明6:不擅長使用矢量三角形分析問題
易出錯的分析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法則是力計算的常用工具,因此無論是分析受力情況、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畫出受力分析圖或力的向量三角形。很多看似復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圖表找到突破口,變得簡單直觀。
糾正筆記7:對力和運動關系的錯誤理解
易出錯的分析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決定加速度的是合外力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間存在著瞬時對應關系:加速度的方向永遠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加速度的大小隨著合外力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加速度與速度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力和速度只有通過加速度這座橋梁才能“溝通”。如果讓力和速度直接溝通,那就是死守阿里加多德觀點、百折不撓的“頑固分子”。
糾錯說明8:無法處理瞬時問題
易出錯的分析
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和合成外力之間存在著瞬時對應關系。所謂瞬時對應,是指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后,會立即產生加速度。如果外力不變高中物理這16個糾錯筆記,加速度也不變;如果外力發生變化,加速度也會立即發生變化;如果外力消失,加速度也會立即消失。
在分析瞬時對應關系時,要注意兩個基本模型特點的區別: (1)輕繩模型: ①輕繩不能伸縮, ②輕繩的拉力可以突變; (2)輕彈簧模型: ①彈力的大小為F=kx,式中k為彈簧常數,x為彈簧的變形量, ②彈力突變的特點:若松開未連接的物體,輕彈簧的彈力可以突然變到零;若松開的一端仍連接著一個重物,則輕彈簧的彈力不會發生突變,會保持在松開瞬間的原值。
修正說明 9:不理解超重力和失重的本質
易出錯的分析
你需要對超重和失重的本質有一個透徹的理解。超重和物體的速度無關,只取決于加速度。物體有一個垂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垂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失重時,物體有一個垂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垂直向下的分加速度。超重或失重狀態下的物體仍然受到重力的影響高中物理這16個糾錯筆記,但視重(支撐力或拉力)大于或小于重力。對于完全失重狀態下的物體,視重為零。
錯誤修正說明10. 由于沒有找到兩個物體之間的運動聯系而導致的錯誤
易出錯的分析
動力學的中心問題是研究運動與力的關系。除了正確分析作用于物體的力之外物理資源網,還要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當某一情形涉及兩個物體,且物體間存在相對運動時,求出兩物體間的位移關系或速度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特別注意的是,物體的位移是相對于地面的,所以物體的位移不等于木板的長度。一般來說,兩個物體若同向運動,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長度;若反向運動,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長度。
糾正說明 11. 未能正確找到組合運動和分割運動會導致速度分解錯誤
易出錯的分析
兩個相連的物體的速度往往是不相等的,一般需要根據速度分解來確定兩物體的速度關系。分解速度時要注意兩點:①只有物體的實際運動才是合成運動,如物體A向右運動,那么物體A向右運動的速度就是合成速度,即分解用的合成運動必須是物體的實際運動;②兩物體沿繩或桿方向的速度(或分速度)相等。
修正筆記12:無法建立勻速圓周運動模型
易出錯的分析
圓周運動的分析是牛頓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延伸。
分析過程中還應進行兩項分析:
①分析受力情況,選取指向圓心的方向為正方向,計算指向圓心方向的合外力;
②分析運動,看物體在做哪種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還是變速圓周運動?),確定圓心和半徑,
③結合牛頓第二定律與向心力公式,解該方程。
修正說明13:混淆同步衛星、近地衛星和地球赤道物體的運動特征
易出錯的分析
對于衛星來說,是萬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體除了受到萬有引力外,還受到地面的支撐力,即重力和支撐力的合力為物體提供了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所以GMm/r2=ma適用于同步衛星和近地衛星,不適用于赤道上的物體。另外,明確問題所涉及的物體,并一一找出它們的相似之處,是解題的關鍵。
改正筆記14:無法理解軌跡變化問題中各種量的變化
易出錯的分析
首先我們要明白變軌的本質:衛星在速度改變時,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等于引力,為了增加衛星做離心運動的軌道半徑,必須提高衛星的速度,使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反之,如果降低衛星的速度,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衛星就做向心運動。衛星的加速度是由引力決定的,所以衛星在不同軌道上同一點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這部分有很多公式,要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不要生搬硬套。
修正說明15:無法正確計算變力所作的功
易出錯的分析
解決做功問題,首先要根據做功的條件,確定力對物體是否做了功,做功是正功還是負功。一般可以從力與位移的方向關系(恒力做功的情況)或力與速度的方向關系(變力做功的情況)入手分析。對于變力所作的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動能定理。
糾正說明16:未能正確理解各種函數關系
易出錯的分析
運用函數關系解決問題時,首先要明確各種力所作的功與相應的能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重要的函數關系是:
①重力所作的功等于重力勢能變化的負值,即WG=-△Ep;
②合力對物體所作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改變量,即動能定理=△Ek;
③除重力(或彈力)以外的力所作的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改變量,即W'other=△;
④當=0時,表示只有重力做功,因此系統機械能守恒;
⑤系統克服滑動摩擦所作功的代數和等于機械能換算成的內能,即f·d=Q(d為兩物體間相對運動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