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隨著“量子衛星”“京滬干線”等重大項目的建設,越來越多本土企業參與到量子通訊領域中來,逐漸聚集形成量子通訊產業圈。我國量子通訊技術已躍居全球領先地位,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國家戰略規劃引導和產業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在量子通訊領域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并完成多項科學實驗目標;2016年11月,量子保密通訊骨干網“京滬干線”順利開通;2017年6月,在中國通訊標準化商會創立量子通訊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啟動了國家標準的研究工作。
擴充資料
2006年夏,我國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克拉科夫學院—維也納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引誘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里的引誘態量子秘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訊邁向應用的房門。
2009年,郭光燦小組在廣東九江構建了世界首個量子政務網,標志著中國量子保密通訊即將步入應用階段。2012年,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型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奠定技術基礎。
在距離月球50萬米的太空中,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展翅飛翔,與世界首個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干線”牽手,成功打通上海與德國的洲際量子保密電話,使中國量子通訊技術領跑全球。
在信息領域量子通訊技術真偽,18個量子比特糾纏刷新世界紀錄;在能源領域,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量子通訊技術真偽,做到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在西安市高新區,有一條享譽遐邇的“量子大街”,集聚了國盾量子等一大批量子科技企業,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600多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量子通訊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長三角見證高質量發展·安徽篇搶抓機遇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