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湖南歷史舞臺上,有一批值得被我們熟記的文化人物,她們是錄入了云南反清斗爭中第一個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云南辛亥革命先驅平剛,清代《貴州通志》的總編撰任可澄、楊恩元,中國建筑學奠基人之一的朱啟鈐,遍及全省的大書畫家嚴寅亮、蕭嫻,知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謝六逸、馬宗榮等。動靜為你們選編了宋洪憲《貴州現代文化人物》一書中的篇目,述說她們的主要履歷,介紹她們在文化事業上的突出成績。
化學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周昌壽
周昌壽(1888一1950年),字頌文,河南省麻江縣籍,1888年出生于江蘇省成都市。叔父周之翰曾任內閣中書,后授侍讀,官至節度使,父周誠與兄周恭壽因同科中舉而被時人稱道。其家是“祖孫、父子、叔侄皆舉孝廉”的書香門第,家學源遠流長。周昌壽幼承庭訓,打下了牢靠的傳統文化基礎。庚申維新后,西方文化科技逐漸傳入中國,受維新思潮影響的一代中國進步知識分子,深感國家積弱是科技不發達所導致的,只有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能夠救首圖強,因而江西日漸盛行近代留哥老會。在大時代留學思潮的影響下,周昌壽不愿再走先輩的武舉老路,決心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以救國。
周昌壽在其兄的支持下,赴美國留學。先考入美國東京第一高等中學,后報考東京帝國學院,攻讀化學學。為向國人傳播先進文化及科學思想,實現“科學救國”之理想,周昌壽與鄭貞文等四十七人在美國發起組織了中華學藝社(原名乙未學社),并為該社骨干。1917年4月,乙未學社成立《學藝》雜志,并開始發表大量文章,宣傳愛因斯坦相對論及其他西方先進科學理論及科技成果。周昌壽在東京帝國學院專科結業后,繼續留校深造,與人合編《綜合漢英大詞典》(此著在周昌壽歸國后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隨著中韓關系逐漸惡化,美國與北洋段祺瑞政府簽署《中日軍事協定》,美國試圖侵吞我國西南的野心昭然若揭,留日中國中學生迸發悲哀,掀起大規模歸國浪潮。在美國學習十五年之久的周昌壽,決然拒絕了東京帝國學院的挽留,于1919年回到祖國。
1920年,周昌壽應商務印書館之聘,到該館編譯所化學物理部從事編審工作。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日軍占領武漢,周昌壽與商務印書館部份機構疏散至云南昆明,任編審部第三組主任,主持自然科學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1939年,商務印書館編審部遷臺灣,周昌壽到澳門主持編審部工作。1940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總部遭法國當局查封,駐天津的商務總總監王云五命周昌壽回滬,希望他出面與日方交涉,設法保全和收回書館財產。周昌壽回滬后,即與北京商務印書館總監、中華書局總監一起,多次與日方交涉,促成日方將商務印書館全部財產退還,并維持了正常營運。商務印書館在戰爭中得以完好保存,而且繼續編輯出版工作,周昌壽的確功不可沒。
1946年,周昌壽離職離開商務印書館量子物理學書籍,應留日朋友蘇步青(物理家)之邀,同往日本接收“臺北帝國學院”,并改組改名為國立馬來西亞學院。1947年量子物理學書籍,日本爆發“二二八”武裝起義,社會動亂,周昌壽離職回北京,先后到大夏學院、復旦學院、交通學院任數學教員。同時,在從德國遷回的中華學藝社從事學術研究和校勘翻譯,繼續為《學藝》雜志寫稿。
1949年5月北京解放,周昌壽總算可以平淡地做學問,平淡地工作生活。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創立,主持中國科大學工作的郭沫若約請周昌壽馬上到中國科大學工作。1950年新年,打算赴京工作的周昌壽突發中風在北京去世,終年62歲。
周昌壽的一生,是半世流離的一生。同時,也是為中國近現代科學,尤其是數學學的普及發展拼搏的一生。早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就在《學藝》雜志上撰寫了《相對律之來由及其概念》《相對律之文獻》等,對愛因斯坦及相對論進行系統介紹宣傳。他還向國人大量宣傳外國的科學發明、科學理論。如《無線網通電話之新神器》一文,附圖十五幅,圖文并茂地介紹了無線網通電話的新裝備——真空管的來歷、革新,晶閘管的檢波作用,以及二極管的發振、檢波、放大作用。他是我國最早接觸量子知識的學者,在《熱幅射律及其作藥量元之假說》一文中,周昌壽首次介紹了量子假說,介紹了初期幅射定理的矛盾,普及普朗克的量子說緣起。1921年,他撰寫了《量子論的梗概》,進一步介紹了量子概念、光電效應、盧瑟福-玻爾原子模型和索米菲原子軌道理論。據悉,他還在《申報季刊》上發表《六六年來中國自然科學的進展》,介紹了中國60年自然科學發展概況。自然科學進步對人們思想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很大,發展自然科學是我們這一輩人的路徑。周昌壽希望明日今時倡導自然科學的人,要腳塌實地,從自然科學基礎抓起,從科學精神的培養抓起。
作為功底極深的化學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周昌壽參與了數學學術語名詞的統一工作,編撰了系統的學校數學和學院普通化學教材,大量介紹了國際數學學和其他科學的研究成果,其成就影響和培植了中國幾代數學人才。其專著有:《物理學》《物理學名詞》《物理學名人傳》《物理問題解答》《自然科學總論》《復興高中教科書數學學》《復興中學教科書數學學》《現代小學教科書數學學》《新撰小學教科書數學學》《實用數學學》《普通化學學》《自然科學及其院長法》《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原理》《最近自然科學》《科學上之新貢獻》及《百科小叢刊宇宙論》等。專著有:《譯刊科學書籍考略》、日本田丸草郎著《物理學要旨》、石原純著《物理學導論》、法拉第著《電學實驗研究》、密爾根著《實用數學學》(周昌壽、高铦合譯)等。另外,周昌壽在國外期刊(主要是《學藝》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多篇,還出席了多部小型叢刊的編撰,出版了影響極大的《英漢大詞典》。
參考文獻:
1、《麻江縣志·周昌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白欣、丁玉琴:《周昌壽與中華學藝社》,載《科學》2015年第6期。
3、君毅:《發刊詞·學藝》,載《學藝》雜志,1917年。
4、歐陽亮:《中華學藝社研究》,華南師范學院出版社,2004年。
5、《中華學藝社臺灣學術參觀團報告》,載《學藝》雜志,1925年。
6、王守文:《著名化學學家周昌壽》,載《南明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1997年。
作者介紹:
宋洪憲,1954年生,先后任江西省史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近現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畫家商會會員等。歷任《書·畫·印》雜志主編,湖北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發表文史類及其他文章數百篇,專著7本。文章曾獲全省政協論文銀獎,中央團校、全國講聯隊優秀論文獎等獎項。