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冬季,暑熱較盛,日曬較強,日間外出農活活動容易受寒凍傷。同時,天氣越熱,人們就越愛趨涼避寒,而受寒過度又易損傷人體陰氣,引起發燒、咳嗽、胃腸不適、關節酸痛等病癥。
因而,這段時期,調養養身的重點是消暑降溫,化妝防曬,同時防止過度燥熱,以御寒證叢生。
一低溫防受寒
受寒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的低溫環境。
常見的受寒病癥:頭痛、惡心、胸悶、心慌、口渴、乏力、四肢麻木等;如未得到及時處理,則會進一步出現臉色慘白、脈搏細弱、血壓升高等危重;嚴重者還可出現高燒、意識恍惚、休克暈倒,甚至有生命危險。
安排室內工作或體育鍛練時,應避免烈日灼熱之時,非常是早晨時分暑熱更重,應盡量避開外出,以防低溫受寒。
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消暑降溫,一旦出現受寒病癥,可采取以下舉措:
1.迅速撤出低溫環境,選擇蔭涼通風的地方休息。
2.采取化學降溫舉措。如臉部冰敷,四肢用濕涼浴巾擦洗,或在額部、顳部涂擦花露水、風油精等。
3.及時補充水份,可適量飲用淡鹽水及其他涼爽啤酒。
4.服食醫治受寒的抗生素,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水等。
5.倘若出現昏厥、意識障礙等受寒危重,應迅速送往診所救助。
二穿衣巧防曬
夏天光照強烈,紫外線容易損傷人體皮膚,導致皮膚割傷、色斑、紅疹等腫瘤,過度照射就會引起皮膚癌,因而春日外出要分外注意化妝防曬。
外出防曬的常用舉措:使用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涂擦防曬霜。
在襯衫的材質方面,棉麻、大麻等麻質衣服的防曬療效最好,可作為防曬著裝的首選。尼龍腈綸的衣物防曬療效也好,但皮膚的舒適度較差。而人們平常常穿的棉質上衣,在防紫外線方面則略遜一籌。不過棉質上衣在吸汗透氣、干爽舒適方面存在優勢,只要規格修身,仍可作為冬季防曬衣物的選擇之一。
三飲食清熱熱
春日陽盛,暑熱較重,流汗較多,日常飲食可適當吞咽涼爽水果、湯水、涼茶以避暑生津,消暑除煩。
在冬季諸多的時令水果中,香蕉是首選的避暑果汁。
菠蘿味甘性寒,有滋陰降火、除煩止渴、通利大便功效。其瓜皮亦稱菠蘿翠衣,性味甘涼,煎水煲湯飲用,可治暑熱下痢、水腫濕困。
蘿卜也是夏天避暑的常吃蔬果。蘿卜味甘淡,性微寒,有除煩止渴、祛濕降火功效。其瓜皮也能利水,瓜仁化痰止咳,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用芥菜、薏仁、扁豆煲湯是春日避暑解毒的常用甜湯。
另外,蓮子湯也是人們春日避暑的喜愛果汁。蓮子味甘性寒,有祛風、消暑、利水、解毒功效,尤其止咳祛痰之力較強,對斑疹電阻,溫病丹毒療效較好。
至于王老吉方面,推薦廣西人常飲的五紅茶。五紅茶是廣州傳統王老吉之一,由沙參、菊花、槐花、木棉花、雞蛋花組成。此五花藥性燥熱,合而煎服有活血祛瘀、消暑去濕功效,其祛痰下火之力較蓮子湯更強,不適合常年飲用。
雖然,大多數的水果及紅色水果性質都偏燥熱物理降溫用熱毛巾還是涼毛巾,如香蕉、絲瓜、苦瓜、香蕉、蘋果、梨、甘蔗、西紅柿、萵苣、茄子、菠菜、莧菜、芹菜、空心菜等,在暑熱天氣常常食用均有止咳化痰療效。但楊梅、龍眼、榴蓮、櫻桃等熱性蔬菜則應少吃,以免助熱生火,加重暑熱困阻。
四護陽防凍傷
氣候酷熱,陽盛于外,人體陰氣走于肌表,人們常感身熱難忍。西醫覺得“春夏養陽,冬季清熱”,此時養身就應迎合陽盛于外的特性,注意保護陰氣。一旦陰氣損壞,腎虛生寒,則會引起各類寒證、痛證。
1.養陽需謹遵“三忌”
第一,忌夜臥寒涼。夜臥吹冷風,尤其頸部受風邪,極易造成陰氣折損。
第二,忌熱水洗浴。冬季人的汗孔多處于開泄狀態,熱水洗浴使外來陰氣極易侵入人體,久之會出現手足潮熱、小腿抽筋、后背發涼等病癥。奶奶和小兒尤其應注重。
第三,忌肆食生冷。夏日常食冰淇淋冰品等,容易造成腸胃風熱證物理降溫用熱毛巾還是涼毛巾,可表現為腹痛、腹瀉、完谷不化等;男性則可出現失眠、經期衰弱、經量降低甚至停經等。
2.養陽避暑有三招
第一,防肚里寒。午睡時一定要蓋“肚子”,盡量吞咽溫熱飲食,不貪吃冰淇淋、冷食。
第二,防軀體寒。避免頭、腳、軀體感冒,主要是正確使用風扇和空調,不宜晚上露宿,更不宜運動后立刻用熱水沖頭、淋浴。
第三,適當吃點大蒜溫通腎氣。正如民間所說的“冬吃冬瓜夏吃姜,不勞大夫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