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編號:
英文名稱: 和
總學時:36 學分:2
課程性質:必修課程 適用專業:高等院校各類物理專業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課程論、學習論、教學論、教材分析、教學資源開發、教育測量與評價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并具備教材分析與教學的能力。獨立從事中學物理教學所需的技能。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樹立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現代教育理念。
? 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物理學院師范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它把物理學、教育心理學、哲學、教學理論和物理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系統地研究中學物理教學過程的規律和實踐。通過物理教學理論課程的學習,師范生能夠掌握中學物理教學的一般規律和方法,進行教學技能的初步訓練,為順利從事中學物理教學和研究、不斷提高中學物理教學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物理教學質量。
三、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物理教學理論的一些基本問題、物理課程論、物理學習理論、物理教學過程理論、物理實驗理論、物理教材分析、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物理教師教學工作、物理教學測量與評價等。要求學生了解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了解中學物理科目的內容和結構,能夠分析教材;掌握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特別是物理學習的學習心理;掌握中學物理教學過程。 、原則和方法,具有教學設計的策劃和實施能力,特別是實驗教學的要求、概念和規律性教學。同時高中物理第八章知識總結,還必須了解2001年開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形勢的要求,建立與素質教育和創新相適應的新教育觀、教師觀、人才觀、學生觀的關系。教育。
? 課程內容
第一章簡介
1.1 為什么要建立物理課程和教學理論?
1.2 如何學習物理課程和教學理論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和討論,對《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目的和方法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對象、物理教學體系、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方法、科學實踐方法、問卷調查、科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物理教學體系、問卷設計。
第2章 物理科目概述
2.1 物理學科知識和能力
2.2 物理研究過程和方法
2.3 關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簡要描述了物理學科的框架。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清楚地理解物理學科的內涵,進一步了解物理課程和教學理論中的許多最基本的東西。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物理知識和能力,物理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物理學科能力、物理學科研究方法、價值觀。
第三章 物理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
3.1 關于科學素養
3.2 從物理大綱到物理課程標準
3.3 物理課程內容標準和教學目標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通過科學素養分析解讀《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課程標準的新概念,熟悉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科學素養、科學內容、科學探究、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物理課程標準、科學素養、科學探究。
第 4 章學習物理認知定律
4.1 學習理念新探索
4.2 中學生形成觀念和規則的基本途徑
4.3 前置概念和遷移規則對中學生物理學習的影響
4.4 中學生物理學習心理特征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概念的討論,掌握中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基本方式,并通過分析、組織總結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認知規律。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建構主義、科學的本質、前概念、遷移、能力、非智力因素、心理發展水平。
教學重點和難點:建構主義、科學性、前置觀念、非智力因素、心理發展水平。
第五章 物理教學原則與教學模式
5.1 物理學科教學原則
5.2 物理學科教學模式
5.3 中學物理教學模式案例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了解物理學科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模式,明白中學物理教學過程必須有一個規范。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網校頭條,教師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形式結構。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科學原理、實踐原理、趣味原理、綜合原理、教學模式基本要素、認知發現學習模式、超前組織意義學習模式、科學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科學原理、實踐原理、超前組織者意義學習模式、科學探究教學模式。
第六章 物理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6.1 中學物理教學過程的特點
6.2 中學物理概念與規律的教學過程
6.3 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6.4 物理教學方法介紹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中學物理教學過程的特點,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過程,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和幾種常用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物理教學過程、物理概念教學、物理規律教學、問題設計、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物理教學流程、問題設計、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教學方法。
第七章 物理實驗教學
7.1 物理實驗的地位和作用
7.2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及要求
7.3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流程
7.4 物理實驗技能
7.5 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重點對實驗的地位和作用、實驗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實驗的教學流程、物理實驗技能等進行實驗分析。它要求學生正確、合理地認識物理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夠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和研究。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實驗教學的作用、演示實驗、小組實驗、邊學邊實驗、課外活動實驗、實驗技能、教具設計與制作。
教學重點和難點:角色實驗教學、演示實驗、小組實驗、課外活動實驗、教具設計與制作。
第8章 物理教材分析
8.1 物理教材分析的意義
8.2 新課標物理教材的特點
8.3 教材分析的基礎和基本方法
8.4 初高中物理教材典型案例分析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正確理解教材分析的含義和方法,并能夠運用相關方法和理論進行教材分析實踐。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教材分析、教材分類、STS、內容選擇性、教材分析基礎、教材分析方法、整體分析、章節分析、典型案例。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材分析基礎、教材分析方法、整體分析、章節分析、典型案例。
第9章 物理老師的工作
9.1 中學物理課程教學設計
9.2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流程及案例分析
9.3 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物理研究性學習
9.4 物理試卷的命題和評分
9.5 中學物理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本教學要求:本章要求學生對物理教師的教學設計、研究性學習、命題與評分、教學研究等有全面、客觀的了解,并能夠客觀、有效地運用教師的指導進行教學。中學物理教學過程。影響。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過程、案例分析、研究性學習、命題與評分、教學研究。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設計流程、案例分析、研究性學習、命題與評分、教學研究。
第十章 物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10.1 了解課程資源
10.2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教學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學生對物理課程資源有深入的了解,能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開發和利用物理課程資源。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
教學重點和難點: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
第十一章 物理教學評價
11.1 物理教學評價的意義和變化
11.2 物理教學評價的類型和方法
11.3 物理教學評價的實施與策略
11.4 物理教學評價結果的利用
教學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學生了解物理課程教學評價的知識(包括教學評價的意義和變化、教學評價的各種類型和方法、教學評價的實施、采取的策略以及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利用物理教學評價的結果等)全面認識可以深刻認識到物理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原理:教學評價、教學評價類型、教學評價方法、教學評價內容、教學評價實施、教學評價策略、教學評價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評價方法、教學評價內容、教學評價實施、教學評價策略、教學評價結果。
? 本課程與其他課程有何關聯
必修課程包括普通物理、理論物理、普通物理實驗、現代物理實驗、教育學、心理學。普通物理、理論物理、普通物理實驗、現代物理實驗奠定了物理課程和教學理論的學科基礎。教育學和心理學奠定了物理課程和教學理論的理論基礎。
? 教學時間的分配
《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課時分配表
總學時:36 學分:2
章
章節標題名稱
教學時間
實驗時間
輔導時間
評論
第一章
介紹
第2章
物理科目素描
第三章
物理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
第4章
學習物理的認知定律
第5章
物理教學原則和教學模式
第6章
物理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
第7章
物理實驗教學
第8章
物理教材分析
第9章
物理老師職位
第10章
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11章
物理教學評價
可操縱的
? 教科書和參考書
選擇教材:
主編馮小超、王立邦。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科學出版社,2005。
參考書目:
1.嚴金鐸等。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八章知識總結,1991。
2. 胡秉元.物理課程與教學理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 主要教學方式及媒體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演示、掛圖、幻燈片、視頻、多媒體技術等可視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課后布置適量的作業。
9. 相關教學網站: 、
制定單位:物理教學理論教研室
作 者:侯新杰
審稿人:侯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