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也有大鱷整理出一份最容易懊悔的學院專業清單。醫學首當其沖,工程、數學、計算機、金融等朋友和父母們眼里的“香餑餑”,紛紛遭到學院生們的“瘋狂功擊”。
到底這種熱門專業坑在哪兒?拿以下幾個專業詳盡舉例:
計算機科學專業
近年,憑著高薪易就業的光環,計算機科學(CS)紅得發青。
好多家庭看好它的就業前景,一拍胸口就要申,卻忽視想拿高薪的前提是:得保證自己(兒子)能結業。
CS最大“隱藏坑”就在于課業難度巨大。MyGuide發布的2023年最難學的美本專業排行中,CS以3.13的平均GPA成績高踞第9位。
而即使兢兢業業地學習,朋友們想領到學士學位仍然不容易。獲悉,約10%的CS4年制大專生,未能在6年內結業。
另外,無論中學排行高低,CS專業相比其它專業的投檔難度更高。例如2022Fall,加洲學院爾灣中學總投檔率21%,CS投檔率低至5.8%。
對于CS中學生來說,投檔難和結業難顯然是最棘手的Bug!
金融學
學金融的中學生,大多數都有馳騁華爾街的夢。
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你得步入一所著名高校。按照WallOasis《投資銀行業報告》顯示,瑞銀(Sachs)、摩根大通()、美銀美林(BAML)等10家頂尖投行,急聘時最鐘愛的學院當屬賓夕法尼亞學院、康奈爾學院、哥倫比亞學院、紐約學院、哈佛學院等。
在國外也留傳著“清北復交以下無金融”這句嘲諷,雖然頗有夸張成份,但也說明了高學歷對于步入金融行業的重要性。
不僅卷學歷,金融學還很卷人脈資源。能去到大期貨公司的,大部份都是結業于名牌學院且自帶資源的高才生,沒資源沒背景的普通人學金融很容易形成飄泊無依的覺得。
四大會計事務所對學歷要求相比較低,中學生們可以將其作為去大金融機構的跳板,但工作前期真的比較窮困。
工程
工程學科是個聲譽赫赫的“大家族”,細分專業包括民航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工程等。
工程學科里的每位細分專業都各有千秋,但它們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難學。
大部分工科專業都囊括物理、微積分、統計學、物理等極具挑戰性的課程,調查顯示,文科學生平均每周要耗費20個小時的課外時間拿來寫作業,幾乎是傳播學、營銷學和民事司法專業的兩倍。想領到及格線成績,就連學霸都得挑燈拼搏。
日本工程教育商會(ASEE)曾調查發覺,40%至50%的工程中學生在結業前退學或轉專業。真的是有能力卷進名校大熱專業,但不一定有實力結業。
教育學
教育學涉及的知識多且雜,但學習難度不大。MyGuide發布的2023年最簡單的美本專業排行中,教育學位列Top3。
但是,無論在國外還是在法國,裹著熱門外衣的教育學最終逃過被中學生們“嫌棄”的命運。
緣由一,教育學專科生就業比較局限,尤其想歸國步入著名學院從事教學工作,中學生們常常須要領到碩士甚至博士學歷。
緣由二,教育學中學生可以考公考編和從事教育等工作,雖然工作穩定又體面,但薪資不是很理想。
中國教育在線和掌上高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外教育學應屆生平均年薪5.8K,10年后平均年薪13.7K。日本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教育學專科生平均月薪為6.6萬港元。
新聞學
新聞學是近來的流量密碼!上海學院新聞傳播學張小強院士,在指責張雪峰老師的觀點時提及:
新聞學被稱為工科中的理工科,學習中須要的硬技能和理工知識較多,除了要求中學生能寫稿會P圖,還要求中學生能扛機器胸片,會編程和數據剖析。
可見沒有三頭六臂,難學新聞學!
假如想赴美留學攻讀新聞專業,中學生們將面臨更多挑戰。諸如在做選題和訪談時,不了解日本社會情況、不了解日本風土人情,訪談資源不好找......這種事遠比聽上去更難。
不具備優秀的語文運用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很容易半途而廢。
盡管新聞專業中學生的就業方向很廣,在媒體、互聯網、廣告、房地產、教育培訓、快消、服裝、金融投資、批發零售等行業都有用武之地,但普遍薪資不太高。
中國教育在線和掌上高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外新聞學應屆生平均年薪5.5K,比教育學應屆生薪資還低,不過5年后平均年薪能上萬。日本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新聞學專科生平均月薪能領到6.7萬歐元。
社會科學
相比理工專業,大部份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習難度不高。例如發布的2023年最簡單的美本專業排行中大學物理系就業方向,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均排在前15名。
但相對應的,社科的專業壁壘不高,中學生就業時可取代性較強,造成薪資水平不太高。
除同屬社科的經濟學月薪接近90,000港元外,日本發布數據顯示,其它大部份社科專業平均工資穩定在55,000澳元。
另外,一些社科專業的結業生吐槽:學經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為何找不到工作;學心理學4年,難自醫找不到工作時的失落心理......簡直殺人誅心!
總的來說,熱門專業≠完美專業。其中:
有的專業槽點在于課程難,但熬到結業還是能擁有光明的職業前景,對于擁有最強腦部的中學生而言,這也許算不上“坑”。
有的專業槽點在于卷人脈,有資源有背景的中學生選這類專業也不存在對錯,但對于普通家庭中學生,學這類專業的弊病在就業時展現。
還有的專業槽點在于就業資源有限,薪資不至于讓人餓腹部,但也不會讓人大富大貴。
這提醒你們,選專業盲選熱門的并不保險——
03
清楚自身特征和家庭條件,
選校選專業相輔相成!
網路上留傳著一份認可度極高的【高考志愿補報十大鐵律】,棕櫚君覺得準備申請美本的家庭也同樣具有參考意義。
在此基礎上,棕櫚君還想加一條:選擇自己發自內心感興趣的專業。
為何如此說?
張雪峰老師發表“學生報新聞學,都會把他打暈”的言論早已發酵有段時間了,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大學物理系就業方向,在各類聲音中棕櫚君注意到:有同事表示自己知儒學新聞面臨的就業困局,但由于熱愛仍然會選擇新聞學。
熱愛迸發無限潛力。雖然是你們都不看好的小眾專業,樂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鉆研,仍然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菲姐聊政經
最后,棕櫚君有話說
人人都想找個好就業且收入高的專業,但了解一圈后發覺:根本沒哪些專業能始終吃香。
就業市場隨時在變化,去年好就業的專業,可能過幾年市場飽和就難就業了;去年小眾的專業,也可能過幾年市場稀缺好就業了。
這就要求同事和父母們在選專業時,一定要具備前瞻性的眼光。
另外,沒有任何專業能成為求職“保命符”。舉個反例,一位中國留中學生曾自曝“在美留學5年,花了140萬,歸國后起薪僅4000”。
那位留中學生專科就讀于全美排行第83(當時排行第71)的愛荷華學院,前2年學工科,后來轉入CS,但他沒想到CS難度大且沉悶無趣,沒能學好專業課,編程技術也很爛。歸國后筆試了十幾家公司,月薪差不多只有4000元。
感興趣可在B站觀看:
鑒于此,棕櫚君建議你們:
1,盡可能沖刺地理位置優越的名校。一方面專業有可能從熱門變小眾,但名校光環大機率不會很快消失殆盡;另一方面,地理條件好的學院,周邊實習和就業資源常常更豐富。
2,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未來可用到的職業技能。其實,是金子總會發光泛白!
至此,明天要分享的內容就告一段落了,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闡述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