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浮沉的條件及應用》教學設計 【主題】物體浮沉的條件及應用 【教材】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第三節第十章 【教學時長】40分鐘 【教學對象】初中二年級學生 【教學內容分析】1.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認識物體浮沉的條件和一些方面浮力的應用。 2.教材地位與作用:本課《物體浮沉的條件及應用》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三節第十章的內容。它是在上一節學習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浮沉的條件,并與上一節的內容形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本節的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力、重力、密度等知識緊密相關。本節的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浮沉的條件,二是船舶、潛艇、氣球和飛艇的浮沉原理、鹽水的選擇。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讓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學生情況分析】1.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等相關知識。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學生的心理特點八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學生小組實驗的作用人教版初中二年級物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和力與運動的關系描述物體的浮沉情況; (2)能通過改變物體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使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呈現不同的浮沉狀態; (3)運用浮沉情況解釋艦船、潛艇、熱氣球、飛艇、孔明燈等物體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乒乓球浮沉的演示與分析,了解物體的浮沉狀態,推導出物體浮沉的條件; (2)通過學生自己設計的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讓空瓶沉在水中的實驗,以及孔明燈實驗,進一步了解浮沉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如艦船、潛艇、熱氣球、飛艇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動手動腦解決浮沉的實際應用問題,體驗到將浮沉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樂趣。另外,通過觀看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下水的視頻,使學生對當前科技發展有一定的了解人教版初中二年級物理,以人類進步發展為己任,有學好物理的信心和決心。【教學重點】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和力與運動的關系,描述物體的浮沉情況。【教學難點】能用物體的浮沉情況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應用。【教學策略設計】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本課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體驗構建物理知識的過程。
1.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實驗演示、講授、談話討論等多種方法,并輔以多媒體等手段網校頭條,以學生對浮沉現象的前念、觀察實驗和已有知識、問題為主線,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師生對話、交流的過程。2.學法指導在學法指導中,讓學生試著觀察思考、描述實驗現象、分析總結、推導物理規律,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以及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教學工具】1.教師演示實驗器材:三個不同重量的乒乓球、圓柱形玻璃筒、透明儲物盒、食品袋、酒精燈、抹布、打火機等。 2、將學生分成四個實驗器材的小組,每組配備一個水箱、若干石頭、蠟燭、鹽水、酒精、木塊、鐵塊、鋁塊、橡皮泥、透明水瓶、食品袋、酒精燈、抹布、打火機。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魔術表演:乒乓球在水中的不同狀態 將三個相同形狀的乒乓球放在同一個盛滿水的透明玻璃箱里,三個乒乓球出現懸浮、漂浮、下沉的狀態。 問學生:為什么三個相同形狀的球浸在同一液體中會呈現不同的狀態? 觀察 興奮 好奇 思考 猜想 通過魔術表演創設實物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基于表象感知的提問】播放微課視頻《物體的浮沉狀態》,引導學生理解物體浮沉狀態的概念,思考《魔術》中不同的球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浮沉狀態。詢問學生:為什么三個乒乓球在水中會呈現不同的狀態?認識和理解物體的各種浮沉狀態,思考乒乓球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浮沉現象。為后面物體浮沉情況的學習打下基礎。【深入探究、總結規律】1、受力分析要求學生畫出課本中三個乒乓球在幾種狀態下的受力分析圖。引導學生從受力分析的角度分析乒乓球在各種狀態下的重力與浮力的關系,總結物體的浮沉情況。 1. 選拔學生在白板上畫圖,畫出三個乒乓球在三種狀態下的受力分析圖,并說明物體下沉、懸浮、上浮的原因。 2. 板書:物體下沉、懸浮、上浮的條件 PPT 演示: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