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又增加了物理,同學們有些擔心。初中物理難嗎?肯定是難,但是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基礎學好了,那么對學生來說就不難了。今天王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八年級物理課本中常見的錯誤總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課本中常見的錯誤
1. 力要發揮作用,必須有一個物體施加力,一個物體接受力。這兩個物體不一定非要接觸。重力、磁力等。
2. 畫機械圖,首先要確定作用點,研究某種力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八章)研究液體壓強,需要找到實際的接觸點,研究物體受力,需要畫在重心處,受力分析按重力、彈力、摩擦力的順序畫,彈力、摩擦力的存在需要根據平衡狀態來確定。
3、彈力必須接觸并發生彈性變形。壓力、浮力、支撐力、拉力等都是根據彈力的作用而命名的。初中通常所說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由作用在鉤子上的拉力的大小決定的,拉力的大小取決于測力計中彈簧的變形和伸長量。
4. 誤以為重力加速度的數值是常數。【正確答案:重力加速度與緯度、海拔有關,緯度越高,g 越大;海拔越高,g 越小】
5.誤認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正確答案: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也就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6. 對于形狀規則、質量均勻的物體,重心只在幾何中心,對于不規則物體,則采用懸掛法,重心只是為了研究方便而采用的一種等效替代方法。
7、誤以為力是物體保持運動的原因。【正確答案: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受到平衡的力作用時,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物體受到不平衡的力作用時,運動狀態就會改變】
8. 誤以為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就越大。【正確答案: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任何其他因素無關】
9、嚴禁超載。質量過大,慣性大,不易控制,容易發生事故。同時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八章)研究液體壓強,如果超重,會損壞道路、橋梁等設施,引發事故。
10. 誤以為慣性是一種力。【正確答案:慣性是物體保持恒定運動或靜止的一種屬性,它不是一種力。只能說它是由于慣性、利用慣性等。不能說“受慣性影響、由于慣性作用”或“慣性力”】
11、誤認為平衡力是作用于兩個物體上的力。【正確答案:平衡力是研究物體運動狀態的力,它作用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共線、同一體的物體上,不一定同時增大或減小,也不一定同時產生和消失,如重力、支撐力等。相互作用力作用于兩個物體上,同時增大或減小,也不一定同時產生和消失。】
12、當物體不能被推時,人們錯誤地認為推力小于摩擦力。【正確答案:因為沒有被推,即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推力與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兩個力的大小相等】在拔河比賽中,物體被拉動的原因是拉力大于靜摩擦力。
13、我錯誤地認為摩擦力的方向總是和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正確答案:摩擦力的方向總是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它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摩擦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判斷摩擦相對運動(趨勢)的參照系是雙方,判斷物體運動狀態的參照系是地面或第三方。
14、我錯誤地認為只有運動的物體才會受到摩擦,靜止的物體不會受到摩擦。【正確答案:物體是否受到摩擦,關鍵看它和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如果有,就是受到摩擦】推桌子,桌子沒有移動。
15、錯誤地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速度而變化。【正確答案: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所受的法向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度”,與其它任何因素(速度和接觸面積)無關】
16. 我錯誤地認為,壓強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正確答案:壓強和重力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只有當物體自由地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平面上的壓強才等于物體的重力。】正壓強不等于重力,比如物體從斜面上滑下。
17、誤以為“受力面積”一定是物體的表面積!【正確答案:受力面積是相互接觸、擠壓部分的面積網校頭條,一般小于或等于物體的表面積。】計算壓強時,p=F/S,其中S為受力面積個數,容易出錯。【正確答案:比如腿和履帶各有多少條?】一個中學生的質量按50公斤計算,兩只腳的面積按4平方厘米計算。
18、我錯誤地認為液體產生的壓強與液體的量有關!【正確答案:根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產生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離)有關,與液體的體積或容器的形狀無關。液體越多并不一定意味著密度和深度越大,也不一定意味著壓強越大。】
