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的基本術語
一、解剖學的標準坐姿
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四肢下垂于上臂外側,雙手往前,雙腿伸直,腳尖往前。
二、方位術語
近腹部為上、近腳部為下,緊靠四肢或肝臟中心為內(里),緊靠體表或肝臟表面為外(表)。
1、上和下
2、前和后或腹側和背側
3、內側和兩側
4、內和外
5、淺和深
三、軸和面
㈠、軸在解剖學坐姿條件下,做出互相垂直的三個軸,分別名為:
1、垂直軸為上下方向與身體長軸平行軸。
2、矢狀軸為前后方向與身體長軸垂直的軸。
3、冠狀軸為左右方向與身體長軸垂直的軸。
㈡、切面
1、矢狀面(縱切面)
2、冠狀面(額狀面)
3、水平面(橫切面)
第二章人體的基本組成
第一節細胞
一、細胞膜
細胞膜又稱質膜,是包圍在整個細胞最內層的薄膜。
總長度為7.5nm左右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顯著觀察到細胞膜呈典型的兩暗夾一明三層結構。通常把這3層結構稱之為“單位膜”。
㈠、細胞膜的物理成份及結構
脂類
物理組成蛋白質
脂類
細胞膜的結構——液態鑲嵌模型這一模型學說覺得,膜的基架是液態的脂類雙分子層,其間鑲嵌著許多具有不同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
1、膜脂生物膜上的脂類也稱膜脂
成份:磷脂、膽固醇、糖脂都是一些雙嗜性分子。
磷脂酰膽堿
磷脂(70%)磷脂酰丙氨酸
磷脂酰嗎啉
磷脂酰肌醇
尿酸(﹤30%)
糖脂(﹤10%)
嵌入蛋白(70-80%)與物質跨膜轉運功能有關的功能蛋白,如載體(或
2345稱轉運體),通道和離子泵等,都屬于整合蛋白。
表面蛋白(20-30%)與細胞的變型運動、吞噬和分
裂功能有關。
3、膜脂類
主要是一些甾醇和寡糖鏈,
結合于糖蛋白或糖脂上的糖鏈僅存在于細胞的兩側,一般具有受體或抗體的功能。
㈡、質膜的特點:不對稱性,流動性
二、細胞質三、細胞核四、細胞增殖五、細胞的衰老六、細胞自噬
第二節基本組織
概念:組織是由結構相像、功能相關的細胞和細胞間質集合而成,是構成機體臟器的基本成份。
所謂間質是指存在于細胞之間不具有細胞形態的物質。
分類功能:
上皮組織:吸收、分泌、排泄、保護。
結締組織:營養、支持、防御。
肌組織:收縮、運動。
神經組織:體會剌激、傳導激動、調節
一、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的通常特征:細胞多而密,具有極性。在上皮細胞的各個面常產生一些特殊結構。上皮組織內無血管,有豐富的神經末梢。皮組織具有保護、分泌、吸收和排尿等功能。
㈠、被覆上皮
1、單層扁平上皮:又稱雙層鱗狀態上皮,由一層扁平細胞組成,細胞為六邊形,核呈橢圓形,坐落中央。
主要功能:濕潤、減少磨擦。
2、單層立方上皮:由一層酷似立方狀的上皮細胞組成,細胞呈六邊形,核圓,坐落中央。功能:分泌、吸收。
3、單層柱狀上皮:由一層酷似柱狀的上皮細胞組成,細胞呈多角形,核呈長橢圓形,坐落細胞近基頂部。功能:分泌、吸收、潤滑、保護。
4、假復層鞭毛柱狀上皮:上皮細胞形態不同、高矮不等,細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側面觀似乎復層,實為雙層。功能:保護、分泌。
5、復層扁平上皮:由多層細胞組成,基底層為低柱狀或立圓形細胞,中間層為六邊形和梭形細胞,表層為數層扁平鱗狀細胞,故稱復層鱗狀上皮。
功能:很強的機械保護作用,重傷后有很強的再生修補能力
6,變移上皮:由多層細胞組成,細胞層數和形狀可隨所在臟器體積的大小而改變
㈡、腺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稱腺上皮,以腺上皮作為主構成的臟器稱腺。
其分泌物經導管排至體表或臟器腔內的稱外分泌腺。有的無導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釋放入血,稱內分泌腺。
