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星老師針對熱愛物理競賽的同學們總結了一份學習計劃,將教材分為四類:
第一類:普通銜接教材,是從高中到競賽入門階段的教材。
我們推薦兩本書。第一本是《高中物理》,作者沈克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本是《新概念物理讀本》,作者趙開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的特點是從高中物理開始,從零開始。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有初中物理水平,或者還沒有搞清楚初中物理,直接看這兩本書不會有太大問題。兩本書都是大師的作品,越簡單的書越難寫,都有配套的題目,可以回去做。第一本比較正式,比較有課堂氣氛。第二本叫讀本,比較科普,但是使用效果差不多。如果你不在乎這幾塊錢學物理競賽好還是數學競賽好,可以全部買下來,看你喜歡哪本書就讀哪本。
第二類:普通競賽教材。競賽教材是指講解競賽內容,并附有部分練習題的書籍。
這也是我們主要用的書。《力學》和《電學》是程家福教授編寫,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最經典的教材。唯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兩本書在再版之后難度有所增加,遇到不會的題,不要自己嘗試解決,圈出來問別人或者明年再做。《高中物理競賽教程》是張大同教授編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和上面的書有類似的問題,就是有些特別難的題,也圈出來了。而且這本書有時候會遇到一道題有八種不同的解法,你只要先搞懂其中的兩三種,圈出來以后再慢慢跟進。
《高中物理競賽訓練教程》是舒有生老師編寫的,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舒老師是競賽界的資深人士。這本書和上面一樣。有些特別難的題目就跳過了。這本書還有鐘小平老師編寫的配套練習題解答。兩本書可以一起使用。《新高中物理奧賽指南》是范曉暉老師編寫的,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黑色的,簡稱“黑白封面”。白色封面是配套練習冊。這兩本書可以一起開始讀。這本書比較簡單。當你覺得前面的太難的時候,可以看這一本。
第三類:常見競賽題集,就是把一些題目釘在一起進行解釋的集合,數量不多。
所以這種類型的書適合大家當第二本或者第三本書看,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之后會讓練習更加細致。我們要介紹的第一本書是沈晨老師寫的《更高更奇葩的物理》,里面有很多俄語題學物理競賽好還是數學競賽好,比較像俄語題,而不是國內的競賽題。不過你把這些題都看懂之后,都是有聯系的,所以沒什么問題。就連很久以前的同學韓照宇也是只看了這本書就去考了……效果還不錯。《物理競賽專題》和《淺談物理競賽解題方法》都是姜思熙老師寫的,這兩本書絕對是業界良心,寫的很用心,每一道題都有詳細的講解。這兩本書也適合你看完一遍之后再入手。其中《專題》是按照知識點劃分的,《淺談方法》是按照方法劃分的。兩本書之間沒有重復,可以兩本都入手。
我們要介紹的下一本書是《物理題集錦》,絕對是一本重磅之作。這本書原本厚達一千多頁,做起來非常困難。現在我們把它拆分成兩本,和原來沒有任何變化。這本書難度極高。建議大家百度一下一個叫《物理題集錦難度分級表》,這是我們早年寫的一個Excel表格,對應著你每道題應該練到什么程度。不同目標的練題方法不一樣,你可以買這本書放在家里拜一拜。早晚叩頭三次,早晚燒三炷香,沒事的時候拜一拜,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另一本書也是舒有生老師寫的,叫《物理奧賽精選題》,這本書更貼近競賽題。 上一本書里面有一些大學、考研的題,而《物理奧賽精選題》則是舒友勝老師每年寒暑假都會拿出一些新題的一本書,這些題都是積累下來的,有些學生也會出新題給舒老師,舒老師把它轉化成比較合理的狀態分享給大家。這本書跟物理奧賽很貼近,可以說是經典了,應該算是練題必讀。還有一本白皮書叫《新版高中物理奧賽實用題集》,是范曉暉老師和《新版高中物理奧賽指南》這本書一起寫的,也是比較簡單的一本書。
前面幾本書中,最難的是《難題集錦》和《奧賽精選題》,其次是《更高更精彩物理》、《專題精選》和《方法漫談》,最簡單的是《高中物理奧林匹克實用題》。
第四類:大學常用教科書。
先從《高等數學》開始吧。《高等數學》我推薦大家用這本李鐘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這本《高等數學》分上下冊,大部分同學只會用上冊。李鐘是數學學院的老院長,專門為物理系的學生寫了這本教材,大家可以仔細看看。《高等數學》這本書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我們要重點掌握里面的概念和簡單的運算,不需要掌握特別復雜的運算。這本書里特別復雜的概念也被去掉了,所以這本書看上去還不錯。我們至少要掌握極限、單位函數的導數、單位函數的定積分和不定積分(不需要掌握特別復雜的方法)、泰勒展開式和簡單的微分方程(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至于后面比較復雜的東西,大家遇到再看就行。 如果你沒有碰到,就把書放在這里,當做參考書。《新概念物理》是趙開華教授寫的一套本科生教材,這本書算是普通物理(一般指大學一年級的課程),這本書也分為力學、熱力學、光學、電學和量子物理,量子物理不用急,可以先從其他四本開始看,還有練習冊可以買來繼續看。這套書算是最新的一套普通物理書,我推薦,這本書的視角比較豐富。同樣,讀這本書不是要掌握它的具體計算,主要是掌握概念。物理競賽不會直接考本科以上的內容,而是會把這些思路拉出來考。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做每一道題怎么做并不重要,因為這套書的練習確實比較簡單,甚至比競賽題還要簡單,重要的是理解中間操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