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定性運動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是電場中一道難點和常考題目。粒子的軌跡是高考中經常考的選擇題類型。這道選擇題往往考查軌跡上兩點的動能與電勢能的關系。由于軌跡往往是曲線物理資源網,曲線運動中軌跡的規律是力和速度夾在軌跡中間,凹面指向力。也可以用來判斷電場力和加速度的方向。
一個電子從a點運動到b點的軌跡(圖中沒有標明方向的虛線可能是電場線或等勢線)。
問題1:如果是電場線,力的方向是什么?電場強度的方向是什么?等勢線怎么畫?a、b電勢大小怎么確定?a、b動能大小怎么確定?a、b電勢能大小怎么確定?
方法:根據曲線運動軌跡的規律——力與速度夾住軌跡,凹面指向力的方向;電場強度方向與正電荷的力方向相同,與負電荷的力方向相反;電場線或等勢線(面)越密,E越大,電場線越稀疏,E越小,且Ea>Eb;等勢線垂直于電場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減小,畫出等勢線后可得φa>φb;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從a移動到b,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故EPaEb
問題2:如果是等勢線,力的方向是什么?電場強度的方向是什么?如何確定a、b兩點電勢的大小?電場線如何畫?
方法:根據曲線運動軌跡定律--力與速度夾住軌跡,凹面指向力;電場強度方向與作用于正電荷的力的方向相同,與作用于負電荷的力的方向相反;電場線或等勢線(面)越密,E越大,電場線越稀疏,E越小,且Ea>Eb;等勢線垂直于電場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減小,畫出等勢線后可得φaEPb;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故Ea>Eb。
總結:判斷軌跡上兩點的動能與電勢能的關系,可以用公式:力所指位置,動能大,勢能小(電場力所指位置,動能大,電勢能小)。
1.【2011新課標】一帶負電荷的粒子在電場力作用下沿曲線abc從a運動到c。已知粒子的速度是減小的。關于b點處電場強度E的方向,下圖可能是正確的(虛線為曲線在b點處的切線)
分析:“力和速度把軌跡夾在中間,凹邊指向力的方向。”因為負電荷上電場力的方向與速度夾角大于90°,??指向曲線的凹邊,場強方向與負電荷上力的方向相反,所以D正確。
2. [2013重慶論文]如圖3所示,一粒子在O點處與重原子核發生散射,實線表示粒子的運動軌跡,M、N、Q為軌跡上的三點,N點距離原子核最近,Q點比M點距離原子核更遠,則()
A. α 粒子在點 M 處的速度大于在點 Q 處的速度。
B.三點中,N點處α粒子的電勢能最大。
C.在重核產生的電場中,M點的電位低于Q點的電位。
D.α粒子從M點移動到Q點,電場力對它所作的功總計為負功。
分析:力作用的點動能大,勢能小(電場力作用的點動能大,電勢能小),所以N點電勢能最大,動能最小,Q點電勢能最小,動能最大;所以,電場力對α粒子從M點移動到Q點時所做的功總和為正功,所以選項B正確
3.【2016全國論文一】如圖所示,帶負電的油滴在均勻電場中運動,其運動軌跡在垂直平面(紙面)內,并關于通過運動軌跡最低點P的垂線對稱。忽略空氣阻力。由此可知()
A.Q點電位高于P點電位。
B.Q點處油滴的動能大于P點處油滴的動能。
C.Q點處油滴的勢能大于P點處油滴的勢能。
D.Q點處油滴的加速度小于P點處油滴的加速度。
分析:力和速度夾著軌跡,凹面指向力(合力)電場線,電場力向上,又因為是負電荷,電場力垂直向下,沿電場線方向電位減小,所以A錯誤;力指向動能大,勢能小的點,所以Q點動能大,電位能小,所以B正確;合力不變,所以加速度不變,所以D錯誤。
4.【2017·天津論文】如圖所示,在點電荷Q產生的電場中,實線MN為未標方向的電場線,虛線AB為電子僅在靜電力作用下運動的軌跡。設電子在A、B點的加速度分別為aA、aB,電勢能分別為EpA、EpB。下列哪項表述是正確的?
A.電子必須從A移動到B
B. 若aA>aB電場線,則Q靠近M端,帶正電荷
C. 不管Q是正還是負,一定存在EpA
D.B點的電位可能高于A點的電位。
分析:根據“力和速度的運動軌跡,凹面指向力;力指向的地方,動量大,電勢小。”所以C正確,D錯誤;如圖所示,根據已知條件無法確定電子的運動方向,所以A錯誤;若aA>aB,說明M點處電子受到的電場力較大,M點處的電場強度較大。根據點電荷的電場分布,靠近M端的位置為源電荷,應該帶正電,所以B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