19、我錯誤地認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等于液體的重力。【正確答案:因為液體是流體,當容器側壁傾斜時,容器底部的壓強不等于液體的重力,只有當規則容器側壁垂直時,壓強才等于重力,此時可用F=ps計算】對于固體,先計算壓強再計算壓力,對于液體,先計算壓強再計算壓力。
20、托里拆利實驗中,人們錯誤地認為水銀柱的高度差與管子的粗細、傾斜程度等有關。【正確答案:水銀柱的高度差由外界大氣壓強決定,與其他因素無關】
21、物體在液體中浸入越深,所受浮力越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正確答案:根據浮力定義中的壓強差和阿基米德公式可計算出浮力,可知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取決于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注意上浮。
22. 當浮力等于重力時,你只會想到漂浮或懸浮。首先比較密度。
23、錯誤地認為物體在液體中“浮”和“浮”時所受的浮力相等。【正確答案:漂浮過程如下:當物體完全在液面以下時,浮力大于重力;當物體部分在液面以上時,隨著物體的漂浮,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因此浮力也減小。當它最終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
24. 認為沉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較小,而漂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較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正確答案:物體的浮力大小取決于該物體排開的水的體積。排開的水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
25. 我錯誤地認為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正確答案:由于密度計始終處于漂浮狀態,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計本身的密度。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的液體體積就越小】
26. 我錯誤地認為,只要有力和距離,就一定有功。【正確答案:做功的必要條件——力和力方向上的距離】力不能垂直于運動方向。
27、汽車限速是因為速度越高,動能越大,剎車距離越長,反應時間越少,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28. 我錯誤地認為,當物體下落或滑落時,其重力勢能必須轉化為動能。【正確答案:這也取決于物體速度的變化。例如,如果它以恒定速度下落,則動能保持不變。】
29、機械能守恒的前提是重力或彈力做功,由于摩擦力等力的作用,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不守恒。
30、我誤以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等于杠桿臂。【正確答案:杠桿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也就是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點到點的距離】
31. 力量和阻力不垂直于力量臂和阻力臂。[力量和阻力應始終垂直于力量臂和阻力臂,但不一定垂直于杠桿。]
32. 力的點沒有畫在杠桿上。[力和阻力都作用在杠桿上,所以“力的點”和“阻力點”,包括“支點”,都必須畫在杠桿上。(“三個點共用一個杠桿”)]
33.“最小力”或“最少的力”是做不到的。解決“最小力”問題分三步:(1)找出杠桿上離支點最遠的點(此點即為施力點);(2)連接這兩點(即最長的力臂);(3)過施力點畫一條垂直線到此力臂!
34、力的方向不對。(注意如果阻力使杠桿順時針轉動,力則使杠桿逆時針轉動。)阻力和力是兩個在支點同一側方向相反的力,也是在支點相反側方向相同的力。
35、我誤以為用動滑輪一定能省力一半。【正確答案:不考慮動滑輪的重力,在垂直方向提起重物可省力一半,但以傾斜方向或水平方向拉動滑輪時,就不再省力一半了】
36. 認為物體的機械效率越高,其功率就越大,這是錯誤的。【正確答案:機械效率與功率無關】它就像完成一項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
37、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所作的功不小于不使用機械而直接用手工所作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叫機械效率,它總是小于1。使用機械對物體做功時,要克服摩擦力,使機器本身升力,而有些對我們無用的功叫額外功;因為使用機械不可避免地要作額外功;在有用功一定的情況下,減少額外功,可以提高機器的效率。
38、誤認為機械的機械效率是固定的。【正確答案: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是可以改變的。例如滑輪的機械效率也與被吊物體的重量有關,斜面的機械效率則與斜面的傾斜度和粗糙度有關。】
39、與滑輪系統機械效率有關的因素:1、被提升物體的重量。G 越大,機械效率越高。2、滑輪的自重。滑輪越多,無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低。3、繩索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力。無關因素:1、繞繩方式,2、物體被提升的距離,S=nh,3、提升物體的速度:vrope=。
40、研究任何兩個量的變化關系時,必須遵循控制變量法。注意前提是其他量不變、恒定、相等、平衡等。例如重力、摩擦力、壓力、壓強、液體壓力、浮力、動能、重力勢能、機械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