㈢、細胞間聯接:緊密聯接;中間聯接和橋粒;空隙聯接
二、結締組織
組成:由大量的細胞間質和散在其中的細胞組成。
類型功能:疏松結締組織:聯接、支持、防御、修復。
致密結締組織:支持、連接。
脂肪組織:支持、保護、參與能量代謝、維持溫度。
網狀結締組織:構成一個適合血細胞生存和發育的微環境。
㈠、疏松結締組織主要由多種細胞和間質成份構成。細胞分為:
較恒定的細胞: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和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可穿行的的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血液滲出的白細胞等。
間質: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基質
1、細胞:
⑴、成纖維細胞胞體較大,多凸出,胞質弱嗜酸性,胞核大,染色質疏松。
功能:具有生成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狀纖維和基質。
⑵、巨噬細胞功能活躍者常伸開偽足而呈不規則形。胞質豐富,富含大量中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吞噬體和較發達的高爾碳化物等。
功能:是吞噬和消除異物與衰老死傷的細胞,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⑶、漿細胞多為卵方形,核偏居細胞一端。胚乳坐落核中央,染色質呈粗絲狀,沿核膜內面呈幅射狀排列,使整個細胞核狀似車輪。
功能:合成和分泌抗原(免疫球蛋白),參與機體的汗液免疫。
⑷、肥大細胞細胞呈方形或卵方形,核較小而圓,胞質內飽含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中富含組織胺、慢反應物質、嗜酸性細胞趨化因子和肝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2、細胞間質:由三種纖維和基質組成,主要起支持作用。
⑴、膠原纖維在新鮮標本上呈紅色,較粗,索狀,硬度大,但彈性差。
⑵、彈性纖維在新鮮標本上呈紅色。由彈性蛋白和原纖維構成。彈性大,硬度小
⑶、網狀纖維網狀纖維非常修長,也有分支,HE染色不能顯示,用浸銀法能染成紅色,故又稱嗜銀纖維。
⑷、基質是無定形的條狀物質。主要物理成分是粘蛋白、水、無機鹽等。
㈡、致密結締組織以纖維為主要成份,細胞和基質成份甚少,以支持、連接為主要功能。
致密結締組織:不規則致密結締組織;規則致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
1、不規則致密結締組織主要見于仿皮、硬顳葉、鞏膜及內臟臟器的被膜等處。
2、規則致密結締組織主要構成韌帶和腱膜。
3、彈性組織以彈性纖維為主,平行排列成束,如項肌腱和黃肌腱;或彈性纖維交織成膜狀,如彈性動脈的中膜。
㈢、脂肪組織
脂肪組織由大量脂肪細胞集聚而成。脂肪細胞胞質內脂肪聚成大滴,其余胞質成分和核被擠到邊沿成一薄層。
4、網狀結締組織由網狀細胞、網狀纖維和基質組成。
網狀細胞為多突星形細胞,胞核大,著色淺,胚乳顯著,胞質較豐富,相鄰細胞的凸起互相接觸,構成細胞網架。
三、軟骨與骨
㈠、軟骨由骨膜組織及周圍的骨膜膜構成。
骨膜較硬,略有彈性,是胚胎初期的主要支架成份,能承受壓力、耐磨擦,有一定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骨膜組織由骨膜細胞、基質及纖維構成。
類型:透明骨膜;纖維骨膜;彈性骨膜
㈡、骨組織
由細胞和鈣化的細胞外骨基質構成。
1、骨基質有機成份(35%)無機成份(65%
骨鹽沉著于呈板層狀排列的膠原纖維上,產生堅硬的板狀結構,稱骨板。
2、骨組織的細胞骨細胞,骨原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
