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二下學期之后,同學們普遍感覺物理計算量越來越大,知識點越來越難懂。再加上上課進度很快,一不留神就跟不上。而且要花很多時間,成績也不好。其實這都是初中物理的正常難度。希望家長和學生能夠真正從心理上重視物理,不然物理成績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初中考成績,甚至有可能考不上高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物理該如何學,希望對迷茫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1. 知識獲取
學習物理只有三個詞:看、聽、做。
1.閱讀更多:教材內容,難點,以及要聽什么?
①預習課本,課前花點時間看一看,了解這節課的內容。
② 找準重點、難點,預習過程中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標記出來,上課認真聽講。
③預習效果:可以利用課堂作業所學的知識,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以檢驗預習效果,試著回答課本上的題目和練習,上課認真聽講,對照老師的答案,找出自己思維上的不足。
2. 聽力:聽重點,注意老師語氣的變化
①上課認真跟隨老師的思路:上課切記不要偏離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老師講解公式、定律、物理概念,并進行思考、理解。
②先聽,后記:對聽懂的內容做簡要的筆記,不懂的地方主動記下來,課后和同學、老師討論。注意每節課的知識網絡,用符號簡化筆記。
3. 常練習:常練習,??偨Y
①掌握內容:學生要主動學習,把每節內容中的重要物理概念、重點、易犯的錯誤等進行整理,建立每章內容的思維導圖,并能按照思維導圖復習每章內容的知識,進行知識的延伸和聯系。
以第九章“力與運動”為例初中物理電學學習方法,本章主要內容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兩力的平衡、力與運動的關系。學習過程中網校頭條,學生可根據下圖進行復習和總結。
② 熟練運用知識:
(1)練習的時候要主動分析物理過程,而不是單純地找數據來代替公式;
(2)堅持每天復習筆記、整理錯題,一定要把題型分類,每周至少復習2-3次,另外要養成自己獨特的錯題整理方式,經常復習;
(3)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遇到問題不要馬上問同學或老師,先深入思考,再與同學討論,最后尋求幫助。
2. 知識的應用
物理知識不是“死的”,不能死記硬背,只有通過應用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互聯生活
為什么下雪不冷,雪融化了卻很冷呢?
為什么煮熟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更容易剝殼?
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呢?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物理原理來解釋。
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我們要有主動的眼光去發現物理,運用物理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就感之后,我們就會更積極地去學習物理。
2. 掌握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教科書上的結論都是通過大量實驗來驗證的。
大部分實驗都是我們直接可以接觸到的:比如老師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實驗室里自己做的實驗,還有一些不依賴專業儀器就能做的實驗,比如針孔成像等,我們都可以嘗試自己操作,并做好筆記。
學習網站上還有一些操作演示,學生可以在不學習的時候看一下。
3.主題關系
漢語中的成語、詩詞、史書中的物理學家、數學中大量的計算技術,都可以融入到物理的研究中,不同學科的學習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要積極建立聯系。
3. 解決問題的技巧
1. 回顧主題
① 理解問題:
全面:認真考慮標題中的關鍵詞、句子、圖片,不要斷章取義;
準確性:不要對題目涉及的物理規律有膚淺的理解,而是通過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抓住問題的本質。
②明確條件:
有些題目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而是用文字描述,要注意換算,比如:
“光滑表面”是指物體與表面之間沒有摩擦;
“飄”就是物體的重量和浮力一樣,等等……
隱含的條件一般隱藏在以下幾個地方:具體數據、字里行間、附圖中。
2. 分析
根據題目所描述的物理現象,通過畫圖,運用概念和定律來分析物理過程,確定使用哪些公式和定律,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初中物理電學學習方法,從而確定它所屬的知識范圍。兩種推導方法:
推理:由已知條件推斷結果。大部分題目采用這種分析方法。
逆向推導:從未知量開始一步步推導,例如求物體所做功的功率:P=W/t,題目中未給出W,根據定理公式W=Fs,F=ma,繼續推導,直至求出所有未知量。依次求解條件和數據。
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問題:
(2013·江蘇徐州·仿真)長江三峽大壩上下游水位落差可達113m,上游來船要經過船閘內5個閘室,才能逐步降低船體,每個閘室水位變化20多米,所以三峽船閘的閘門很大,第一道人字閘每道高39.5m,寬20.2m,若閘外水位高30m,則此閘門上的最大水壓力為平均壓力為最大壓力的一半,所以此閘門上的水壓力為。(g為10N/kg)
雖然題目有點長,但是分解題目,找到重點之后就會知道,考的知識點很明確:液體壓強與浮力的計算。
液體壓強公式為P=ρgh,壓力公式為F=Ps,找到關鍵數字計算即可。
3. 回答
解答物理問題其實是語文和數學的結合,既需要計算能力,又需要語言描述能力。
注意解題過程的規范化,解題步驟應有恰當的文字描述,使用專業術語,并配以圖表闡釋思路。
4. 驗證
檢查時,先屏蔽掉之前的計算過程,避免受到之前的影響;然后檢查計算過程是否有遺漏,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