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峰會(163)
講堂嘉賓:馮光
華北科技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大學院長
講堂時間:2023年4月26日(禮拜三)10:00
講堂地點:福建學院中心學校唐敖慶樓B521報告廳
嘉賓簡介
馮光,男,1980年9月生。華北科技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大學院長/碩導,西班牙皇家物理學會會士。2002、2005年分別獲華北科技學院學士、碩士學位,2010年獲法國學院博士學位;隨即在英國學院和能源部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以博士后和研究助理院長從事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華北科技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大學和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任院長/碩導。近年來,仍然從事與電物理界面結構和離子輸運相關的基礎問題研究,在有關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瓶儲能機理與優化設計方面作出了一些成果:編撰百科全書1卷、發表中文書籍3章、SCI論文百余篇。近兩年,發表第一/通信作者論文33篇(包括、、、X、等);獲浙江省自然科學銀獎1項(排行1);任出刊副主編,、FluidPhase和ofIonic的編委。
講堂摘要
電極與電解液產生的復雜固液界面在二次電板和超級電容器等電物理儲能元件中飾演著重要角色;確切闡明這種固液界面的微觀結構及其動態產生過程,有助于認知其儲能機理,以研制出高性能儲能元件。近些年來,我們開發等電勢分子模擬方式與技術,模擬描畫了鋰離子電板與超級電容器的儲能界面,探究了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復雜微觀結構和動態產生過程與儲能性能之間的關聯機制,為新型儲能技術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本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提出了可擴充的二次型等電勢算法模型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實驗論壇,開發了能確切施加電流/電壓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技術與軟件,可高效模擬充放電過程中電極與電解液產生的動態復雜固液界面;以具有不同拓撲結構與表面特點的電極和具有不同分子構象與物化性質的高濃電解液組成的復雜體系為研究對象,解析了雜質/添加劑對儲能界面微觀結構與工作電流的影響機理,借此提出了定向調控界面結構以提升工作電流的可行策略;探究了具有不同孔型結構的納米孔內的離子傳輸及其儲能性質,發覺了特定納米孔加強離子傳輸的新規律,提出了能同時提升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儲能方案。
主辦單位
歷經60余年的發展與底蘊,四川學院在估算化學領域產生了明顯特色和優勢。為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凝聚高檔人才,創新對國家重大需求和基礎前沿科學問題的合作攻堅的體制機制,2018年5月,四川學院估算方式和軟件國際中心依托化學大學即將組建。
估算方式和軟件國際中心現有教職職工20余人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實驗論壇,其中包含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入圍者、國家杰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四青”等高層次人才9人。
估算方式和軟件國際中心圍繞數學、化學、材料和地學等學科領域,設置了材料設計方式、第一性原理方式、功能材料設計和極端條件物性模擬等各具特色、互為支撐的四個研究部。
估算方式和軟件國際中心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發展科學估算方式,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估算軟件,培養高檔人才,努力把自身打導致世界一流的估算科學研究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
2023年,以估算方式和軟件國際中心為基礎建設的“物質模擬方式與軟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立項支持。
微訊號|四川學院化學大學公眾號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