⑴、骨細胞骨細胞單個分散于骨板內或骨板間的骨陷窩中。
對維持血糖的恒態水平有一定作用。
⑵、骨原細胞是骨組織中的干細胞,坐落骨外膜及骨內膜緊貼骨處。
當骨組織生長或改造時,骨原細胞能分裂分化為成骨細胞。⑶、成骨細胞分布骨組織表面。成骨時,成骨細胞分泌骨基質的有機會成份,稱為類骨質。骨基質中的鈣結合蛋白均由成骨細胞分泌形成。當作骨細胞被類骨質包埋后,便成為骨細胞。
⑷、破骨細胞主要分布在骨組織表面。有溶化和吸收骨基質的作用。
3、骨的老化
主要表現在骨組織的物理組成和結構方面。
青、壯年的骨有機質約占1/3,無機質約占2/3。
幼兒的骨有機質濃度相對較多,硬度較大,不易脫臼。
老年人的骨無機質濃度較多,骨的延性較大,易脫臼。
結構方面:骨密度增加,骨組織呈微孔、疏松狀態。
因為骨的彈性減小,延性減小,抗壓力增加,老年人和婦女更年期期后易發生脫臼或壓縮性變型等,屬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則是由個別癌癥或抗生素所造成,臨床上稱之為藥源性骨質疏松癥。
四、肌肉組織
由有收縮能力的肌細胞和細胞間少量的結締組織組成。
肌細胞狹長呈纖維狀,又稱肌纖維。
肌細胞的質膜,稱肌膜;細胞質稱肌質(肌漿);肌纖維內的滑面核糖,稱肌質網
肌組織: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㈠、骨骼肌
包在整塊肌外邊的結締組織為肌外膜。肌外的結締組織以及血管和神經的分支塞入肌內,分隔和包圍大小不等的肌束,產生肌束膜。分布在每條肌纖維周圍的少量結締組織為肌內膜。
1、骨骼肌纖維的光鏡結構骨骼肌纖維為長柱形的多核細胞。肌漿內富含許多與細胞長軸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在骨骼肌纖維的橫切面上,肌原纖維呈片狀。骨骼肌又稱橫紋肌。明帶又稱I帶,暗帶又稱A帶。
2、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
在電鏡下,暗帶中央有一條黑色窄帶稱H帶,H帶中央還有一條紅色的M線。
明帶中央有一條黃色的細線,稱Z線。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
每位肌節是由1/2I帶+A帶+1/2I帶組成。肌節是骨骼肌收縮的基本結構單位。
㈡、心肌收縮具有手動節律性,平緩而持久,不易疲勞,但不受意識支配,故屬于不隨意肌。
光鏡下心肌纖維為短圓錐狀,有分支,互相聯接成網狀,細胞聯接處染色深,稱閏盤。
㈢、平滑肌平滑肌纖維呈長梭形,無橫紋,細胞核一個,坐落中央
五、神經組織
神經細胞:接受剌激、傳導神經沖動的作用。
神經膠質細胞:支持、營養、絕緣和保護等作用。
㈠、神經細胞
由胞體和胞凸出兩部分組成。
1、胞體神經元胞體的大小不同細胞膜化學成分 有何特點 如何排列,形態多樣,有多角形、圓形、錐形、梭形等。核大而圓,多坐落細胞中央,胚乳顯著。
細胞質又稱核周質,其中的特點性結構為尼氏體和神經原纖維。尼氏體在光鏡下呈嗜酸性顆粒或斑塊,又稱嗜堿質;電鏡下為粗面核糖和游離內質網體,能合成蛋白質和分泌蛋白,形成神經遞質的相關酶類。神經遞質是指在神經元、肌細胞或體會器間的物理突觸中充當信使作用的特定物理物質,簡稱遞質。
神經原纖維在鍍金標本上,呈棕黃色細絲,在胞體內交織成網。
2、突起神經元凸出包括樹突和軸突
⑴、樹突分支多,呈樹葉狀,愈向外周分支越細細胞膜化學成分 有何特點 如何排列,表面有刺狀物,是其他神經元終未支與樹突的接觸點。
⑵、軸突一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胞體發出軸突的部份呈圓柱形,稱軸丘。
㈡、神經膠質細胞
廣泛分布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目與神經元數量之比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